紫金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全覆蓋
勞動技能大比拼 爭當校園小達人
■縣六小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在“開心農場”種植農作物。
■特約記者 黃從高
■通訊員 蔣建方 文/圖
近日,紫金縣城第六小學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勞動技能比賽,小選手們大顯身手,展示自己不一般的勞動能力。
“同學們,有句農業諺語‘谷雨前后,種瓜點豆’,意思是這個節氣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在勞動技能比賽開始前,縣六小校長劉樂聲親自上陣,用農業諺語引出當天的活動主題——播種蔬菜,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參與勞動的積極性。
“每一種蔬菜,都有不同的種植要求。種南瓜時,要給它預留爬藤的空間;種土豆時,土豆芽要朝上;種玉米和豆角時,株距為30厘米、行距為50厘米……”緊接著,縣六小德育處副主任羅毅芳為同學們詳細講解了當天種植蔬菜的要求。在劉樂聲和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自由分組,在各自“領地”上翻土、播種,分工合作,在體驗中享受勞動的快樂,讓勞動實踐基地變成孩子們的“開心農場”。
“在‘開心農場’種菜特別有意義,既可以學習勞動技能,又可以解壓和體驗勞動的快樂。”縣六小四年級學生彭武科表示,自從學校開設勞動課,自己掌握了不少農耕知識,體會到糧食生產的不容易,以后會更加珍惜糧食。
據了解,去年9月以來,縣六小結合學校實際條件,整合教育資源,全力打造校園勞動教育體系,依托學校設立的勞動實踐基地,將農耕文化“種”進校園,納入校本課程,將孩子們的視野由單一的課本向多元的鄉土文化拓展,引導學生熱愛勞動、熱愛自然、熱愛家鄉,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目前,縣六小共有44個班級,學生近2700人。學校將勞動教育課程與各學科進行整合,根據低、中、高年級段的年齡特點,選擇不同的內容作為項目的切入點,用適宜的方式在校園日常學習中滲透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形成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價值取向。此次勞動技能比賽緊緊圍繞孩子的日常生活技能展開,每個年級都有自己的展示項目。其中,低年級進行整理、折疊比賽,中年級進行勞動知識搶答賽,高年級則是包餃子比賽。各項比賽既有競技性,又充滿樂趣,活動現場一片歡騰。
自教育部正式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來,紫金縣教育部門和各個學校按照《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工作要求,結合學校實際,根據不同學段的學生制定相應的勞動課程。截至今年5月,紫金縣中小學校已實現勞動教育課程全覆蓋,全縣勞動教育課程呈現扎實豐富、多點開花的良好局面。其中,深圳龍華紫金實驗學校把美食教育引入課堂教學,組織學生上山采茶體驗;中山中學開墾荒地建勞動實踐基地;富士康希望小學把孩子帶到田間地頭收割、播種……通過勞動教育課程,讓學生們在勞動教育課堂中提高動手能力,增強熱愛勞動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