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福祉持續改善 百姓幸福指數節節高
■紫金中小學校的教學條件得到全面改善,教學水平大幅提升。
■升級改造后的藍塘中心衛生院(紫金縣第二人民醫院)為基層百姓提供了優質醫療服務。
■綠色引領紫金高質量發展,高速推進全域全面“融深”“融灣”。
核心提示
“十三五”期間,紫金縣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民生優先”理念,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多方籌措資金,不斷加大民生領域投入力度,持續改善民生福祉,發展成果惠及百姓,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不斷提高。
民生領域支出一直是紫金縣公共預算支出的重頭戲,特別是醫療、教育、交通等領域的支出,更是重中之重。據統計,“十三五”期間,紫金新(擴)建校舍項目39個,新增學位3450個,比“十二五”期末增加15%;建成縣人民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縣第二人民醫院和縣120指揮中心,完成縣中醫院、縣疾控中心、縣衛生監督所和18間基層衛生院整體搬遷及升級改造,新(改)建村衛生站216間,新增床位450張,比“十二五”期末增加24.3%;累計投入87.8億元建設交通基礎設施,新增高速公路60.5公里,改造國省縣鄉道103.5公里,并成功入圍全國第一批“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創建縣,成功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穩就業保民生,社會治安持續穩定,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實現大病保險救助范圍全覆蓋,打擊犯罪成效穩居全市前列,成功抵御重大洪澇災害,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
醫療:
服務水平全面提升,群眾看病更實惠
“沒想到,這里的就醫環境那么好。最重要的是報銷比例高,大大減輕了我們的經濟負擔。”今年1月,紫金縣鳳安鎮居民張慶開在惠州做完手術后,轉到藍塘中心衛生院(紫金縣第二人民醫院)繼續治療。
張慶開的兒子告訴記者,如果繼續留在惠州治療的話,費用較高,家庭負擔重不說,而且離家較遠,不方便家人照顧。經過了解,紫金縣第二人民醫院符合轉院各項要求,所以直接轉到該院繼續治療。沒想到,這里的就醫環境這么好,而且醫生、護士特別負責??吹礁赣H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轉,他心里特別高興。
張慶開的主治醫生說,醫院沒有升級建設前,像張慶開這樣的病人根本不敢接,因為設備、技術等條件不具備。
據了解,藍塘中心衛生院沒有升級建設前,藍塘鎮包括周邊幾個鎮的群眾看病會選擇到惠州、廣州、深圳或市區的醫院,不僅看病費用高,而且來回奔波,特別不方便。自從紫金縣第二人民醫院升級建成后,就醫環境全面改善,醫療服務水平大大提升,就醫人數大幅增加。
要做到大病不出鎮,關鍵要提升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水平。2020年5月,作為廣東升級建設的47家中心衛生院之一,藍塘中心衛生院完成升級建設并整體搬遷,掛牌紫金縣第二人民醫院。
過去,藍塘中心衛生院環境簡陋狹窄,建筑面積僅4500平方米,開放病床僅100張。現在,醫院面積增大了近6倍,開放床位數翻了一番,設置了內科、外科、新生兒科、皮膚科、口腔科等。
不僅是軟硬件條件全面升級,社保政策也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群眾在紫金縣第二人民醫院住院看病報銷的比例高達92%。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近年來,紫金縣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人民為中心,聚焦民生保障,不斷加大民生領域投入力度,在縣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紫金縣籌集15億元建設資金,加快重大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補足醫療衛生短板,推動全縣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鎮、大病不出縣、疑難危重病再轉診”的就醫新模式,大大提高了醫療服務體系整體運行效率,群眾看病就醫便捷度和實惠度進一步提升。
教育:基礎設施全面改善,教學實力不斷提升
正在建設中的紫金佑文中學,將于2022年6月30日前建成投入使用。該項目用地面積約3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可容納120個教學班(其中高中部90個班、初中部30個班),可接納學生6000人。
2018年,為適應現代化教育發展需要,紫金縣委、縣政府籌劃建設一所完全中學,此舉得到杰出鄉賢——惠州大亞灣東正實業集團董事長羅佑文的積極響應和大力支持,無償捐資5億元興建佑文中學,成為紫金縣建縣以來最大的單體教育項目,也是紫金縣外出杰出鄉賢獨資捐建的最大民生項目。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千秋大業,教育為先。近年來,紫金縣委、縣政府在全力打贏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戰的同時,提出了振興紫金縣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在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大力向教育領域傾斜,全面改善農村教學基礎設施,提升全縣教育教學水平和質量,確保每個孩子“有學上”“上好學”,推動紫金教育高質量發展,努力辦好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
據統計,近年來,紫金統籌利用各級各類義務教育建設資金5480.65萬元,實施初中工程、全面改薄、校舍維修改造等項目。其中新建校舍項目32個、維修校舍項目7個;利用創建“教育強縣”和“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契機,投入資金1.3434億元,添置多媒體教學設備2262套,建設學生電腦室109間、電子閱覽室87間,購置圖書114.54萬冊。
全面改善和提升教學條件的同時,大力引進優秀教育人才,優化教師隊伍配置。據統計,“十三五”期間,全縣補充教師416人,通過縣內公開競聘選拔中小學校長21名。2018年,對初中學校288名學科富余人員,通過分科目考試,并根據缺編學校緊缺學科教師情況,進行學科對口優化配置,解決教師資源配置不均衡問題。同時,大力實施教育人才工程,發揮人才的引領輻射作用。近年來,紫金縣評選出縣級學科帶頭人11人、骨干教師282人、縣級名師5人;評選出市級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204人,市級名校長、名師37人;培養特級教師4人,獲國家級、省市表彰49人;建立“三名”工作室12個。全縣各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比例達到專任教師總數的10%左右,形成了以特級教師、市縣級學科帶頭人、市縣級骨干教師、鄉鎮骨干教師為層級帶動的骨干教師梯隊。
交通:“內暢外捷”路網引領百姓致富奔康
近年來,紫金全力打造的“內暢外捷”交通路網,已經成為引領紫金經濟社會發展的致富路、產業路、旅游路、振興路。
2015年12月30日,汕湛高速公路紫金段建成通車,紫金結束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
2020年1月1日和2020年12月28日,河惠莞高速公路龍川至紫金段、紫金至惠州段分別建成通車。至此,廣東再添一條出省新通道,河源新增一條通往粵港澳大灣區的綠色快捷通道,河源交通特別是紫金交通“融深”“融灣”全面提速,紫金全域全面“融深”“融灣”駛入快車道。
“外捷通道”加快構建的同時,“內暢路網”加快完善。
早在2017年,紫金成功創建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成為全市第一個奪取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的縣區。近年來,紫金縣在鞏固和提升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成果基礎上,高標準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籌資5億元打造“暢安舒美”農村路網,實現“村村通”公路,農村公路互聯互通,讓農村公路實現由“線”成“網”、由“窄”變“寬”、由“通”向“暢”的轉變,成為脫貧致富的“發動機”。
2019年12月19日,紫金鎮村客運正式開通,首批20輛鎮村客運車輛投入使用,農村客運網絡進一步完善,群眾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近年來,紫金縣聚焦民生福祉,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思想,以便民、利民、惠民為出發點,不斷完善城鄉交通服務體系,強化道路運輸管理,全面提升城鄉交通服務能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品質更優、效率更高的交通運輸服務體系。
路通財通。紫惠高速公路通車的好消息大大振奮了正在熱火朝天建設的藍塘產業新城和已初具規模的紫城工業園入駐項目,因為通車后將大大降低運輸成本,還能帶來更多商機和發展機遇。緊鄰粵港澳大灣區的藍塘,距惠州市區50公里,至惠州平潭機場、河源高鐵東站均在30分鐘車程以內,汕湛與河惠莞高速公路貫穿藍塘境內都設有互通口,便捷的交通路網將為藍塘產業新城建設,為藍塘建設成現代產業新城、縣域副中心提供強勁動力,增添市場信心。
路通百業興。紫金不僅擁有紅色文化、溫泉養生、綠色生態休閑、鄉村旅游等多元化生態旅游資源,而且近年來紫金瞄準大灣區市場,大力發展“四子”(“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茶罐子”)產業,全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優質農產品供應地,對接大灣區優質農產品需求。高速公路不僅串起紫金縣與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對接的要素鏈、創新鏈和產業鏈,也將帶動紫金溫泉養生旅游、鄉村旅游、“四子”產業快速發展,成為打通粵東北山區特別是紫金人民脫貧致富奔康的“高速路”。
■組稿:本報記者 田紅秀 特約記者 黃從高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