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推出3條紅色文化研學旅游線路
?“紅色文化+綠色生態”開啟黨史學習教育之旅
○本報訊 記者 田紅秀 特約記者 黃從高 紫金縣創新黨史學習教育方式,用活紅色資源,精心打造的3條紅色文化研學旅游線路前日在龍窩鎮嶂下村正式對外發布,并作為紫金縣黨史學習教育紅色文化研學線路,開啟紫金“紅色文化+綠色生態”黨史學習教育之旅。
紫金縣推出的3條黨史學習教育紅色文化研學線路北起劉爾崧、劉琴西故居和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南至德先樓客家建筑,景點遍及紫城、龍窩、蘇區、南嶺4鎮的近10個村(社區),按照文化背景和活動內容劃分為紅色文化、客家文化、自然環境、茶旅融合、鄉村生活+農事體驗等5個教育主題。
當天,紫金縣黨史學習教育紅色文化研學線路正式啟用后,紫金縣黨員干部紅色文化研學班第一期學員、紫金縣中小學生紅色文化研學班第一期學員和深圳市康輝紅色文化研學精英班第一期學員立即啟程,開啟內容豐富的紅色之旅,參觀了龍窩鎮彭坊村鄉村振興點和田園綜合體建設項目,以及紅屋、血田等蘇區革命舊遺址群,大家邊看邊聽,認真了解發生在紫金大地的壯烈紅色革命故事。
據了解,紫金紅色文化資源豐富,人文歷史厚重,是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留下了周恩來、彭湃、徐向前、劉琴西等革命先輩的光輝足跡。這里有全國唯一以蘇區命名的鎮——蘇區鎮;這里打響了反革命武裝暴動的“第一槍”——1927年4月26日,紫金發起“四·二六”武裝暴動,成為全國最早建立縣級革命紅色政權的地區之一。紫金在革命、建設、改革時期都涌現了各種先進人物,至今傳頌著一大批感人至深的紅色故事。這些已經成為紫金縣紅色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資源。
紫金縣黨史學習教育紅色文化研學線路的發布,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標志著紫金縣紅色文化從原來的碎片化發展到整體開發,并逐步實現紅色文化與地域文化融合發展。接下來,紫金將通過財政資金統籌、調動社會資源資本參與等方式,加強對縣域紅色文化的挖掘與保護、宣傳與弘揚,把紅色文化、生態文化和古跡文化結合起來,寓思想教育于文化熏陶、觀光游覽中,傳播先進文化,奮力推動“兩地”建設,努力爭當全市“融深”“融灣”排頭兵,向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