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縣上義鎮全國最早一批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承包種良田 敢為天下先
上義鎮包產到戶會議舊址
核心提示
40多年前,紫金上義人民敢為人先,率先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還田于民,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
據《紫金縣志》載:1979年,“上義公社率先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80年,“全縣開始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生產責任制”。同時,據《廣東改革開放發展史》(中共黨史出版社,2001年版)載:“當時(即1979年4月——編者注)分管農業的省委常委帶領工作組到紫金縣進行調查研究,發現縣、公社干部大都支持實行包產到戶。省委工作組肯定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山區農民擺脫貧困的好形式,于是上義鎮的做法很快在全縣推開。
1980年春,紫金縣成為全省第一個大面積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縣,上義鎮更是全國最早一批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鄉鎮。
40余年來,上義人民繼往開來,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以建設森林小鎮為契機,變綠水青山為群眾實現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讓綠色推動振興發展。
敢為人先:包產到戶分田單干
距離上義圩鎮大約5公里,記者看到了目前仍保留的“包產到戶會議舊址”,房子被翻新整修過,但也保留著過去的一些痕跡。
曾擔任黃坑排倉庫管理員的孫壬,今年已經79歲,仍住在這里。
“當時我們生活非常困難,村干部就在大年初一把大家叫到一起,也不敢聲張,悄悄投票決定。”孫壬說,包產到戶先解決了大家挨餓的問題。
據孫壬回憶,當時上義公社光鋒大隊黃坑排生產隊隊長孫木林來到他的家中,召集生產隊會計、出納、記分員等6人在上廳開會,最后決定生產隊留出了20多畝田交公糧,剩下的土地平均分給每戶每人,“我們每個人大約分到五分地,當年雨水充足,種的紅薯很大個,我們每家每戶的收成都很好?!睂O壬說,上交的公糧保證了,村民也解決了溫飽問題。
老百姓嘗到了“包產到戶,分田單干”的甜頭,周邊地區紛紛效仿,該項舉措也逐步得到推廣。上義公社光鋒大隊黃坑排生產隊“包產到戶,分田單干”的生動實踐,鍛造出上義人敢闖敢試敢干、敢為人先的精神。
上義鎮黨委書記鄭彩雄表示,上義人要在老一輩人的影響下,繼承和發揚好的革命傳統,并結合當前的鄉村振興工作,從實際出發,充分發揮區位、資源、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圍繞培育主導產業和優勢項目,引導農民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有償轉讓土地使用權,壯大特色產業規模。
目前,上義鎮有花生油、三黃雞、黃金百香果、紅肉火龍果、紅肉蜜柚、春甜桔、茂谷柑等特色農產品,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健康發展,助推鄉村振興建設向縱深發展。紫金縣鑫鵝農民有限責任公司(茶葉)和紫金縣豐惠食品有限公司(花生油)成功申報一村一品實施主體。2020年,上義鎮蔬菜總產量8077噸、水果總產量3739噸、三黃胡須雞養殖16萬多只,建成100畝以上水果、茶葉、蔬菜等特色農產品種植基地10個。紫金縣金萃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溫靖說:“我們鎮的水果深受大灣區居民親睞,又占據天然的地理優勢,也有不少深圳、惠州的游客會在水果采摘季自駕車到我們果場采摘選購。”
綠色引領:建設森林小鎮共享“天然氧吧”
上義鎮地處我市最南端,與惠州市山水相連,地理優勢明顯,還有豐富的森林和水資源,是粵港澳大灣區“品生活懂生活之人”首選的休閑宜居之地之一。
拾階而上,站在上義公園頂端平臺向周圍望去,郁郁蔥蔥的一片片森林引人注意。近年來,上義鎮借力省級森林小鎮建設,緊抓產業項目推進,聚焦重點、攻克難點,著力提升“綠”的品質、塑造“水”的品位、打造“文”的品牌,大力推進“綠色+”發展之路,打好“山水”兩張牌,全力提升城鄉生態宜居水平,努力打造“青山伴碧水,宜居美上義”的休閑宜居小鎮。
上義公園是上義鎮建設省級森林小鎮的重點項目之一,是該鎮建設森林小鎮的主題公園,首期項目投資500萬元,二期項目擬再投資200萬元,目前各項建設工作正在緊張有序推進。
目前,公園的平臺基礎建設已修好,涼亭、公廁、垃圾桶等一應俱全。在上義革命烈士紀念亭,幾束鮮花在紀念碑前整齊擺放。根據碑文顯示,上義人為了紀念在革命歲月犧牲的前輩,立碑緬懷先烈,同時也激勵后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紅色底蘊深厚,自然資源甚好。上義鎮擁有飛云寨原始森林、石岳峰、卷蓬九廳十八井、吉洞七十二塅、東江縱隊第七支隊游擊區遺址、“包產到戶,分田單干”會址等旅游資源,全鎮森林覆蓋率達到82%以上,街道綠化率達到95.2%以上,全鎮7個行政村均建設一個鄉村森林公園,真正實現“森林公園就在家門口”。
“堅持生態優先,發展綠色經濟”是上義鎮積極建設省級森林小鎮、大力推進鄉村振興的主要發展思路。接下來,上義鎮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同向發力,在全鎮營造出全民參與保護生態環境、弘揚生態文明的良好氛圍,徹底改變農村面貌,提升人民幸福指數,讓上義不斷綠起來、美起來、富起來,讓上義群眾暢享綠水青山、“天然氧吧”。
■文/本報記者 王亞嬌 田紅秀 特約記者 黃從高
■圖/本報記者 王亞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