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區鎮成黨史學習教育熱門現場教學點
一月內50多個黨政機關團體超3000人次參觀學習
○本報訊 記者 田紅秀 特約記者 黃從高 “血田”紀念廣場、紫金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紅屋)、革命烈士紀念碑、紅二師師部舊址、紅軍醫院舊址……走進擁有多達20處革命舊(遺)址的紫金縣蘇區鎮,隨處可以感受到濃厚的革命氣息,讓前來學習參觀的人無不敬仰老區人民當年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
紫金縣蘇區鎮成為不少省、市、縣各級各部門首選的黨史學習教育現場教學點,這個全國唯一以“蘇區”命名的紅色小鎮“火”了。近一個月來,廣東電視臺、省檔案館、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河源海關、龍華區對口幫扶紫金指揮部等50多個黨政機關團體前往蘇區鎮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聆聽革命故事、緬懷革命先烈,以現場教學的方式感受初心使命、接受精神洗禮。據不完全統計,近一個月來,蘇區鎮舉行現場講解50多場次,超3000人次現場參觀學習。
前來參觀學習的學員紛紛感嘆,“紫金縣蘇區鎮的紅色資源非常有特色,而且很集中,革命故事非常感人,在這里能感受到一種力量,非常適合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現場教學點”。
蘇區鎮(原名炮子鄉),是1958年經國務院批準以“蘇區”命名的著名革命老區,是全國最早建立農會組織、農民武裝和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地方之一,是早期中共紫金縣委、紫金縣蘇維埃政府的所在地,是海陸豐革命根據地和海陸惠紫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留下了彭湃、周恩來、徐向前、劉琴西等革命先輩的光輝足跡,譜寫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師和第四師并肩作戰的壯麗詩篇,煥發著蘇區人民英勇斗爭的大無畏革命精神。2011年7月,蘇區革命(舊)遺址群被評為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9年10月,蘇區革命(舊)遺址群被評為廣東省黨員教育基地。
紅色資源,是培育紅色精神的搖籃,是中國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的見證,是寶貴的歷史財富,是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鄉村振興、革命老區發展的強大動力。近年來,紫金縣委、縣政府提前謀劃,進一步完善提升紅色教育基地。2019年以來,啟動了紫金縣蘇區革命舊(遺)址群整體提升工程,投入1500多萬元對蘇區革命舊(遺)址群進行復原維修,按照“護其貌、顯其顏、鑄其魂、揚其韻”的工作思路,在修繕紫金縣蘇區革命烈士紀念堂、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師師部舊址等一系列革命舊址文物的基礎上,在革命烈士山周邊建設“一館三區”。“一館”是蘇區農民運動陳列館,建成后主要展示紫金縣農民運動史實材料和革命文物;“三區”是瞻仰區、體驗區、參觀區,結合鄉村資源力爭創建國家級3A景區。目前,首期工程中的蘇區農民運動陳列館主體建設已于2020年完成,正在進行展陳、消防及防雷等工程建設;練兵場等二期工程已動工建設,預計今年6月完成建設任務,屆時將進一步豐富學習功能,承載更多服務,向建黨100周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