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惠高速公路通車,眾多企業搶灘布局
一路前進,紫金“融深”“融灣”再提速
■紫惠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紫金“融深”“融灣”再提速。黃贊福 攝
■紫城工業園一期項目基本飽和,二期擴園工程正加緊推進。肖斌 攝
■建設中的藍塘產業新城 肖斌 攝
核心提示
振興發展,交通先行。12月28日,作為紫金縣“融深”“融灣”的大動脈,紫惠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車,標志著紫金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步入“快車道”,將為推動紫金爭當全市“融深”“融灣”排頭兵,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產業轉移和優質生活圈的重要承載地注入強勁動力。
因路而美,因路而興。從全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和建立蘇維埃紅色政權之一的革命老區——紫金縣出發,直達珠江東岸新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節點城市——惠州僅需一個小時,到大灣區核心城市、經濟特區深圳也比以往縮短近一個小時車程,這條全長77.41公里的紫惠高速公路,承載著“紫金人”逐夢灣區的向往和沿線百姓奔康致富的希望。
通車之后,紫惠高速公路除了進一步加強粵贛兩省經濟合作與聯系、推動沿線地區產業優化、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完善我省高速公路網絡以及強化珠三角地區的經濟輻射能力外,對紫金振興發展意義更是重大,將串起紫金縣與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對接的要素鏈、創新鏈和產業鏈,讓緊鄰大灣區的紫城工業園、藍塘產業新城更貼近大灣區,產業“虹吸效應”將進一步顯現,各種投資企業將紛至沓來,推動紫金高質量“融深”“融灣”,為紫金打造生態經濟發展新標桿、加快建成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和優質生活圈的重要承載地提供交通支撐和戰略通道。
“振興路”—— 一小時到惠州,紫金迎來大機遇大發展
紫惠高速公路通車后,從紫金縣駕車往返惠州市區可繞開省道120線,用時只需1小時,前往廣州、深圳、東莞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也將縮短近一小時。
紫惠高速公路是省重點建設項目,北起于河源市紫金縣瓦溪鎮,接河惠莞高速公路龍川至紫金段,設瓦溪樞紐立交與汕湛高速公路相接,終于惠州市惠陽區平潭鎮,南與河惠莞高速平潭至潼湖段對接,全長77.41公里,雙向六車道,設計時速100公里,設九和南、藍塘北、鳳安、好義、大嵐、橫瀝互通立交共7處,設藍塘服務區、橫瀝停車區各一對。
“紫惠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加快了紫金縣與深莞惠等珠三角地區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運轉,大大減少出行時間,降低生產運輸成本,在更大空間上實現資源有效配置。”紫金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溫碧生介紹,在紫惠高速公路的“引擎”帶動下,紫城工業園和藍塘產業新城產業鏈已初步形成規模,紫金經濟社會發展駛上“高速車道”。
紫金成為河源
距離灣區最近的縣
紫金位于廣東省東中部,南與惠東縣相鄰,西南與惠城區相接,西與博羅縣隔東江相鄰。紫金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惠州既有地緣相近,也有歷史的淵源,也有深厚的人文聯系。1949年5月紫金縣解放,隸屬于東江專區。1952年改屬粵東行政區,1956年隸屬惠陽專區。1959年改屬汕頭專區,1963年復屬惠陽地區,1988年改屬河源市。在歷史的時空和地理的空間中,紫金都與粵港澳大灣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紫金是河源所有縣區離大灣區最近的縣。
紫金雖擁有地理緊鄰惠州的天然區位優勢,但由于大山阻隔,交通不便,臨近灣區的優勢一直得不到彰顯。汕湛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正式打開了紫金“山門”,讓紫金結束了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
如今,紫惠高速公路通車,紫金成為河源所有縣區中距離大灣區最近的一個縣,無疑將進一步打寬紫金開放的通道,極大釋放紫金的區位優勢,推動紫金“融深”“融灣”再提速,為紫金振興發展提供巨大動力,為紫金發展帶來更多機遇、更大空間、更強后勁。
大產業好項目紛至沓來
路通財通。紫惠高速公路通車的好消息大大振奮了正在熱火朝天建設的藍塘產業新城的入駐項目,因為紫惠高速公路通車后將大大降低運輸成本,還能帶來潛在的更多商機,迎來更好的“春天”,更大的機遇。緊鄰灣區的藍塘,距惠州市區50公里,至惠州平潭機場、河源高鐵東站均在30分鐘車程以內,汕湛高速公路與河惠莞高速公路貫穿藍塘境內都設有出入口,便捷的交通路網將為藍塘產業新城建設,為藍塘建設成現代產業新城、縣域副中心提供強勁動力,增添市場信心。
藍塘產業新城規劃面積約18平方公里,首期總用地范圍約6.68平方公里,以新材料、新制造、新醫藥為主導產業。今年10月29日,藍塘產業新城總投資140多億元的首批8個項目集中動工,其中金盛蘭優特鋼項目總投資130億元,設計年產600萬噸,預期年產值超300億元,年利稅約16億元,可提供就業崗位4200多個,計劃2021年年中投產。
春江水暖鴨先知。在通車前夕,一些有識之士、敏銳商家就紛紛打聽藍塘產業新城的招商政策和藍塘的未來規劃情況,搶灘布局藍塘。除已經入駐的8個項目外,還有30多家高端制造企業意向入園,更多大項目好企業正在加緊與紫金洽談,希望能搶得投資先機,趁早搶灘布局。
“紫惠高速公路通車,我們的貨車前往深圳就會更省時、省油、省心。”落戶紫金的振揚實業(河源)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簡伍徽介紹說,保守估計,紫惠高速公路通車后,可以讓公司每年節約運輸成本在10%—20%。
振揚實業(河源)有限公司落戶紫城工業園,年產150萬雙鞋,因產品出口歐美地區,公司需要將產品運到深圳鹽田港走水路運輸。途中需途經國省干道后才走高速公路,這就導致運輸成本增加,降低企業效率。簡伍徽表示,紫惠高速公路通車后,紫金交通區位優勢更加凸顯,每家落戶紫金的企業都是受益者。
境內園區企業物流運輸成本大大降低,必將吸引更多優質項目選擇紫金,紫金對接大灣區產業鏈更具優勢。緊鄰城區的紫城工業園目前已引進落戶項目36個,合同總投資128億元,建成投產企業13家,形成了以大統營電子集團、聚飛鑫電子器件為龍頭的新電子產業,以大陽電工為龍頭的新材料產業。園區一期已經基本布滿項目,二期擴園正加緊推進,成熟的產業園區成為廣大客商紛紛搶灘的發展平臺。
投資紫金就是投資未來,搶灘紫金就是贏得先機!隨著金盛蘭優特鋼、大統營電子產業集群、大陽電工等一批高質量產業項目落戶建設,兩個工業平臺建設加快提效破局,再加上現在紫惠高速公路的通車更讓紫金的振興發展格局煥然一新。具有龍頭企業的牽引帶動,具有“融深”“融灣”大動脈的交通支撐,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和招商政策支持的紫金,這些“虹吸”要素的集聚,將會使紫金有更強大的產業吸附力,產業、機遇、人才“虹吸效應”將進一步展現。
紫金縣兩大新興產業發展平臺——藍塘產業新城和紫城工業園,就像紫金振興發展的“動力引擎”“前進車輪”,而紫惠高速公路通車更為加足了動力的紫金鋪上一條產業路、振興路,推動紫金全面全速“融深”“融灣”,推動紫金振興發展加速起飛。
“品質路”——創新、綠色,成就“融灣”品質之路
路面既能排水又能降噪,雨天行車沒有水霧和眩光現象。建設過程中,紫惠高速公路項目通過創新設計,實現路面“不怕雨、秒排水”新功能,8公里重點路段實現“秒排水”。
紫惠高速公路位于廣東省中部偏北,雨季長,年降水量約為1400毫米—2800毫米。多雨天氣下,如果路面自然排水不及時則容易形成水膜,降低路面摩擦系數,增加雨天行車發生事故的幾率。
紫惠高速公路項目部從群眾安全出行考慮,排查出自然排水較困難、容易發生積水的隧道洞口、彎道等14處共8公里的路面,經過反復技術論證,最終決定在這些路段使用“雨天干燥路面”技術,實現重點路段“秒排水”。
這僅是紫城高速公路164項微創新的其中一項。作為粵贛兩省互通的又一條南北主干道,紫惠高速公路不僅是一條經濟發展路、脫貧致富路,更是品質、綠色之路。
紫惠高速公路開工建設以來,堅持強化黨建引領,弘揚工匠精神,深入實施“黨建+工匠”特色黨建模式,聯合全線參建單位黨組織結對共建,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動5000多名建設者創先爭優、建功立業,把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高質量建設優勢。
在歷時3年多的建設過程中,紫惠高速公路項目部貫徹落實建設交通強國的總目標、總要求,踐行精細化、標準化管理,全面打造品質工程、綠色公路、平安工地,取得了顯著成效。項目在全省在建高速公路質量安全綜合檢查評比中連續多次名列前茅,被列為廣東省首批“綠色公路”創建示范項目,并涌現出164項微創新,其中有7項工藝工法微創新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儀”還獲得了中國公路學會微創新金獎。項目建設全過程安全無事故,被列為省級“平安工地”典型項目,并獲得“全國交通運輸系統安全生產優秀班組”稱號。
同時,作為全省第一批“綠色公路”典型示范工程創建項目,紫惠高速公路建設者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貫徹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線性動態公路景觀廊道的總體思路,采取路域景觀微地形整理、原生植物移植和保護、應用生態排水系統、高標準復綠棄土場等創新措施,全面建設“綠色公路”,沿途生態優良、風景優美。
■組稿:本報記者 田紅秀 特約記者 黃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