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源城區

強力推進“百千萬工程”

促進重點領域改革創新

2024-09-29 15:47:36 來源:河源日報

8cfbe941c3438b79bcc8ed1a950495ad_hyrbs0929006_002_01_s.jpg

■廣晟幕墻生產車間  本報記者 馮曉銘 攝

80663bb2109d4cc5c1ac5a3e804d1262_hyrbs0929006_002_02_s.jpg

■農夫山泉河源生產基地本報記者 馮曉銘 攝

自“百千萬工程”開展以來,源城將之視為“頭號工程”,舉全區之力爭創最好成績。今年以來,源城祭起“五把大斧”:堅持大抓產業發展集聚“百千萬工程”發展勢能、堅持大抓人居環境建設厚植“百千萬工程”綠美底色、堅持大抓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繪就“百千萬工程”幸福答卷、堅持大抓體制機制改革激發“百千萬工程”活力動力、堅持大抓社會力量參與助推“百千萬工程”加力提速,大刀闊斧推進“百千萬工程”,動作不斷、亮點頻現。同時,加強重點領域的改革創新,不斷提高工作效率,持續推動“百千萬工程”加力提速。

“三個大抓行動” 做大做強特色產業集群

去年以來,源城以“三個大抓行動”推進特色產業集群建設:以大抓產業空間保障行動為企業落戶打好基礎,以大抓招商引資行動引來“金鳳凰”增強發展動能,以大抓營商環境優化行動強筋骨為企業家提供服務。目前,源城整備項目用地1049.7畝。招商引資也傳來喜訊,今年以來,新簽約項目30個、計劃投資總額24.7億元,其中新簽約超億元制造業項目12個。營商環境優化行動方面,區四套班子領導和49個部門常態化對接聯系全區“四上”企業,常態化舉行政企午餐會,“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有力構建。

目前,源城已初步做大做強特色產業集群。積極參與對接市“1+3”千億級百億級產業集群,大力培育電子信息百億級產業集群、水飲料及食品十億級產業集群、先進材料十億級產業集群,服務賽達玻璃、凱航自動化科技等7個項目開工建設,特區建工、華潤怡寶(一期)等6個項目竣工投產,電子信息、水飲料及食品、先進材料三大主導產業集群建設扎實推進。充分發揮“1+3+N”重大項目聯動機制作用,上半年,全區52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9.2億元,占年度計劃投資的68.1%,其中21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6.6億元、排名全市第一,占年度計劃投資(25.1億元)的66.1%。源城還深入實施“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市場主體培育計劃,成功申報創新型中小企業19家、專精特新企業18家,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全區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31.01億元、同比增長4.9%。

團結3股社會力量 助推“百千萬工程”加力提速

社會力量是經濟建設活動中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更好地發揮社會力量參與“百千萬工程”,源城借助了特區對口幫扶、企業和群團3股社會力量加力提速。

對口幫扶協作方面,源城深化“五同”產業合作,與福田區、龍崗區簽署“五同”“五協同”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全區7個鎮(街道)與深圳市龍崗區坪地街道、福田區南園街道等實現一對一結對共建,埔前鎮、源南鎮、東埔街道與香港源城同鄉會、深圳源城商會、惠州源城商會結對共建。此外,雙方團委、學校、婦幼保健院也都簽訂了對口幫扶協議書。

企業的深度參與成效更明顯。創新建立共建共營、投資收益、愛心捐助、榮譽冠名、技術服務、鄉賢助力、就業幫扶等社會力量助力“百千萬工程”七種模式,共推動114家企業與全區74個村(社區)達成結對幫扶共建,實施結對幫扶項目13個,發動44家鄉賢企業捐助幫扶資金約167萬元,支持危房維修改造、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等民生項目。深圳源城商會、源城區工業園商會順利成立,扎實推進“百會助百鎮萬企興萬村”助力“百千萬工程”行動,帶動4家涉外企業注冊落戶。

群團組織力量持續增強。源城募集了政務實踐、公益服務及社區服務等150個社會實踐崗位,帶動40多名源城學子返鄉實踐。推動埔前鎮與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源南鎮與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源西街道與河源職業技術學院、深圳大學等44支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成功結對,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工作獲得團中央表揚。發揮婦女“半邊天”作用,創建“美麗庭院”1322戶,累計發動志愿者、群眾等社會力量近20萬人次參與“百千萬工程”各項工作。

深化制度創新改革 助推“百千萬工程”提質增效

源城十分重視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持續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提出進一步向改革要動力、要活力、要效益、要質量,推動形成以改革促發展的良好局面。

近日,源城區兩宗點狀供地項目——盆地農夫鄉村產業發展中心項目、河源市楚韻研學農旅基地項目經批準正式落地實施,用不到60畝的建設用地,吸引1.5億元社會資金投入,激活周邊200畝土地潛力,預計帶動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平均增長15萬元以上,為助推源城區“百千萬工程”提質增效打造了新樣本、提供了新經驗。

源城能夠用活“關鍵一招”取得全市“頭彩”,此前創新建立的“源城區自然資源要素診斷機制”可謂是功不可沒。這個機制可以全方位“診斷”項目用地規劃情況,找到項目完善土地手續過程中的難點、堵點,再“對癥下藥”,形成“診斷”報告,指導項目有序、高效辦理相關手續,大大提高了項目研判效率,在加快土地招商引資與項目建設的同時,節約了行政成本,提高了項目業主與政府有關部門之間的溝通效率和政府部門決策、審批效率。

源城在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方面也有新舉措。近日,源城與深圳市大鵬新區政數局簽署了《政務服務“跨域辦”合作協議》,大鵬新區113項、源城區105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異地通辦,雙方市民可在兩地雙向辦理通辦事項,企業和群眾辦事從“最多跑一次”變成“就近跑一次”,為辦事企業和群眾提供了高標準、高品質的異地辦事體驗。目前,源城區“跨域通辦”可辦區域已擴容至3省5區(縣),包括深圳市龍華區、大鵬新區,湖南省衡陽縣、惠州市龍門縣、汕頭市潮陽區等。

■本報記者 李建華 林梓楷

■特約記者 呂鵬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