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全市綜合樞紐和發展引擎在新發展格局中推動高質量發展
中共河源市源城區委員會 源城區人民政府
■宜居宜業宜游的幸福源城 黃贊福 攝
十年風雨兼程抓發展,今朝成果喜人惠人民。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之際,源城區用一份誠意滿滿、分量十足的發展答卷,讓人們看到了這個粵東北小城新時代的發展成果,讓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深受鼓舞的同時也堅定了走向共同富裕美好未來的奮斗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源城區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貫徹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聚焦市委賦予源城“堅持‘快’字當頭、實現又快又穩發展,示范引領全市經濟加快發展”的目標任務。持續改善民生,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和諧穩定,致力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幸福源城,加快打造全市綜合樞紐、發展引擎,奮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全市前列,取得了喜人的發展成果——全區過去5年經濟運行穩中有進、進中向好,10項主要經濟指標總量連續五年穩居全市第一,202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2.98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59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66.65億元,分別增長9.2%、5.8%、23%;“十三五”期間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06.98億元,是“十二五”期間的2.2倍;市場主體從3.64萬戶增加到8.1萬戶,發展動力持續增強,高質量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未來五年是源城經濟加快發展的增速期、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轉型期、實現振興發展的關鍵期。邁進新征程,面對“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贛深高鐵通車等重大機遇,源城區委、區政府將以時不我待、不進則退的高度責任感,團結帶領全區人民,凝聚起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幸福源城的磅礴力量,奮力開創源城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達到更高水平。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第二產業高端化、集群化發展,現代服務業優質化、多元化發展,都市型農業品牌化、精品化發展,經濟沿著高質量發展的軌道穩步前行,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80億元,年均增長7.5%。
——改革開放更加全面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市場主體更加充滿活力,公平競爭制度更加健全,產權制度改革、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和制度型開放取得重要進展,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領導干部法治意識、開放觀念、市場化思維進一步增強,營商環境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水平明顯提升,接近“雙區”水平。
——城市首位度和核心競爭力更加凸顯。城市設施配套更加完善,城市管理更加精細,產業層級、經濟量級、城市能級進一步提升,城市承載帶動能力持續增強,對接“雙區”、打造深圳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取得積極進展。鄉村振興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取得新突破,城鄉人居環境全面提升,公園城市成為城市的基本形態。
——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更加和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人民群眾綜合素質明顯提高,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科學合理,“雙碳”“雙控”工作有序推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優勢鞏固提升。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鄉收入差距持續縮小,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衛生健康體系持續完善,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社會治理效能更加顯著。平安源城、法治源城達到更高水平,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公平正義進一步彰顯,政府行政效能和公信力顯著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顯著增強,自然災害防御水平明顯提升,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高效能治理與高質量發展相互促進。
征程再啟,源城區將繼續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致力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幸福源城,加快打造全市綜合樞紐、發展引擎,奮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全市前列。
【十年榮譽榜】
●全國綠色名區
●全國衛生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全國優秀公安局
●全國巾幗文明崗位
●全國老年氣排球之鄉
●全國生態文明先進區
●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
●全國再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全國環境綜合治理先進城市
●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
●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進單位
●全國殘疾預防綜合試驗區
●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單位
●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中華恐龍之鄉
●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中國最具投資價值旅游強區
●中國優質飲用水資源開發基地
●中國最具有國際影響力旅游目的地
●廣東省教育強區
●廣東省雙擁模范區
●廣東省生態宜居城市
●廣東省南粵錦繡工程文化先進區
●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
□ 組稿:本報記者 何海華 特約記者 呂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