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業宜居宜游的美麗源城
■夕陽西下,現代而古韻猶存的槎城分外美麗。
■2019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的越王小學,是源城區全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事業的成果之一。
■現代化廠房越來越多的龍嶺工業園(源城區產業轉移園),是源城發展工業的主戰場,也是經濟發展主引擎。
■源城區埔前鎮陂角村遠景。春沐源項目落戶在陂角村,極大地推動了當地鄉村振興的步伐。
■老城東北直街,是源城近年全力打造的精品街之一。 黃赟 攝
■上城街道新興社區的綠道巷。近年來,源城逐步加大對大街小巷的提升改造力度,為市民提供更加美麗舒適的生活環境。
■源城區有著龐大的志愿者隊伍,為近年來開展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鞏衛”等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黃赟 攝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太平古街依舊繁華多彩。這里已成為游客和市民出游的網紅打卡點,也是源城文旅融合發展的縮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 攝
從只有幾家手工作坊,到近200家現代化企業在園區集約集聚式發展;從僅有幾條擁擠的街道,到百年太平古街成為新的旅游觀光網紅打卡點;從澤被后世的東江第一塔,到承載歷史記憶的李燾故居;從深莞惠港飲用水源地,到充滿客家風情的鱷湖公園;從以農耕為主,到以服務業為主的新業態林立……源城,這座年輕的山區小縣城,已漸漸成長為粵東西北的生態“明珠”,成為珠三角地區人民群眾向往的“后花園”,成為“兩個河源”建設的主力軍。
1988年5月11日,源城區委、區政府正式掛牌成立——33年的鎏金歲月里,山水城郭間,源城在改革開放前進的洪流中厚積薄發、奮勇爭先,用激情與汗水,換來了一座城市的巨變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經過33年的艱苦創業,源城經濟實力顯著提升。2020年,源城區地區生產總值264.29億元,比1987年增長62.4倍,年均增長13.4%;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11.9億元,比1987年增長168.6倍,年均增長16.8%。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三大產業比例由建區初期1988年的40.3:29.2:30.5調整為2020年的1.4:28.8:69.8。
如今,源城區開啟了新時代的新征程,正全力以赴加快提升“首位度”、打造“總開關”“總樞紐”,全力當好“龍頭”,做好“帶頭”,奮力在加快“示范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中走在全市前列,確保“十四五”開好局,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今后的跨越發展夯實基礎。
■文/本報記者 何海華 特約記者 黃赟
■圖/本報記者 肖斌(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