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源城區

建設黨的堅強堡壘 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源城區先進黨組織、優秀黨員和優秀黨務工作者掠影

2021-06-23 09:59:18 來源:河源日報


■坪圍村無花果種植基地鳥瞰圖 本報記者 肖斌 攝

■高埔崗街道在大水井社區設立了全市首個鎮街黨校。圖為源城區高埔崗街道黨工委書記、廣東省優秀黨務工作者陳遠添(中)給黨員上黨課。 李雁 攝

核心提示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從中央到地方,將會陸續表彰一批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先進基層黨組織。這些先進集體和優秀個人,他們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鮮明昭示了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他們是廣大黨員學習的榜樣。源城區號召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汲取榜樣的力量,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奮發有為、扎實工作,知重負重、攻堅克難,為源城加快提升“首位度”、打造“總開關”“總樞紐”,當好“龍頭”,做好“帶頭”,奮力在加快“示范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中走在全市前列貢獻自己的力量。


從省定貧困村到全國文明村


埔前鎮坪圍村黨總支部獲評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坪圍村位于源城區埔前鎮西南部,轄區總面積13平方公里,共有847戶3332人,下轄5個村小組,村“兩委”干部7人,黨員81名。近年來,坪圍村堅持黨建引領,通過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黨總支部凝聚力戰斗力得到提升,貧困群眾加快脫貧奔康,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改觀。該村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村鎮”“廣東省文明村”“廣東省創先爭優‘南粵先鋒’先進基層黨組織”“河源市生態文明村”“五星平安村”等稱號。


建強組織,推動發展


在組織建設方面,坪圍村扎實開展“一亮二爭三促進”黨建活動、“支部+志愿服務”活動、“五個一”連民心活動,推行以村民小組為基本單元,由黨員干部擔任網格長的“黨建+小單元網格治理”模式,設立黨員責任崗,對在家黨員定崗定責,設立政策宣傳崗、村務監督崗、衛生監督崗、黨員調解崗、治安維穩崗、河長崗等,讓黨員成為一面面旗幟,讓支部成為一座堡壘,為推動坪圍村振興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在思想建設方面,嚴格執行“三會一課”制度,以“一文一冊一圖一賬一簿”確保黨員干部行有標準、做有規矩。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利用黨群服務中心、田間課堂、“黨建為村”平臺以及紅色教育基地等載體,通過邀請黨校老師授課以及黨員干部集中學、實踐教學、個人自學等方式,認真開展紅色教育、“主題黨日”等活動,打造信念堅定、紀律嚴明、勇于擔當的黨員干部隊伍。成立以黨員為主力的志愿服務工作隊,同時設立黨員紅旗榜,對黨員每次參加組織生活、參與志愿活動、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等,以獲得紅旗的形式進行積分張貼,增強黨員自覺參加黨組織生活、主動服務社會的積極性。


發展產業,富民強村


首先是盤活有效資源促產業發展。村黨組織通過籌集資金盤活村里閑置土地,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帶動村民種植無花果,將此作為坪圍村的扶貧產業和特色項目。2017年2月啟動的無花果種植項目,7月取得收成,當年產生收益,平均每戶每年獲得3000元左右的分紅,坪圍村由此成為遠近聞名的“河源無花果第一村”。


在種植業有了一定基礎之后,該村大力發展“體驗式”種果經濟。在引進東興旺農場、福源果場等企業投資種果的基礎上,又引進了百家樂果場、周村桔場、紅鋒旺果場等企業,發展特色種植業、鄉村旅游業。目前,全村水果種植面積接近2000畝,主要品種有皇帝柑(貢柑)、火龍果、百香果、無花果、沙糖桔、枇杷等10多種水果。同時還帶動了當地村民種植,每年可吸引周邊地區和珠三角等地10余萬人次到村體驗摘果、觀光旅游,水果種植業已成為坪圍村的支柱產業。與此同時,田園風光體驗基地(蘭花溫室與果蔬大棚)建設完成,坪圍村以休閑旅游、觀光體驗為主的美麗田園鄉村會讓大家眼前一亮。


完善設施,美化環境


結合區、鎮五村連片規劃的部署要求和坪圍實際,坪圍村編制了《坪圍村新農村示范村建設總體規劃(2016—2025)》,為坪圍村今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二是強力推進村居環境整治。制定了綜合整治實施方案,重點推進主村道及沿線、旅游景區等區域的綜合整治。2017年以來,清理巷道、房前屋后、溝渠水塘等衛生死角有200多處約1.8萬平方米,拆除危舊房屋、廢棄豬欄、露天廁所等400多處,“三清理三拆除”總面積約2.5萬平方米。同時,建立完善農村垃圾收集清運體系,聘請村級環境保潔員16人,試點實施農村垃圾上門收集機制,不斷改善村莊衛生環境。坪圍村獲得了“全國文明村鎮”和“廣東省文明村”榮譽稱號。


移風易俗,樹立新風


坪圍村黨總支部把鄉風文明建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通過完善村規民約,建立健全各種村民議事制度,專門安裝了視頻監控和廣播系統宣傳家訓家風、移風易俗、禁毒禁賭、法律法規等知識,引導和教育群眾樹立文明意識,增強正能量。近年來,村里一直恪守紅白喜事簡辦的傳統,剎住了人情風、攀比風、奢侈風、浪費風,讓鄰里關系更加和諧。為樹立積極向上的新風氣,坪圍村邀請市、區的“十路宣講輕騎兵”隊伍到村開展“學講話、講故事、談感受”百姓宣講活動;正在籌備成立教育基金會,獎勵村里當年考上高等院校的子弟;開展星級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最美人物”評選活動,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村民文明素質。與此同時,為了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該村率先在蓮花、周村兩個小組文化室分別設立農家書屋,既方便了村民看書看報,增長見識,又可以讓村民在閑暇時間到此下象棋、打撲克、交流思想,有效杜絕了賭博等不良風氣。


脫貧致富,奔赴小康


2017年以來,坪圍村集體經濟收入由2017年的4.5萬元增加到2020年的156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289元增加到25260元,全村貧困人口61戶185人,全部實現脫貧。


據了解,坪圍村脫貧奔康的主要渠道有三種。一是建立長效扶貧增收機制。通過從大鵬新區幫扶資金中安排100萬元購買源城區農商行股份,村委會每年可獲得10萬元的分紅收益;統籌安排“631”扶貧開發資金92萬元、新區幫扶資金300萬元入股由深圳市大鵬新區與源城區共建的產業轉移園建設,每年所得收益20%歸村集體,其余80%全部用于貧困戶脫貧。二是成立村扶貧專業合作社。2017年初,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利用大鵬新區幫扶單位自籌資金50萬元和“631”扶貧開發資金60萬元,由村經濟聯合社牽頭與61戶貧困戶共同成立坪圍村大鵬種養專業合作社,投資種植無花果80畝,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貧困戶增收,年終按章程規定進行分紅。三是制定脫貧獎補激勵機制。制定了《激勵貧困戶就業幫扶措施》《激勵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幫扶措施》《貧困戶子女助學幫扶措施》《貧困戶普通病義診幫扶措施》等幫扶措施,充分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激勵貧困戶通過就業、種養、自主創業等方式實現脫貧。


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黃旭軍:


在哪都不忘初心為民服務


黃旭軍曾經是廣東武警邊防七支隊的一名普通軍人,在19年的軍旅生涯中,鍛造了永不褪色的軍人品質。2015年轉業安置到深圳大鵬新區群團服務中心,2016年5月派駐源城區埔前鎮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不管崗位和角色怎樣變換,對于黃旭軍來說,永遠不變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


舍小家為大家


脫貧攻堅路上,總要有人為了更多人的幸福舍小家為大家,總得有人為之奮斗不息。黃旭軍收到駐村幫扶的任務后,毫不猶豫踏上了新的征途。


從外地剛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對各家各戶的生活狀況完全不了解,又恰逢暴雨多發季節,要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完成貧困戶精準識別,其工作難度可想而知。剛剛安頓下來,黃旭軍就帶領工作隊與鎮直聯干部、村干部組成聯合工作組走村串戶、馬不停蹄、逐戶調查,通過深入細致的調研,因村因情、因人因戶對脫貧攻堅制定了三年攻堅二年鞏固,夯基固本強振興的幫扶規劃。


通過精準識別的幫扶對象名單公示后,實現零投訴和零上訪,深得村民群眾認可與贊揚。黃旭軍駐村幫扶之路開了一個好頭。


精準施策脫真貧


針對上村村沒有特色產業支撐這一實際情況,黃旭軍經過思考和調研后認為:要把培育傳統農業、文旅產業作為精準扶貧的治本之策,采取了以“多元產業帶動+村民專業合作社+貧困戶自主創業”模式,穩步、有序、高效帶動貧困戶開源增收。通過5年來的勤奮耕耘,上村村的蘑菇基地、光伏產業、蔬菜基地、紅色教育基地一個接一個順利落成;致富帶頭人和專業農民合作社越來越多……最終全村70戶貧困戶190人全部達到脫貧標準。2020年脫貧人口人年均收入達到22165元,脫貧率100%;村集體收入達到133萬元。貧困鄉村實現蝶變,為高效銜接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脫貧攻堅任務完成了,黃旭軍的白發也更多了,但他對此無怨無悔,甚至樂在其中。他覺得,新時期的共產黨人,應將青春年華投身到偉大的三大攻堅戰中,能親眼見證民富國強最終實現小康,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開啟鄉村振興的新征程后,黃旭軍的愿望是希望村莊和村民脫貧之后不返貧,生活越來越幸福。他相信,只要堅持黨建引領、全民一心、砥礪前行,上村村一定能建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


廣東省優秀黨務工作者陳遠添:


突出“黨建+”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


從2016年6月至今,陳遠添一直任源城區高埔崗街道黨工委書記。在這幾年里,善于學習、勤于探索的陳遠添深入學習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積極探索創新基層黨建模式,提出了“11234”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模式和“智慧黨建+五聯工作法”,獲得省委、市委、區委領導和省委第六巡視組、省委主題教育第六指導組及省委黨校調研組充分肯定。


“黨建+”統籌推進各項工作


近年來,高埔崗街道以“黨建+”為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其中“黨建+旅游”成效突出,高埔崗街道成功創建廣東省旅游風情小鎮,巴伐利亞莊園、客天下獲評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大水井社區成功創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黨建+僑聯”成效顯著,新作塘社區“僑胞之家”榮獲全國“優秀僑胞之家”。


高埔崗街道高度重視各項黨建示范創建工作,近年來,根據區委組織部的統一部署,分別打造了一個黨建示范品牌和一個黨建示范項目:一是在“兩新組織”領域(廣東雅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打造了“安網”黨建示范品牌,充分發揮企業黨支部領導核心作用,構建互聯互動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促進企業健康發展。二是在大水井社區打造“黨建+和美社區”黨建示范項目,有效構建了黨建引領、上下聯動、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優化提升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功能,有力推動黨建引領“和美”社區建設,實現黨建引領與大水井特色文化旅游發展同向發力。此外,陳遠添還牽頭建成了全市首個鎮街黨校,進一步拓展陣地建設,黨校已舉辦集中培訓學習42次,培訓黨員群眾2300多人次。


創新工作模式應對新冠疫情


去年,面對來勢兇猛的新冠疫情,陳遠添帶領街道黨委班子成員在關鍵時刻勇于擔當、無私奉獻,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獲得群眾一致好評。該街道創新提出“1+13+N”工作法(1個黨工委領導核心,13個臨時黨支部戰斗堡壘,N個微網格),著力形成“五個一”(一個支部一個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一個社區一張作戰圖、一名群眾一份力量、一個小組早晚一會商)聯防聯控機制,有力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疫情防控經驗做法《高埔崗街道黨工委:推行“1+13+N”工作法,落實防疫生產“兩手抓”》在學習強國平臺推廣交流。


搶抓機遇推動街道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陳遠添帶領街道領導班子務實求真,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來的機遇,有效推動高埔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一是經濟發展實力顯著提升。2016年以來,工業經濟增長較快,雅達電子公司已進入創業板IPO申報程序,8家規上企業實現達產增效;巴伐利亞莊園、客天下重大旅游項目建設齊頭并進,帶動輻射當地發展作用日益明顯;累計新引進簽約項目17個,合同投資額15.8億元,街道經濟發展整體實現穩中有進的態勢。二是鄉村振興成效顯著。特色街鎮規劃建設成效顯著,成功創建“互聯網+智慧旅游”小鎮和省旅游風情小鎮,均為全市唯一;全部社區均成功創建“省級宜居社區”。結合鄉村振興、全域旅游,推動產城、城鄉融合發展,規劃高埔崗文化旅游創意產業園。三是城市發展后勁顯著增強。積極服務好市、區發展大局,全力支持和配合好省、市、區重點項目及區工業園三期擴園征地工作,保質保量地按時完成項目土地征收面積1000多畝。四是人民福祉顯著改善。千方百計籌集資金,全面建成3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完成3000平方米高埔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升級改造;改造廣場公園2個,面積約9000平方米;新建公園運動廣場及道路硬底化等13個(條),面積約7500平方米。


■組稿:本報記者 何海華 特約記者 黃赟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