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繡花針穿起龍川發展千根線
從田間課堂到項目工地,從美麗圩鎮到產業基地
■龍川縣豐稔鎮實施“美麗河道”建設,有效解決“金鉤環水”山塘防汛安全隱患,也為群眾提供了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美麗現代的龍川縣麻布崗圩鎮。
核心提示
走進龍川縣的夏天,會看見兩種“熱”:一種是南粵大地慣有的暑氣蒸騰,另一種是黨員干部推進“百千萬工程”的如火熱情——黨員們頂著烈日赴田間課堂,為推動鄉村振興與城鎮發展“充電蓄能”,提高實操能力;田間地頭的黨員技術員正在查看農作物長勢,他們汗濕的襯衫貼后背;黨員干部、村民坐著石凳在古榕樹下開起了議事會……
在這里,“百千萬工程”推進的每個環節都涌動著紅色基因。龍川縣建立“三個會議”聯動服務保障“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機制,把縣里重要會議開到項目工地,讓鎮街黨(工)委班子蹲點破難,村黨組織把“三會一課”融入田間管理。正是這樣一個個鮮活的基層實踐,不斷讓組織力量、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動力、發展優勢,匯聚成了“百千萬工程”龍川答卷。
按下“蓄能鍵” 充電蓄能強本領
近日,龍川縣為鄉鎮的100名黨員干部帶來了一場“頭腦風暴”,邀請有關專家解讀我省推動“百千萬工程”實現三年初見成效行動方案和其他市、縣相關優秀實踐案例,以此打好實力提升“主動戰”。
這場“頭腦風暴”是龍川縣舉辦的2025年第三期科級干部充電蓄能服務“百千萬工程”培訓班。網上獲取信息如此簡單,為何專門邀請專家到縣里解讀方案?
“為的就是提高黨員干部的思想境界,鼓足干勁向優秀案例學習!”龍川縣有關負責人介紹,該縣以基層黨建為抓手,強化政治引領,抓實基層黨員培訓,深化黨支部規范化建設,強化人才支撐,全力鍛造一支思想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為“百千萬工程”實施提供組織支撐。
政治引領如何強化?龍川縣積極探索,尋出新招: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深入開展黨紀學習教育,扎實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為全體黨員干部“充電蓄能”;深入開展“愛村美村強村富民大宣講”活動,48名鎮級優秀宣講員以身邊事“小切口”講述鄉村振興“大變化”,充分激發全縣干部群眾投身“百千萬工程”拼勁干勁。
組織引領是強化基層黨建的重要手段。這一次,龍川縣把目光放在基層黨建示范點整縣提升行動上,通過建強建優農村示范點黨支部,成功打造120個縣級黨支部規范化建設單位;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著力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扎實推進村民小組黨組織全覆蓋,推動1620個村民小組成立黨支部,全面激活黨組織“神經末梢”;實施“頭雁領航”“群雁提能”“雛雁育苗”等工程,推動“兩委”干部深入學習政治理論和專業知識及農村政策法規,增強實際工作能力和提高依法辦事能力。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因素,也是最具有決定性的力量。龍川縣深深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制定《“雁歸源”人才行動方案》,2024年成功招引“歸雁人才”1449人。深化人才培育工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人才培養工程,支持鼓勵村干部學歷提升;樹立講擔當、重作為的鮮明導向,選優配強干部隊伍,推動15名“能”“優”干部進入5個省級“百千萬工程”典型鎮領導班子,干部全日制大學及以上學歷占比從2023年的29.6%提升至當前的48.1%。
想要確保工作任務高質高效完成,工作落實機制必不可少。為此,龍川縣制定印發《龍川縣組工部門服務保障“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實施方案》《關于全縣組織部門服務保障“百千萬工程”實現“三年初見成效”的若干措施》《龍川縣組工部門服務保障“百千萬工程”典型鎮、村建設工作方案》等文件,強化工作落實力度。
高舉“黨建旗” 凝心聚力謀發展
走進龍川縣麻布崗鎮,一幅產城融合的新圖景躍然于眼前:干凈整潔的街道旁商鋪林立,新建的步道上村民悠閑散步。這座入選省“百千萬工程”典型鎮培育行列的北部重鎮、中心鎮,正在書寫新時代的“山鄉巨變”。
家門口就是美麗圩鎮是麻布崗鎮的重要目標,這幾年,1700平方米標準化農貿市場、4.5公里美麗入口通道、1100米健康步道和2個小公園先后落成,居民幸福感不斷提高。“自從這么多設施設備建成以后,我們的居民成為了他人羨慕的對象!”麻布崗鎮有關負責人說。
要想讓村民的幸福感更上一層樓,產業發展需要取得新突破。為此,麻布崗鎮開展精準招商,成立外出鄉親臨時黨支部,發動外出的企業家回鄉創業,成功引進禾坑康養中心、大都康醫院等鄉親項目;與企業共建“富民工坊”13家,創造就業崗位1000多個,帶動就業群眾年人均增收超過3萬元;致力發展特色產業,先后建成超100畝的果園種植基地4個、茶葉種植面積超4200畝、油茶種植面積3萬多畝。這些項目中,大長沙村的獨特之舉尤為亮眼,該村通過組建“黨員產業先鋒隊”,以“村集體+企業家+農戶”的發展模式建設百果園,實現村集體經濟年均增收15萬元,帶動50戶農戶年均增收2.8萬元,成為黨建引領產業融合的標桿項目。
看夠了麻布崗鎮的發展現狀,不妨來看看入選省“百千萬工程”第一批典型鎮的佗城鎮,它如何通過黨建力量加強后續發展?“我們投入4000多萬元實施主干道路燈亮化、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示范主街‘三線’整治、河道健康步道鋪設、廉潔教育基地建設、美麗客廳中心建設等工程建設,全力煥發“秦漢嶺南第一古鎮”新活力。”佗城鎮有關負責人說,2024年佗城景區凈流入人數全省排名靠前,全年接待游客12.8萬人次,不少居民在這一波旅游熱潮中吃上“旅游飯”。
而擁有兩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豐稔鎮,則以黨建領航推動產業興旺,成功在“百千萬工程”實施行動中躋身先進行列,順利通過省級“百千萬工程”第二批典型鎮培育成果考評,讓特色農業迎來大發展。
據悉,該鎮聚焦農業大鎮發展定位精準招商,引進2家工業項目、4家農業企業,推動絲苗米、生豬、油茶等特色產業發展。今年,豐稔鎮舉辦首屆枇杷文化周活動,枇杷實現產量超600噸、增長9.09%,總產值達2000萬元,推動枇杷產業從“小特產”升級為“大產業”。
豐稔鎮的落腳點絕不單單放在產業發展上,實現“產業”與“環境”雙輪并驅才是最終目標。通過高質量打造建設美麗圩鎮入口通道、綠美生態公園、美麗示范主街等,提質升級老農貿市場;盤活老舊建筑資源,將舊電影院改造升級為圩鎮客廳,建成全市首個鎮級方志館;實施屋頂山塘隱患點修復工程,建成美麗河道“金鉤環水”。黃嶺、禮堂、蓮東、十二排等4個典型村建設有序推進,豐稔、豐聯等2個村入選第三批典型村培育名單,黃嶺村榮獲“全國文明村鎮”榮譽稱號。
看到兄弟鎮取得良好成績,田心鎮亦不甘示后,把黨支部建在攻堅一線,繪就美麗圩鎮“紅色圖景”。17個村(居)黨支部組成發展規劃堡壘,開展“我為圩鎮獻良策”主題黨日活動,收集黨員群眾建議,集眾人智慧提出“多彩田心、文旅勝地”的新發展目標。圍繞典型鎮建設的四項攻堅任務、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及九項基本任務,在鎮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各責任黨支部牽頭明確建設責任主體、任務要求以及工作步驟,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把黨旗插在了工作最前沿。
眾人拾柴火焰高,田心鎮迎來了蛻變和新生。該鎮在去年年底獲評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鎮(入庫級)認定,其轄下的甘陂畬族村于去年年底先后獲評為第四批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國家3A級旅游景區。新身份的出爐,標志著田心鎮從傳統農業鎮向農文旅融合發展轉型。
而鶴市鎮黨委政府將實施“百千萬工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精心規劃設計打造入戶門戶形象軸、濱河生態景觀帶及商貿經濟區、公共服務區和全民生活區,持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吸引了騰天百貨購物中心、興匯家百貨商場等綜合型商場入駐,帶動日均客流量1000多人次,進一步擦亮“千年商市”金字招牌;加強小微企業園建設,同源達(龍川)電業有限公司、河源祥晟電子有限公司等優質企業入駐,園區年產值達3000萬元以上,累計為本地及周邊鎮的群眾提供300余個就業崗位;建設鎮助農社會化服務中心,為種糧大戶提供烘干、冷儲等服務,探索農業社會化服務規模化,發展勢頭越來越盛。
走好“群眾路” 集中力量辦實事
發力“百千萬工程”,龍川縣在謀劃推動一方經濟發展的同時,一攬子民生工程也相繼落子惠及百姓。
“‘百千萬工程’帶來的變化,不僅美化了鎮村,而且還溫暖了我們老百姓的心。”今年63歲的葉伯在豐稔圩鎮經營一家日用品店,在守店的20多年時光中見證了圩鎮的變化:從環境臟亂差、交通秩序混亂到街道寬闊干凈整潔、往來車輛行駛有序。而最讓他記憶深刻的則是“金鉤環水”的整治。
這是一個隱性的地質災害治理點,當地人稱之為“金鉤環水”山塘。山塘位于社區街道背部山腰處,下方為社區居民集中居住地,被定為在冊屋頂山塘,是每年汛期防汛重點水域。豐稔鎮黨委、政府立足防大汛、抗大險、排大澇,進一步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對“金鉤環水”實施塘邊水域安全隱患整治工程。同時,以滿足群眾需求為出發點,基于“金鉤環水”土壤結構及周邊山體景觀資源,繼續實施“美麗河道”建設項目,打造了約1.2公里閉環濱水、環山步道,不僅有效解決山塘防汛安全隱患,進一步加強對山塘生態的保護修復,更為群眾提供了親子游樂、散步休閑的好去處。
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早已成為龍川縣乃至各鎮村的宗旨。
鶴市鎮將典型鎮培育工作與著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結合起來,建設美麗示范主街。該主街選址位于老鶴紫路,主要通過實施外立面提升工程和路面及排污排水工程進行整體打造。經過改造,從根本上解決了該路段因地勢低洼、排水設施不完善等因素造成的雨季易積澇的難題,得到街道兩旁住戶和商戶的一致好評。
而麻布崗鎮以機制創新破難題,打造基層治理改革樣板。該鎮黨委牽頭組建鎮級“強鎮公司”,在全縣率先探索市場化治理路徑,推行“政府主導、市場化運營”的“物業圩鎮”管理模式,將圩鎮公共設施管護、農貿市場運營等業務委托專業團隊運作,由黨員骨干擔任公司管理層,設立“黨員責任區”2個、“黨員示范崗”8個,實現圩鎮保潔覆蓋率100%,徹底扭轉了政府“大包大攬”的傳統治理困局。
“現在圩鎮干凈衛生,農貿市場代替了之前的‘馬路市場’,安全衛生又規范。”作為一名長期從事售賣家禽肉類的檔主,鐘先生給麻布崗鎮黨委、政府點贊。
以“黨建紅”引領“百千萬工程”方能行穩致遠。龍川縣正持續深化“黨建+產業”“黨建+治理”“黨建+服務”模式,以更強擔當、更實舉措推動黨的建設與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推動鎮域綜合實力實現跨越提升。
下好“關鍵棋” 黨群聯動添新綠
近日,廣東省林業局官網公布全省鄉村綠化典型案例(第一批)名單,龍川縣鶴市鎮河布村榜上有名。
一個普通鄉村何以上榜?
近年來,河布村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結合自身的苗木資源和綠化養護經驗,創新“以木養木”循環經濟模式,走出了一條“綠富雙贏”發展之路。目前,該村綠化產業總值超過 500萬元,2024年河布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80萬元。
黨建引領,下好鄉村綠化“關鍵棋”,這是龍川縣在推進鄉村綠化工作中的一大亮點。
今年以來,龍川縣先后組織開展2025年全省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暨五級林長植樹活動、“一名黨員一棵樹,一個支部一片林”“我為家鄉種棵樹”“植綠愛綠護綠興綠”等主題義務植樹活動,開展各類鄉村綠化主題黨日活動約700場次,累計發動3.3萬名黨員參與“一名黨員一棵樹,一個支部一片林”活動,其中參與“五帶頭”的農村黨員1.72萬人。截至6月底,全縣鄉村綠化工作投入資金3112.82萬元,種植苗木60.93萬株,超額完成目標總量。
鄉村綠化,三分種七分管。龍川縣積極探索鄉村綠化工作的“黨群聯動”機制,建立健全“網格化+積分制+技術指導”管護機制,完善“鎮—村—段”三級管護責任體系,將鄉村綠化管護工作納入網格管理,明確各方職責,提高新栽苗木的成活率。推行庭院綠化“黨員包戶”制度,落實村民對自家庭院的綠化美化責任,基層黨員以身作則做好示范,樹立植綠護綠文明新風,發動全民積極參與綠美生態建設,營造全民愛綠植綠的濃厚氛圍。
伴隨著鄉村綠化工作的深入推進,東江、韓江龍川段兩岸卉木萋萋,人民群眾爭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者,植綠、愛綠、增綠、護綠的文明風尚日漸濃郁,森林覆蓋率逐年提高,綠色成為龍川高質量發展最亮眼的底色。
■組稿:本報記者 陳小玲 特約記者 曾祥太
通訊員 丘文敏 藍思遠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