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縣上半年經濟運行呈上升向好趨勢
GDP同比增長6.7% 經濟增長動能澎湃
美麗的龍川縣城
龍川經濟: 穩中求進 步步向前
今年上半年,龍川縣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全縣地區生產總值(GDP)為79.46億元,同比增長6.7%,全市排名第二。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1.81億元,同比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8.88億元,同比增長12.3%;第三產業增加值為48.77億元,同比增長5.2%。
從出爐的經濟統計數據看,龍川“半年報”是一份提振人心的“成績單”,折射出龍川縣域經濟強勁的發展勢頭,消費回暖復蘇,經濟增長動能不斷優化,為年度經濟目標任務的完成打牢了基礎。
今年以來,龍川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市委“全面穩、盡量好、突出特別快”的工作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任務,不斷提升產業實力,深度挖掘投資潛力,充分激發消費活力,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縣經濟運行總體呈上升向好趨勢。
多項經濟指標排名全市前列
增長動能澎湃
據近日出爐的龍川縣上半年經濟“成績單”,1月至6月,龍川縣多項主要經濟指標排名全市前列,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7%,在全市排名第二;固定資產投資、工業投資、房地產銷售面積同比分別增長23.8%、103.7%、32.5%,均在全市排名第一,是近3年來歷史最好成績,縣域高質量發展欣欣向榮、各項事業蓬勃向上。
這些數據的取得來之不易。據龍川縣統計局對上半年經濟運行分析報告,全縣9個行業大類均實現了對上半年GDP增長的拉升作用,其中工業、批發和零售業、農林牧漁業、其他服務業、建筑業貢獻程度相對較大。用于核算GDP的41個基礎數據指標中,31項指標實現了正增長。
今年以來,龍川縣委、縣政府錨準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黨員干部率先垂范,以“力爭上游”為主基調,團結帶領全體“龍川人”擼起袖子加油干,奮力推進“百千萬工程”,持續擦亮“古邑蘇區、雙鐵樞紐、東江綠谷、煙火漫城”的亮麗名片。
做活縣域經濟。出臺《龍川縣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二十條措施》,明確發展新路徑,力爭2年、確保3年GDP突破200億元。堅持制造業當家,聚焦“4+1”主導產業,新引進超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10個,提前半年時間完成市下達全年目標任務;完成寶龍產業園850畝產業用地整治提升任務;大力實施“281309”行動,確保實現近2年新開工產業項目達50家以上。
強化聯城帶村。龍川各鎮制定發展定位,投入2400萬元開展鄉村振興鎮域規劃編制工作,投資5個億打造宜居圩鎮。率先開展千名鄉賢返鄉助力鄉村振興活動,建立“鄉賢企業稅收助力鄉村振興”激勵機制,向首批19個鄉鎮返還稅收1091萬元,今年集中與鄉賢簽約項目8個、總投資超13億元。入圍“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創建單位。
建設和美鄉村。龍川縣持續深化“以工代賑”“耕耘者”振興計劃改革成果運用,設立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基金,在全市率先探索組建強村公司、富民工坊,預計今年全縣村集體經濟收入可增收6000萬元以上。深入推進綠美龍川生態建設,探索林業碳匯交易模式,做大做強油茶、絲苗米、茶葉、竹子等特色產業,切實將“綠色顏值”轉化為“經濟產值”。
農業有韌勁
生產增速穩步提高
近日,在龍川縣田心鎮霍山航天水稻種植示范點,收割機來回穿梭收割稻谷。經市農業農村局現場測產,該示范點種植的航天水稻——“華航香銀針”畝產可達550公斤以上,較普通水稻畝產增收200元至300元。
近年來,田心鎮推廣種植航天水稻“華航香銀針”濃香絲苗米,通過“科研團隊+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全力打造田心鎮霍山航天水稻高端品牌,以科技力量助推鄉村振興。
田心鎮水稻種植示范點種植的“太空稻”喜獲豐收,是龍川農業生產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上半年,龍川縣農業生產形勢良好,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7.38億元,同比增長5.5%。其中,種植業產值9.05億元,同比增長2.2%;林業產值1.86億元,同比增長19.1%;牧業產值5.48億元,同比增長6.3%;漁業產值0.67億元,同比增長5.5%;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0.32億元,同比增長7.5%。此外,作為農業大縣,龍川縣“菜籃子”“茶罐子”“肉案子”供給保持穩定。
工業有動力
制造業投資高速增長
今年以來,龍川縣在致力支持景旺電子、丹尼玩具、邁諾工業、紐恩泰、興萊鞋廠等龍頭企業增資擴產的同時,實施“281309”行動,確保今、明兩年內新開工建設項目50個,力爭2年至3年時間實現工業總產值翻一番,持續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據悉,今年上半年,龍川縣新簽約項目17個,其中投資超億元的制造業項目10個,提前半年完成全年招商任務。
工業項目建設是龍川縣今年的固定投資工作重點之一。數據顯示,上半年,龍川縣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3.8%,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1.4個百分點,在全市排名第一。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03.78%。這組數據,是近年來龍川縣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大力實施產業興縣行動,主動承接“雙區”產業轉移,全力打造“4+1”主導產業集群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工業穩則經濟穩,工業強則經濟強。上半年,龍川縣工業經濟持續回升,實現全社會工業增加值16.42億元,同比增長9.9%。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15.59億元,同比增長9.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9個百分點;工業園區實現工業增加值13.32億元,占全縣規上工業增加值85.4%,同比增長8.7%。規下工業增加值0.83億元,同比增長9.1%。
工業是龍川經濟的第一支柱。這一組組“含金量”十足的數據,得益于龍川聚焦經濟發展的關鍵節點,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制造業當家,以“拼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基調,實施產業興縣行動,聚焦“4+1”主導產業集群,大力推動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建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持續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上半年全縣工業生產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當前,龍川縣“4+1”主導產業中現代輕工紡織、建筑工業、電子信息等產業集群規模不斷發展壯大,已分別形成10億元、20億元、30億元的梯度發展格局。上半年數據顯示,現代輕工紡織業產值10.91億元,占全縣規上企業總產值的14.98%,同比增長10.27%;建筑工業產業產值19.83億元,占全縣規上企業總產值的27.25%,同比增長43.01%;電子信息產業產值31.25億元,占全縣規上企業總產值的42.93%,同比增長7.35%。
工業投資關系著制造業增長后勁,是衡量實體經濟發展的關鍵指標。上半年,龍川縣完成工業投資13.97億元,同比增長103.78%;其中工業技改投資5.82億元,同比增長322.78%。同時,該縣積極探索“雙向飛地”新模式取得初步成效,今年上半年創成全省首個“反向飛地”園區——龍川(寶安)科技創新中心,首批意向企業入駐;探索與寶安區共建高鐵新城,加快1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建設,推動工業上樓,著力發展高鐵經濟產城融合。值得一提的是,龍川縣與省農發行簽署全面合作協議,對方派出工作專班常駐龍川,為工業園投資公司注入3.6億元的“金融活水”。
消費有潛力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9%
今年,龍川縣獲評省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重點縣;市場經營主體同比增長17.47%,3.5萬多家經營單位推動第三產業蓬勃發展,消費活力進一步釋放。
據龍川縣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上半年,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07億元,同比增長7.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1個百分點,增速全市排名第三,消費市場持續回暖。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49億元,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9%,同比增長9.0%;限額以下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8.54億元,同比增長7.6%。
值得一提的是,新入庫企業有效拉動消費增長。其中6月新入庫企業味百家餐飲實現增量575.4萬元,拉動限額以上零售額增長1.9個百分點;年度入庫企業龍川縣老隆鎮迎賓路鑫鮮匯超市、康膳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眾合家悅匯農業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共拉動限額以上零售額增長7.2個百分點。
今年五一假期,龍川文旅市場強勁復蘇,各旅游景區呈現火爆態勢,游客接待量達8.07萬人次,同比增長318.66%。文旅市場的持續升溫帶動住宿餐飲業的回暖,上半年,全縣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增長22.3%,占全縣GDP比重2.55%。服務業平穩發展,上半年,服務業實現增加值21.45億元,同比增長2.6%,占GDP總量的27.0%,拉動GDP增長0.75個百分點。
居民收入是支撐消費的主要因素。上半年,龍川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10元,同比增長6.6%。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31元,同比增長5.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35元,同比增長7.4%。
組稿:本報記者 陳小玲 特約記者 曾祥太
攝影:黃贊福 制圖:吳丹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