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平縣林業工作高質量發展紀實
用生態綠色擦亮發展底色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白鷴已廣泛棲居于黃牛石省級自然保護區
■樹齡超過650年的古榕樹。近年來,連平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守護綠色“活化石”。
制圖:吳丹
■連平縣黃牛石省級自然保護區風光。近年來,連平不斷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根基,一幅生態秀美畫卷正在連平大地徐徐展開。
核心提示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連平縣城山水間一片綠意盎然。遠眺,群山疊翠,綠野千里;近看,推窗見綠、出門見景。
連平縣是廣東省生態縣、全國生態建設示范區,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稟賦。翻開近年來連平林業發展臺賬,成績躍然紙上:森林覆蓋率74.83%,森林面積17.03萬公頃,森林蓄積量1098.99萬立方米,林地面積18.75萬公頃;空氣環境質量達標率100%;全縣登記古樹名木430株,全部完成掛牌保護;在全市率先落實野生動物致害補償保險;開展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油溪鎮白芽嶂林場被授予“廣東省十大樣板鎮村林場”稱號……數據和榮譽的背后,詮釋了連平崇尚自然的初心、熱愛綠色的情懷,也是連平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成果體現。
植綠增綠,繪就綠色發展新畫卷
2月是植樹季,連平大地掀起了植樹熱潮。
2月13日,連平在南山公園義務植樹點同步開展2023年全省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義務植樹活動,吹響了春季造林綠化的號角。
植樹現場春意盎然,處處生機勃勃,縣四套班子領導與干部群眾、志愿者一道揮鍬鏟土、澆水正苗,每道工序都做得認真細致、一絲不茍。新栽的宮粉紫荊錯落有致,傳遞著春的生機與活力。
“這是我第2次參加植樹活動,很有意義,以后爭取年年都來?!敝驹刚邊桥坎亮瞬聊樕系暮顾d奮地說,綠化造林,人人有責,能為連平植樹添綠,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今年植樹節期間,連平各鄉鎮搶抓植樹造林的有利時機,積極開展植樹活動,全縣參與人數超過3500人次,共種下樹苗約1.75萬株。
綠起來才能美起來,“植綠增綠”是綠美連平生態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近年來,連平充分調動社會各方參與的積極性,讓人民群眾成為國土綠化最廣泛的參與者和受益者,5年累計組織義務植樹活動70余次,共種植樹苗約150萬棵,成活率達到90%,綠化面積達到1.5萬畝。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一直以來,連平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始終把造林綠化作為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積極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大力實施綠化連平大行動,將抓好城鄉綠化美化作為生態建設的首要任務加以推進,森林資源不斷增長,生態系統質量穩步提高。同時,加快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連平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目前,全縣共有自然保護地14個。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5年來,連平縣建設水源林造林工程54483畝,水源林撫育工程108233畝,鄉村綠化49個村。其中,去年高標準完成重點生態工程造林15733畝,完成率176.8%;完成重點生態工程新造林撫育19583畝,完成率103%;分別完成油茶林新造和低改任務10000畝、4300畝,完成率均為100%。
守綠護綠,當好森林資源忠誠衛士
建好林,更要護好林。近年來,連平林業一手抓增綠,一手抓護綠,統籌兼顧,切實守護綠水青山,繪就連平絢麗圖景。
全面推行林長制。自2021年啟動林長制工作以來,連平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高位推動,迅速成立由縣委書記、縣長擔任林長,其他縣領導為副林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同時各鎮黨委、政府相應成立鎮級林長制工作領導小組。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印發了《連平縣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規則(試行)》《連平縣全面推行林長制縣級林長會議制度(試行)》等七項配套制度。
如今,連平已全面建成縣、鎮、村三級林長體系,設立縣級林長15人、鎮級林長183人、村級林長373人、監督員197人、護林員605人,設立縣、鎮、村林長公示牌168個。“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樹有人護、責有人擔”的網格化管理格局初步形成,此外,連平還探索成立了“河湖長、林長+檢察長”協作機制工作小組,通過“林長+”協作機制形成了工作合力,為鞏固國土綠化成果提供了有力保障。
扎實推進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完成兩次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目前已發現古樹430株,均按照“一樹一牌”建立檔案。與全縣13個鎮簽訂了古樹名木管護協議共17份,落實古樹管護責任人。對16株古樹采取保護措施和搶救復壯措施,制定《連平縣2022年古樹名木管護實施方案》,至今未發生古樹名木破壞、違規審批情況。
提高森林病蟲害防控能力。對松材線蟲病防治采取病(枯)死樹“常年巡查、常年及時清理消殺”的防治措施,做到“發現一株,清理一株,除治一株”,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去年以來,連平完成松材線蟲病疫情除治面積128842畝,完成病枯死木清理32527株。在全縣13個鎮全面開展林地紅火蟻發生情況普查,發放紅火蟻除治藥物,完成紅火蟻防治面積1002畝。構建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監測體系,保障森林災害精準監測預防,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015‰。
愛綠興綠,維護生物多樣性成效明顯
“大家快來看,是黃腹角雉!咱們保護區也有國寶了!”去年,廣東連平黃牛石省級自然保護區的紅外線相機,記錄到了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黃腹角雉。黃腹角雉是我國獨有珍禽,全球僅存4000余只。這次是黃腹角雉在河源的首次現身,被省、市媒體爭相報道。
此前,該保護區拍攝到的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白鷴,還登上了央視綜合頻道,在科普節目《秘境之眼》中播出,讓全國人民認識了連平,側面印證了連平良好的生態。如今,白鷴已廣泛棲息于黃牛石保護區,且數量正在逐年遞增。這也是連平在推動生態建設過程中收獲的亮麗成績單。
生物多樣性關系人類福祉,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連平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原則,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部門執法聯動成果豐碩。聯合相關部門開展野生動物保護“清風行動”, 依法對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利用場所開展監督檢查工作20次;加強對候鳥等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的巡護;開展放生6次;為以自然保護區為主體的主要野生動植物及棲息地聘請了專職管護員,有力保障了野生動植物資源安全。
據介紹,目前,連平林業正在開展珍稀瀕危物種資源調查工作,開展觀光木極小種群和蘭科植物種群保護工作,對白鷴及小靈貓開展種群監測工作,推動建立保護植物和動物資源檔案。
野生動物危害防控工作有序推進。開展對全縣的野生動物致害調查摸底工作,在重點區域安裝野豬及蛇類警示牌;在野生動物棲息地及自然保護地部分路段設立野生動物棲息地牌子。在全市率先落實野生動物致害補償保險,探索“林業部門投保+保險公司理賠+受災群眾獲益”的保險機制,補償群眾野生動物致害損失,大力營造野生動物保護良好氛圍。
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教育效果顯著。持續開展“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愛鳥周”等宣傳活動,到學校及村鎮開展宣傳工作,張貼保護動植物海報400張,發放宣傳手冊1000份,懸掛橫幅20條,實現“宣傳到校、宣傳到村”,提高群眾對珍稀瀕危物種的保護意識。
厚植綠色家底,全面推進綠美連平生態建設
作為粵東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連平將如何厚植綠色家底,打造優質的生態和美麗的環境?連平縣林業局表示,2023年連平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和上級林業部門的考核工作,以林長制工作為總抓手,扎實推進綠美連平生態建設。
深入推進綠美連平生態建設工作。一是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行動,森林質量精準提升任務99200畝,其中林分優化39100畝,新造林撫育25800畝,森林撫育34300畝,優先選擇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國道和省道兩側山體以及水源地、江河兩岸、縣城周邊等區域。二是實施南山公園綜合型示范點建設,總面積4094畝,計劃森林質量精準提升、退化林修復1171畝。三是實施城鄉一體綠美提升行動,將田源鎮永吉村建設成為森林鄉村,持續提升山邊、水邊、路邊、鎮村邊、景區邊“五邊”綠化、美化品質,深入開展“四旁”植綠活動,建設公共綠地和美麗庭院,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營造“城在林中、路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綠美城鄉人居環境。四是實施綠美保護地提升行動,規劃地點在元善鎮鶴湖水庫自然保護地范圍內,計劃純松林改造246畝,推動自然保護地系統保護與修復,加強森林景觀營造,全面提升自然保護地生態系統質量和服務功能。五是實施綠色通道品質提升行動,計劃5年內在大廣高速、汕昆高速、105國道、古驛道兩邊第一重山范圍內,營建森林景觀綠化帶1.5萬畝。六是實施主題林建設,建設200畝縣級林長義務植樹基地,充分發揮各級黨政機關、群團組織、企事業單位等的表率作用,積極調動社會組織和志愿者力量,創新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帶動全縣人民植綠護綠愛綠。七是實施古樹名木搶救復壯,對古樹實施嚴格的保護措施,加強古樹病蟲害防治,做好古樹防踩踏防破壞工作。
加快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落地生根。擬發展國家儲備林總規模30.02萬畝,首期建設目標10萬畝。連平縣林業局表示,接下來,將積極推動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現場會的舉辦,協調好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確保完成項目貸款、立項申請、項目落地等各項目標任務。
■組稿:本報記者 劉永菲
通訊員 鄭洪文 石士
■攝影:本報記者 楊堅 馮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