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擔使命 砥礪奮進譜新篇
——連平縣人民法院2022年工作紀實
■2022年10月17日,連平法院到元善中學開展“禁毒宣傳進校園,護航青春助成長”主題禁毒游園會活動。劉芷君 攝
■2022年11月10日,連平法院忠信法庭到連平縣忠信鎮新下村開展黨建共建和“送法進鄉村”活動。羅漪鍇 攝
■2022年8月5日,連平法院采取“法院+人大代表”聯動的方式,在陂頭鎮網上巡回法庭成功調解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吳胤楊 攝
■連平法院公開開庭審理陳某平等人重大涉黑案件,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周晨潔 攝
核心提示
擔當催動步履,奉獻鑄就成績。2022年,連平縣人民法院(下稱連平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忠實履行憲法法律職責,堅持服務大局、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為連平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年來,連平法院真抓實干,一站式多元解紛及訴訟服務體系建設綜合得分、“兩升三降”、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等核心指標在全市法院中名列前茅。涌現出廣東省“巾幗文明崗”訴訟服務中心、河源法院“十佳調解能手”謝瑞丹、縣三八紅旗手鐘巧萍等一批先進模范典型。新時代新征程,連平法院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響應河源中院發出的“六項工程”動員令和沖鋒號,緊扣“培根鑄魂”“保駕護航”“改革增效”“強基固本”“司法惠民”“能力提升”六大方面,以求真的態度、務實的作風,奮勇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法院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為全力打造生態經濟強縣、爭當綠色發展新標桿,加快建設幸福和諧美麗連平貢獻法院力量。
■文:本報記者 劉永菲
通訊員 吳胤楊 劉芷君
強化司法擔當 護航平安美好生活
堅持司法為民,維護公平正義,是人民法院工作的第一要務。2022年,連平法院狠抓執法辦案主業,共受理各類案件2632件,審結2644件,結收案比為100.46%,同比上升6.85%,為推動連平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
依法懲治刑事犯罪,維護社會長治久安。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審結余某飛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案1件;成立以院長任組長的執行工作專班,加大力度執行陳某平等人涉黑案件財產刑,已執行到位912.80萬元。開展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成立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出臺3項工作機制,對近3年來審理的涉老詐騙案件進行案件清查及線索摸排,審理涉老年人的虛擬炒股詐騙案件1件,加大追贓挽損力度,促成多名被告人在案件判決前退贓360余萬元。持續加強人權司法保障,落實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適用刑事速裁程序審結案件130件,指定辯護律師83人次,嚴格落實罪刑法定、證據裁判和寬嚴相濟要求,依法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229人次,對214名被告人適用非監禁刑。
依法保護民事權益,護航社會和諧穩定。妥善審理民生領域案件,做好民法典貫徹實施,審結婚姻、繼承等家事糾紛102件,助推良好家風建設。審結教育、醫療等民生糾紛案件24件,增進民生福祉。審結勞動爭議案件10件,結案標的67萬余元,努力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高度重視涉訴“問題樓盤”,與工商聯聯動協作,多次召開調解聽證會組織雙方溝通協商,審結涉房產糾紛案件11件。對土地糾紛案件堅持“每案必察,每地必訪”,聯合林業局、自然資源局等多部門就地釋法明理,審理涉及土地、相鄰關系糾紛案件12件,原告當場申請撤訴2件。在全縣13個鎮司法所掛牌成立訴訟服務站和法官聯絡點,為涉農案件提供全方位訴訟指導,一年來接待咨詢群眾500余人次。
履職盡責,提高執行質效,為當事人兌現勝訴權益。全年共受理執行案件864件,執結845件,結收案達97.80%。開展“涉民生”案件集中執行專項行動、南粵執行風暴春季行動、南粵執行風暴助學行動等專項執行行動5場,其間共執結101件,執行到位金額394.56萬元。組建專業化執行團隊對涉農合案件優先執行,執結涉農合機構案件92件,執行到位金額1114萬余元。加快推進執行工作信息化,利用信息化手段查詢被申請人的車輛、不動產等財產線索并迅速查封,通過網絡執結財產保全案件37件。
優化營商環境 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為更好護航全縣企業發展,2022年以來,連平法院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縣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精神,結合工作實際,采取企業“下單”、法院“接單”的“上門式”法治宣傳服務,為全縣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司法保障。
“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這是黨中央的明確要求,也是對人民法院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矛盾化解的一次“大考”。為此,連平法院通過采取“法院干警+企業”的一對一服務模式,針對企業常見的困難問題,緊密結合最新法律法規,通過典型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解析,對企業合規化經營、防范經營風險等方面提出對策建議,妥善化解因疫情引發的合同違約、企業債務等,合力構建讓企業安心、省心、放心的營商環境。一年來,連平法院組建調研組深入燈塔盆地對國家農高區、水經濟產業開展調研,提出對策建議,為燈塔盆地國家農高區提供優質的司法服務;不斷延伸司法服務“觸角”,聯動工商聯等單位,深入企業開展走訪調研和法律培訓8場次。
分期償還促和解,化解執行難題。對于企業來說,案件勝訴本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可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執行案件因被執行人無財產可供執行,且雙方無法達成一致還款方案,導致“執行難”。為解決這一大頑疾,連平法院打出“組合拳”,通過變更履行方式、期限等方式,促進雙方進行執行和解,既保障申請執行人合法權益,也解決實際矛盾。2022年,連平法院靈活采取分期償還、執行和解等方式執行和解案件149件,執行到位225萬余元,緩解企業壓力,有效維護市場主體正常經營。
生態環境事關民生福祉,綠水青山離不開司法護航。連平法院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充分發揮審判職能,加大涉環境資源案件的審執力度,審結污染環境罪案3件,助力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服務經濟社會綠色發展。
以人民為中心 滿足群眾高品質司法需求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連平法院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站穩人民立場,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高品質司法的新需求,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以法之名,守護未來。去年9月,連平法院舉行“保護未成年人,防范校園欺凌”專題模擬法庭,來自附城中學的15名同學分別扮演“審判長”“審判員”“公訴人”等角色,嚴格按照規范化庭審程序進行,高度還原了一次真實庭審場景。為擴大普及覆蓋面,活動同時開通網絡直播,面向連平縣88所中小學校、4.26萬余名學生在校集中收看,網絡在線觀看直播人數達6萬人次。“模擬法庭讓我感受到法律的權威和尊嚴,覺得法律就在身邊。”一名學生感悟道。連續3年開展模擬法庭活動,讓法治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芽,不斷提高法律意識和守法、用法能力,有效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行為。
這是連平法院深入開展普法宣傳的一個生動縮影。一年來,連平法院的干警深入全縣13個鎮開展法治宣傳活動60余場次,發放宣傳資料3萬余份。其中,開展“法潤幼苗”未成年人普法宣傳教育系列活動17場次。3名干警分別擔任4所中小學法治副校長,以專業能力協助學校開展法治教育。深入推進關心關愛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項目,定期走訪慰問,守護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長。創新普法宣傳方式,推出原創普法短視頻2個,與新聞媒體合作拍攝《法庭內外》普法宣傳節目5期,用“微視頻”演繹“大普法”。
連平法院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堅定不移踐行司法為民初心,緊盯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堵點痛點問題,制定實事清單,在調解、立案、審判、執行等各環節創新舉措,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司法服務,切實把司法為民落到實處。3個項目分別入選2022年度河源法院為民辦實事項目和民生微改革項目。
深化司法改革 一站式多元解紛跑出加速度
以調解息訟爭,化干戈為玉帛。訴前調解是化解社會矛盾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方式,不僅具有便捷高效、隨時隨地開展,節約訴訟成本等優點,還能在當事人同意的基礎上,有效地緩和當事人在訴訟中的對立情緒,促進訴訟后的自覺履行。
“感謝法官幫我追回了好幾筆貨款,為法官高效便捷的辦案效率點贊……”去年6月的一天,忠信鎮吳女士專程來到連平法院忠信人民法庭,為法庭送來一面錦旗,對法官傾心調解、耐心釋法化解糾紛表示感謝。原來,吳女士在忠信鎮經營水泥、建筑鋼材生意已有20年,常年被賒賬,多次催討未果,拿著一沓對賬單及欠條到忠信法庭起訴,希望法庭判決拖欠貨款的多人支付貨款。在忠信法庭,副庭長謝瑞丹認真傾聽吳女士的訴求,耐心介紹訴前調解模式,詳細闡明該模式的高效性與便捷性,在征得其同意后,積極引導雙方當事人在法庭進行調解,很快化解了糾紛。
這是連平法院多元解紛機制成功化解的眾多糾紛之一。連平法院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體系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通過建立訴前聯動糾紛解決機制,加強與公安、司法局、婦聯、工會、工商聯等訴調對接,匯聚解紛合力,推動交通事故、勞動爭議、金融借款、涉房產等專業性行業性糾紛在訴前化解。同時,組建訴前調解團隊,聘請退休法官、司法工作者作為調解員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切實充實調解力量。2022年,連平法院訴前調解成功512件,訴前調解平均辦理時長6.59天。
全面推進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當法官奔走在群眾之中時,連平法院在線訴訟服務體系建設也正實現“彎道超車”。根據多元解紛實際需求,連平法院建設一站式訴訟服務體系,依托“移動微法院”“人民法院訴訟服務網”“律師服務平臺”等應用,持續優化立案流程,積極推廣在線立案、跨域立案,實現案件“現場立”“自助立”“網上立”,為群眾提供網上立案、繳費退費、申請保全、咨詢等便民的“一站式”在線訴訟服務。一年來,電子送達3250次,網上立案1811件,網上調解358件,網上開庭519次。
推進“無訟鄉村”創建 做優基層治理大文章
人民法庭是法院化解矛盾、調處糾紛的前沿陣地,離群眾最近,與群眾最親。為做優基層治理文章,連平法院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圍繞區域定位、經濟發展等因素,大力開展人民法庭“一庭一品”創建活動,使每個人民法庭形成具有本庭特色的工作品牌。其中,忠信法庭打造“黨建引領+庭所共建”,推動“無訟鄉村”創建,最大限度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成訟”,讓和諧成為鄉村的深厚底色。
忠信法庭聯動忠信鎮司前村村委會、忠信鎮新下村村委會結對共建,充分發揮司法服務保障職能,通過定期開展黨課互講、共建志愿等形式多樣的黨建共建活動,推進普法宣傳教育,以法治護航“無訟鄉村”建設,形成抓黨建、強治理、促振興的新格局。2005年至今,司前村沒有發生一例群眾上訪事件和一例刑事案件,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開展“無訟鄉村”創建,既是一項惠民工程,也是一項民生工程。忠信法庭主動探索多元解紛新路徑,推動“庭所共建”協同治理,聯動忠信司法所開展訴前聯調,邀請“全國模范司法所所長”吳鏡明作為特邀調解員,發揮人民調解、司法調解各自作用,形成“司法聯調、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糾紛同調”的聯動聯調機制。據悉,“庭所共建”可以充分發揮人民法庭和司法所的優勢在矛盾糾紛源頭治理上的獨特優勢,在訴調對接、訴源治理等方面加強協調配合,將更多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為群眾提供高效、多元、便捷的矛盾糾紛化解渠道,打通司法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