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平全力推進項目建設為高質量發展蓄力賦能
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 繪就經濟發展新藍圖
美麗的連平縣城 本報記者 馮曉銘 攝
■投資超百億元的萬洋眾創城首開區7棟廠房已全面封頂 資料圖片
■連平縣人民醫院新院項目。該項目投入使用后將進一步完善連平縣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高當地醫療衛生診療技術水平。 資料圖片
眼下正值寒冬,連平大地上處處涌動著發展熱潮:投資超百億元的萬洋眾創城首開區7棟廠房已全面封頂;總投資4.15億元的“三館一中心”動工;城東工業園完成首期建設用地征拆平整工作,園區建設邁出堅實一步……
重大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民生事業開花結果,產城融合方興未艾……今年以來,連平縣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認真落實省委、市委各項決策部署,緊扣建設幸福和諧美麗連平的目標定位,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以重大項目建設為抓手,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標,以爭先進位的精氣神,點燃創業激情,跑出連平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數據顯示,截至10月,連平縣省、市重點項目共完成年度投資20.28億元,占年度計劃的77.9%;工業園區共有入園項目149宗,合同投資額183.7億元;園區規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8.26億元,同比增長5.43%......數字增長的背后,有著怎樣的“奮進密碼”?
項目為王 實干為要 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黨的二十大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堅持制造業當家,也是連平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堅定路徑。連平依托東部產業新城工業主平臺,深入實施產業興縣行動,著力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加快構建具有連平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壯大實體經濟注入新動能。
工業園區是經濟發展的主戰場。目前,連平縣開發有兩園兩邨,分別為縣生態工業園、縣產業物流園、忠信工業邨、石龍工業邨,已開發面積5.5平方公里,吸引了佳泰藥業、維敏特科技、昂泰復合材料等優質項目進駐。“筑巢才能引鳳”,產業園區建設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工業經濟發展成效。連平縣圍繞工業園區提效破局、提質增效的目標,大力整治低效閑置用地,提前半年完成工業園區閑置低效用地整治提升任務685.43畝。投入1.7億元實施生態工業園區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工業園區的路網、綠化、美化、亮化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完善提升,引進了一家四星級園區酒店,園區產業承載力不斷提高。今年投資9000萬元的基礎設施提升二期工程也已開工建設。
此外,為優化園區產業布局,持續做大園區經濟總量,提升園區發展效益,今年9月,連平在石龍工業邨的基礎上,開發建設城東工業園,園區總體規劃面積約800畝,首期規劃面積300畝。連平以空前力度推進園區征地拆遷工作,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完成了首期建設用地的征拆平整工作,園區建設邁出堅實一步。
經濟航船行穩致遠,重大項目既是“穩定器”,更是“推進器”。走進萬洋眾創城項目建設現場,塔吊林立、機器轟鳴,工程車輛來回穿梭,工人們全力以赴趕工期、促進度,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據介紹,投資超百億元的萬洋眾創城是河源市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和省重點項目,于2021年落戶三角鎮生態工業園,今年1月開工建設。該項目總用地面積約133.3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00多萬平方米,項目建設期為5年,建成后預計可容納約800家中小企業,提供近2.5萬個就業崗位。項目重點引進電子信息、機械制造、汽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裝備制造、五金制品、塑料橡膠制品、醫藥健康和綠色食品深加工等產業,致力打造集制造研發、電子商務、倉儲物流、生產生活配套、金融服務和智慧園區管理一體的綠色產業園區。目前,該項目已完成一期投資近6億元,引進企業10余家,首開區7棟廠房全面封頂,其中4棟廠房外立面已呈現,預計明年底完成首批廠房的交付;二批次6棟廠房也正如火如荼施工建設中。
萬洋眾創城項目的開工建設只是2022年連平重大項目工程建設的精彩篇章之一。今年以來,連平以重點項目建設為抓手,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努力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共引進9家優質企業入駐園區,總投資額7億元,新動工項目6家,新投產項目3家。截至10月,省、市重點項目共完成年度投資20.28億元,占年度計劃77.9%。同時,加快專項債券資金使用進度,2022年全縣新增債券資金額度8.6億元,用于14個項目建設,資金撥付率和開工率均達100%。
項目突破,帶動了發展提升。今年前三季度,連平地區生產總值65.87億元。1—10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54億元,同比增長4.8%;園區規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8.26億元,同比增長5.43% 。
緊盯難點 精準發力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連平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努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及時了解群眾需求,積極回應群眾期盼,在高質量發展中為人民群眾創造高品質生活。
——教育優質均衡發展。9月9日,連平縣富民新區幼兒園迎來了首批學童。據該校相關負責人介紹,學校設有14個標準教學班,提供490個學位,辦學條件按省一級幼兒園標準化配備,美工室、科學啟蒙室、舞蹈室、圖書閱覽區等功能場室一應俱全。當地群眾表示,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學前教育,這是給大家最好的福利。
在連平縣城的中心地帶,另一所公辦幼兒園——群星(城西)幼兒園也正緊鑼密鼓地推進建設中。為深入實施學前教育普惠工程,增加學前教育公辦學位供給,今年10月,連平把人口密集、商業價值非常高的城區中心地帶劃作群星(城西)幼兒園的建設用地。幼兒園建成后可提供490個優質學位,將有效解決中心城區幼兒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
富民新區幼兒園、群星(城西)幼兒園的建設,是連平縣推動教育事業振興發展的生動縮影。近年來,連平縣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不斷擴大普惠性公辦學位供給,在縣城新建“兩校三園”,加快推進縣一中寄宿制學校改擴建和縣一小改建項目,將增加縣城學位5800個以上,其中幼兒園學位1330個、小學學位3270個、中學學位1200個。公辦優質學位的增加,不僅讓孩子們“有學上”,更能“上好學”。如今,東河幼兒園建設即將完工;富民新區幼兒園、陂頭鎮中心幼兒園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縣一小教學樓改建項目已完成;縣一中擴建項目有序推進;規劃投入 9000 萬元建設的縣第四小學已動工建設,預計2023年秋季開學招生。
——穩崗就業成效顯著。今年4月初,連平縣舉辦粵菜師傅工程第三屆廚藝交流活動,10名選手在指定時間內,完成客家全豬寶、蜂巢水綠菜、人參滋補雞、八寶魚生等各具特色、香飄四溢的菜肴,引得現場人員垂涎三尺。這些選手在比賽中展現的不僅僅是新時代家政技能人才的精湛技術和良好精神風貌,更是連平扎實開展“粵菜師傅” “廣東技工”“南粵家政”工程的顯著成效。今年以來,連平深入開展“粵菜師傅”“南粵家政”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培訓成效顯著,新增就業崗位1800多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70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0%,就業質量和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接下來,連平還將千方百計穩就業保就業,堅決落實好省3.0版“促進就業九條”和市“促進就業十一條”,高質量推進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積極謀劃“九連山下嘗美食”就業創業一條街項目,不斷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健康連平”建設有序推進。在元善鎮南湖社區黃麓坑,設計新穎、線條流暢的連平縣人民醫院新院大樓色彩柔和,外觀端莊典雅。連平縣人民醫院新院項目是連平進一步提升縣級公立醫院服務能力和水平的重大民生工程之一。項目占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6.8萬平方米,總投資預算約3.8億元,按照二級綜合醫院標準進行建設,規劃床位數700張,主要新建門診樓、醫技樓、住院綜合樓、感染科樓及后勤保障樓各一棟,已于今年6月完成竣工驗收工作。新院按照“緊密型”醫共體總醫院的標準,統籌醫療專業裝修和醫共體信息系統、設施設備采購等工作,投入使用后,將進一步完善連平縣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高當地醫療衛生診療技術水平。
縣人民醫院新院建設是連平縣加快補齊醫療衛生短板的一大舉措。近年來,連平縣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醫療服務體系建設,著力破解群眾“看病難”問題,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縣人民醫院新院、縣中醫院升級、縣婦幼保健院新院、縣第二人民醫院改擴建等縣級公立醫院服務能力提升建設項目進入收尾階段。同時,基本完成了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已完成149間村衛生站公建規范化建設;2間發熱門診改擴建項目和15間發熱診室建設項目均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縣疾控中心完成疫苗冷鏈配送系統建設,14間預防接種門診已完成升級建設并投入使用。一大批為民工程加碼推進、投入使用,一件件惠民實事落到實處,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醫療服務的愿望正逐漸成為現實。
精心規劃 精致建設
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幸福和諧美麗新城
近年來,針對縣城首位度不高、輻射帶動力不強、城市功能要素不足等實際問題,連平以實施一批拉框架、拓空間的項目為抓手,按照“精心規劃、精致建設、精細管理、精美呈現”的要求,加快推動以縣城為龍頭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積極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幸福和諧美麗新城。
近日,在連平縣東河片區“三館一中心”項目建設現場,大型挖掘機轟鳴不斷,塔吊直指云霄,如一支支如椽巨筆,濃墨重彩地描繪著連平城市建設的新畫卷。未來,這片熱土將有效改變老舊現狀。連平將依托“三館一中心”項目,努力將東河片區打造成為城市客廳,推動城市功能品質提檔升級。
“三館一中心”分別是體育館、科技館、圖書館和旅游服務中心,建設項目總投資4.15億元,總用地13.73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3.13萬平方米,預計2024年8月竣工。項目建成后將與現有的體育中心融為一體,成為連平縣集運動訓練、體育競賽、文藝演出、商貿會展、市民健身活動和休閑為一體的多功能型體育活動中心,不僅能全面提升群眾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也將成為展示縣城文化、提升市民綜合素質的重要場所。該項目分三期建設,一期項目包括市政道路、跨河人行橋、河堤改造和親水步道等,其中市政道路完成主路建設,跨河人行橋主體已完成;二期項目包括“三館一中心”主體建筑以及廣場等配套設施建設;三期擬建濱水帶等附屬工程。“目前,主體建筑完成工程樁基礎施工300余根,基坑支護樁及基坑止水帷幕施工已完成,基坑開挖、工程樁承臺等施工項目也正穩步推進。”二期項目建設負責人嚴志堅介紹。
在加快交通路網建設領域,連平同樣施展著更新建設“大手筆”。今年以來,連平完成南湖三路(人民醫院新院市政道路)工程、南山大道西路(碧桂園路段)擴寬工程建設,全面貫通環城東路,推進富民大道向南延伸1.5公里工程建設,將市政道路、公共服務設施逐步向中心城區周邊拓展,推動國道105線縣城過境段東移工程在年底動工,不斷拉大城市發展骨架,進一步優化城市發展空間。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一項項民生短板也被補齊,百姓生活環境更宜居、更便捷、更舒適,家門口的幸福正不斷“升級”:縣城兩家農貿市場完成升級改造;縣城公廁和一批背街小巷路面提升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兩路一河”生態景觀提升工程基本完成;新建一個占地5萬平方米的體育公園,預計明年春節前建成開放;加快老舊小區、街區更新改造進程,已完成北園片區、大石窩片區便民化改造,持續抓好濱河路片區、東門外片區等7個老舊小區改造;加快推進縣城新水廠、新車站、供水管網升級改造等項目建設。
接下來,連平還將啟動歷史文化街區旅游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建設,重點對縣城“三河六岸”景觀進行特色化整體提升;以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縣為目標,加快謀劃建設九連山脈沿新豐江、十里花燈、百里席水畫廊、千年禪養、萬畝桃園示范帶等5條美麗鄉村風貌提升示范帶,以文彰旅、以旅促文,全面構建“鄉村振興+全域旅游”發展格局,推動連平成為大灣區康養休閑的“后花園”、旅游度假的目的地。
■本報記者 劉永菲 楊寶如 特約記者 黃新 通訊員 藍秋穎 黃羿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