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平縣高莞鎮
以奮發之姿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
■工人正在采摘玫瑰 張濤 攝
核心提示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高莞鎮結合鎮情實際,堅持立足“農業農貿小鎮、生態觀光小鎮、宜居康養小鎮”的發展定位,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大力培育富民興村產業,促進全鎮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用實際行動描繪鄉村振興壯美新畫卷,以奮發之姿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
【高莞鎮簡介】
高莞鎮位于連平縣東南部,距連平縣城45公里。總面積6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26萬畝、林地 6.9萬畝。下轄10個村委會,總人口2.5萬人。
該鎮以特色農業經濟為主,建有花生種植示范基地、千畝檸檬基地及臍橙、花木等多個種植基地。該鎮是省級花生和花木專業鎮,現正創建“高莞鎮花生生產企業品牌包裝設計服務平臺”。目前全鎮共有花生加工廠47家,其中全年加工產量超100噸以上的中大型加工廠13家,已形成以源發花生加工廠為龍頭、多家花生加工家庭作坊為支撐的花生加工產業鏈。
該鎮交通日趨便利,汕昆高速公路自東往西途經境內,正在規劃建設中的253省道自南往北貫通全鎮。
【紅色檔案】
1949年1月,連和縣人民政府在青州山塘成立;3月3日,解放軍解放了連平高莞的高陂。1949年3月3日,國民黨連平縣縣長黃伯強和“剿匪”大隊長謝岳臣獲悉高陂被解放的消息,氣急敗壞,連夜從縣城趕往忠信,糾集駐扎在忠信的國民黨保一團第三營第十一連、十二連及連平縣警隊和地方地主武裝,組成800余人的反動武裝,企圖偷襲高陂寨,再進攻青州山塘,摧毀新生的連和縣人民政府。
3月4日上午,敵軍分兵兩路進逼高陂寨,遭到解放軍迎頭痛擊。戰斗至中午,駐燈塔的敵軍一營來援,又被解放軍在順天強力阻擊,狼狽退回燈塔。不久,解放軍東二支的另一支部隊趕到,內外夾擊,進犯高莞的來敵只得分股向忠信方向敗逃。青州一個中隊和支援部隊會同趕來的正面部隊,從四面包圍追殲逃敵。此戰解放軍擊斃來敵營長、連長及士兵37人,傷敵20余人,俘敵7人,繳獲武器及其他物資一批。此戰給連平反動武裝以毀滅性的打擊,為解放連平奠定了基礎。
培育特色產業 激發振興動能
在位于高莞鎮的丁村村百畝精準扶貧產業基地里,陣陣花香撲鼻而來,放眼望去,基地的百畝玫瑰花爭相開放、迎風搖曳,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工人們正在芳香四溢的玫瑰田里采花、施肥、除草。工人黃美遠是其中忙碌的身影之一,她樂呵呵地對記者說:“我工作之余會到這里摘花、除草,一個月有1000元左右收入,另外原幫扶工作隊還幫我安排了一份公益性崗位,每個月3000多元,所以現在收入比以前多了,生活條件也改善了。”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幾年前,丁村村百畝精準扶貧產業基地還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為了實現荒地的有效利用,原幫扶工作隊和村“兩委”帶領群眾大膽創新、開拓進取,盤活閑置資源,流轉100畝荒山種植玫瑰,實行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經營,成功打造了丁村村百畝精準扶貧產業基地,拓寬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道路。
精準扶貧產業基地是高莞鎮原定向扶貧建設的重點項目,基地種植總規劃1500畝,2020年3月已完成了第一期100畝實驗田建設。基地除了種植玫瑰花、草莓外,還種有薰衣草等各類花色品種,鮮花采摘后直接銷售給合作方,不用愁“出路”。丁村村還創新思路,自行開發玫瑰花茶、玫瑰花純露、玫瑰花餅等產品,后期還計劃合作開發玫瑰精油、玫瑰面膜、玫瑰香皂、玫瑰香水等產品,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延長產業鏈。
丁村村產業蓬勃興旺是高莞鎮大力培育富民產業、切實推動群眾增收致富見成效的縮影。近年來,高莞鎮堅持因地制宜打造鄉村產業品牌,突出產業的比較優勢和地域特色,大力抓好產業選擇和培育,推動鄉村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如大力扶持龍頭企業旺良花生、源發花生,形成高莞花生自有品牌,輻射帶動周邊群眾參與花生種植、加工與銷售;培育新興產業,帶動農村經濟健康發展,丁村村“靈山花開”項目不斷推進,結合臨近的黃花風鈴園、櫻花園打造農旅綜合體,如今通過花海的打造,起到了很好的引流效果;西南村春甜桔成為“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秋收季節有30余名村民參與采摘、運輸等工作,有效帶動周邊群眾增收致富。
此外,高莞鎮還為村民積極開展花生高產栽培、電工和“客家菜師傅”等技能培訓,不斷壯大產業發展“生力軍”。據統計,近年來高莞鎮累計培訓村民500人次;累計參與“粵菜師傅工程”6期,參與人員200余人,建立“客家菜師傅”培養工程校外實訓基地1個,實現了常態化學習和交流。
顏值提上來 生活美起來
鄉村振興的質量和成色,要靠美麗鄉村鋪就底色。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場硬仗,良好生態是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改變農村面貌,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才能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走進丁村村,腳下是平坦干凈的村道,環顧四周,白墻黛瓦的房舍、一塵不染的庭院、一條條平整寬敞的瀝青道路交叉縱橫,與四周散布的農舍相映成景,猶如置身在一幅美麗的鄉村山水畫中,一派清新淳樸的農家自然風光讓人備感舒適。
近年來,高莞鎮通過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立足鎮情實際,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大力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廁所革命”、污水處理和拆舊復墾等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村容村貌得到了較大改善。
環境整治,不破不立。高莞鎮以“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為重點,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據統計,2017年以來,高莞鎮共清理積存垃圾、溝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礙物等7.96萬噸;拆除危舊房、廢棄豬牛欄及露天廁所茅房等8691間,約24.81萬平方米,其中2020年至今拆除面積4.4萬平方米;完成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水體污染整治797宗,其中2020年至今整治231宗。同時,有序推進外立面改造工程,加大“四小園”建設,共建設小菜園、小禽園、小公園、小花園927個,面積約1.39萬平方米。建立健全村莊清潔保潔制度,極大地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村容村貌達到干凈整潔標準。
此外,高莞鎮還結合美麗鄉村建設,以原省定貧困村和新農村示范村為重點打造中心,不斷向其他村延伸輻射。如西南村服務中心不僅可以開展各種文體活動,還設有各種法律咨詢、政策宣傳等服務臺,是群眾學習政策、交流生活的好地方;河西桔子園融合圍屋特色,庭院設計別出心裁,既保留了圍屋的古韻,又融合了時代元素,成為村民休閑娛樂的最佳場所。
“環境變好了,在村里能看得見山,望得見水,過上連城里人都羨慕的生活。”這是所有村民共同的心聲,現在誰也不愿意當美麗環境的“破壞者”,都來爭當美麗家園的“保護者”。
■組稿:本報記者 梁驅遠 譚紹丁 特約記者 江楓 通訊員 吳慧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