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平縣油溪鎮
凝心聚力繪就美麗鄉村新圖景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油溪鎮處處都是美麗宜居的田園風光景象。 本報記者 馮曉銘 攝
核心提示
“建了自來水廠建廣場,文化室還配公園,柏油路裝路燈,建雞場入股線材廠,百姓難舍這樣的好干部,好隊長。”近日,在油溪鎮富樂村的村民活動室,傳來了這首贊歌。這首在油溪鎮被村民口口傳唱的歌曲,直觀樸實地描繪了鄉村振興下農村正在發生的變化,也表達了村民對如今美好生活的感恩和感激。如今的油溪鎮,充分發揮區位、交通、生態、文化底蘊等優勢,圍繞美麗鄉村建設,改善人居環境,發展全域旅游,加快推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過上了好日子,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闊步前進。
【油溪鎮簡介】
油溪鎮地處連平縣東南片區,全鎮總面積3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78萬畝,林業用地面積38.7萬畝,是粵北山區一個山多田少的農業大鎮。全鎮總人口3.7萬余人,下轄18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民委員會。
該鎮交通便利,國道358線貫穿境內,汕昆高速公路途經境內并在中心地段設置互通口。自然資源豐富,主要農產品有水稻、花生、蒜頭、大豆、茶葉、有機葡萄等,有豐富的礦產、山林、水力資源。該鎮生態優勢明顯,境內有白芽嶂林場、九潭河、九嶂石坪自然生態保護區等,在發展生態旅游上具有較大潛力。
紅色檔案
油溪鎮擁有豐厚的紅色文化底蘊。早在1939年,東江華僑回鄉抗日服務團龍和隊就進駐油溪鎮茶壺耳屋,幫助連平縣發展中共黨員,建立中共黨組織。僅僅幾個月,龍和隊就考察、培養了一批進步青年,并于1940年4月在忠信大塘小學打開了局面,發展了連平縣第一個中共黨員吳泓生,揭開了連平黨史上的新篇章,中共連平縣黨組織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不斷發展壯大,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斗爭在連平的開展積蓄了力量,奠定了基礎。
1944年初,油溪鎮新溪村馬屋民眾不堪忍受反動地主壓迫,毅然組織青壯年學習馬刀術,準備反擊。國民黨縣政府聞悉此事,派遣100多人的兵力偷襲馬屋,妄圖通過武力鎮壓馬屋民眾的反抗。在中共地下黨員賴懷珍等人的指揮下,馬屋民眾臨危不懼,揮舞大刀,左右拼殺,砍死敵人40多名,砍傷50多名,成功殺退反動派的第一波進攻。惱羞成怒的國民黨保安團從和平調來一個連的兵力,用火力瘋狂掃射,當場打死馬屋民眾27人,賴懷珍亦不幸中彈犧牲。在這場戰斗中,中共地下黨員和馬屋革命群眾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蕩氣回腸的英雄贊歌。
人居環境整治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油溪鎮堅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一場硬仗,積極推進“綠色革命”“廁所革命”和“垃圾革命”,促進油溪鎮各村環境面貌煥然一新。
在“綠色革命”方面,油溪鎮全面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加大造林綠化、油溪河的治理力度,全面優化鄉村生態環境,并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干部群眾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共投入518萬元開展村莊美化綠化和外立面改造等,村容村貌得到有力提升。
在“廁所革命”方面,油溪鎮結合實際,探索實踐廁所無害化改造,新建公廁6個,完成無害化衛生戶廁7452戶,全鎮廁所數量更加充足、布局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規范,鎮里的群眾告別簡陋旱廁,用上了干凈衛生的新式廁所。
與此同時,油溪鎮積極推行“垃圾革命”。實施生活垃圾專項整治,將生產生活垃圾“臨時收集、定點傾倒、定期清運、集中填埋”,新設1處垃圾中轉站,建成垃圾收集點17個、垃圾屋3個,城鄉衛生日常保潔機制有效落實,促進垃圾就地減量和分類處理。同時,加大農村環境集中連片整治力度,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實現了潔凈家園的目標。
在打造美好環境的基礎上,油溪鎮大力推進村民文化廣場、村民活動中心等配套設施的建設。油溪鎮富樂村的全民健身廣場和村民活動中心,曾是一片荒地和一所廢棄的學校,富樂村充分利用空地,重新鋪磚修葺,設置了游樂設施、民樂室、乒乓球室等,成了大人、小孩都愛來的小樂園。截至目前,油溪鎮已投入1.01億元完成五村(富樂村、溪南村、興中村、茶新村、大塘村)基礎設施建設,其中投入2156萬元完成廣場類建設;投入1341萬元完成17.5公里道路硬底化建設;投入623萬元用于各村文化樓等建設,做足了設施文章,進一步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富民產業筑牢脫貧根基
傍晚,富樂裕民養殖場內,村民黃志輝身穿工作服,在雞舍內檢查雞的生長情況,清洗飲水器、檢查飼料,各項工作做得一絲不茍。這是一個現代化的養殖場,內部環境干凈清爽,自動添料、自動送水、自動調節空氣系統節省了人力成本,也構造了良好的養殖環境。黃志輝曾是村里的貧困戶,得益于養殖場的創建,他擁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現在有了固定的工作和收入,生活過得越來越好了。”黃志輝對記者說,在養殖場工作的這幾年,他每個月有穩定的3000元收入,加上年底分紅,生活有了堅實的保障,也有了可觀的積蓄。如今,他不僅蓋起了一層小平房,還買了一輛二手小轎車,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養殖場的創建,不僅讓黃志輝一家脫貧奔康,還讓村里的34戶村民有了收入來源,充實了村集體經濟。據悉,該項目于2017年投產,采用“龍頭企業+村集體+貧困戶勞力分成+貧困戶投資分紅”的模式,由溫氏公司統一供應雞苗、飼料、防疫及用藥,全程提供養殖技術服務和培訓指導,統一收購,確保養雞銷路和收入;投入34戶貧困戶的個人開發資金共108萬元,貧困戶無需承擔養殖場的經營風險,按照投資額的10%享受分紅。截至2021年2月,富樂裕民養殖場進雞苗30批,39.26萬只,已出欄30批成雞,總收入182.95萬元,共向投資養殖場村民累計發放分紅款36.42萬元。每年預計可增加村集體收入約90萬元。2016年至今,富樂村村集體收入持續攀升,從2016年4萬元增加到2019年108.59萬元,增長了27倍。去年盡管受到疫情影響,村集體收入也超過90萬元。
富樂裕民養殖場只是油溪鎮探索發展特色產業的一個有益嘗試。近年來,油溪鎮還全面推廣“龍頭企業+基地+農戶”模式,提升產業層次。依托集種養殖、農產品加工、觀光旅游于一體的麒麟山現代農業生態園,逐步形成綜合農業、農產品加工、旅游觀光、綜合實踐教育、康養等“五大業務板塊”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發展格局,進一步提升價值鏈、延長產業鏈、完善利益鏈,著力走好了產業化、基地化、規模化發展之路,帶動農民就業脫貧、增收致富。
■本報記者 劉永菲 譚紹丁 特約記者 江楓 通訊員 何維莉 實習生 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