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連平縣

連平縣陂頭中學:

銀梅文化薪火相傳 銘記歷史砥礪前行

2021-07-01 10:59:18 來源:河源日報


■校園梅花詩朗誦場景。“銀梅文化”已滲透校園每一個角落。

■陂頭中學舉辦師生書法展

■陂頭中學師生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師生家國情懷。

■拔河比賽

■銀梅舞蹈社的小學員們正在排練

■陂頭中學校園鳥瞰

核心提示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文化是最持久、更深沉的力量,對于一所學校而言也是如此, 建校70多年來,連平縣陂頭中學積極傳承“銀梅文化”,以“厚德如銀、治學猶梅”為校訓,提出了“厚植梅魂、自強弘毅、尊重個性、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開設了以“銀梅文化”為核心的校本課程,“銀梅文化”已成為陂頭中學的校園核心文化與特色文化,這一瑰麗厚重的校園文化已成為引領陂頭中學發展的一面旗幟。


近年來,地處偏遠山區的陂頭中學發揚“勇于競爭、敢于拼搏、善于創造、自強不息”的陂中人精神,銳意進取、勇于創新,堅持依法治校,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深入教研教改,加強學校管理,不斷完善各項管理制度,辦學成果顯著。


生源多年來保持穩定


校長獲評河源市“十佳校長”


“彎環一水面三臺,春風桃李滿徑栽。贏得情深懷白也,夢魂長始繞銀梅。”這首詩是陂頭中學首任校長李心鈞所作,詩中所描繪的正是陂頭中學優美的校園環境。走進位于連平縣陂頭鎮的陂頭中學,校園環境讓人眼前一亮,學校面朝三臺山,背依九疊嶂,綠水長流的陂頭河繞校向西流去,給校園帶來不少靈氣,校園里每年傲雪怒放的銀梅,更是為校園增添了許多詩情畫意。


在當前鄉鎮中學生源不斷減少的背景下,近年來陂頭中學的生源卻能夠保持穩定,且有所增長,該校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學校位于有“小桂林”之稱的陂頭峒中心,占地面積約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7122平方米,綠化面積16460平方米。學校現有18個教學班,學生892人;教職工65人,其中高級教師18人,本科學歷的57人。


目前,陂頭中學教學設施較為完善,運動場設有一條400米環型塑膠跑道、4個籃球場、1個羽毛球場、1個排球場、1個足球場。教學班均配有多媒體教學平臺,每名教師配備1臺辦公電腦。學校配有學生電腦室、圖書室、閱覽室、音樂室、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美術室、圖書室等。


教師是學校發展的第一要素。該校校長陳平飛榮獲河源市“十佳校長”稱號。陂頭中學在編教師有1人被評為“全國模范教師”;有4人被評為“南粵優秀教師”“南粵教壇新秀”;有10人獲評河源市“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有1人被評為“河源市最美教師”。在教研方面,該校有6篇教研教改論文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或獲獎;有40多篇論文在省、市級刊物發表或獲獎。


近年來,陂頭中學先后獲得“廣東省綠色學校”“河源市德育示范學校”“河源市文明學校”“連平縣學校管理工作先進單位”等近百項殊榮。在2005年至2020年的中招統考中,學校畢業班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積分一直位居全縣前五,重點高中錄取率遠高于全縣平均水平。學校積極開展教研教改工作,正在開展的教育教學科研課題有省級課題、市級課題、縣級課題各1個。


以黨性黨風建設帶動師風校風建設


在近幾年的工作中,陂頭中學始終把黨建工作融入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始終堅持以創建黨建品牌為主線,以創先爭優、愛崗敬業、服務師生為價值取向,充分發揮黨員帶頭作用;始終堅持以黨性黨風建設帶動師風校風建設,以解難題、強內涵、構建和諧人文校園為目標,辦人民滿意的學校。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想保持思想不落伍,必須保證源源不斷地學習。近年來,該校黨支部不斷加強黨員思想建設,提升黨員理論素養。通過多途徑、多形式的教師間相互學習,進一步提高黨員教師的思想理論水平及黨性覺悟,使教師對黨的“忠誠之心”、對崗位的“責任之心”、對工作的“進取之心”及對學生的“仁愛之心”內化為自身的基本素養。


民主革命先驅于右任題寫校牌


七十六載文化接力詮釋“銀梅精神”


陂頭中學是一所有著76年辦學歷史的學校,創辦于1945年秋。陂頭地處山區,上世紀40年代,陂頭子弟要到幾十公里外的縣城讀初中,一般的家庭負擔不起。1930年春,謝靜生、謝慧中等有識之士,決定創辦“連平縣私立銀梅初級中學”。


幾經波折,直到1946年,終于建成了一所四合院格局的學校,前輩們興辦中學的愿望終于變成了現實。校舍從籌建到竣工,歷時整整15年。


新校舍建成后,謝慧中通過其胞兄謝靜生,請著名書法家于右任題寫了“連平縣私立銀梅初級中學”的校牌。目前,這塊校牌仍然掛在陂頭中學舊址,一座廊柱式舊屋門口,上面的落款是“民國三十五年于右任題”。


1945年秋季,由教育促進會出面,當時的“連平縣私立銀梅初級中學”聘請畢業于中山大學、人稱翁源四君子之一的李心鈞為學校首任校長。李心鈞從廣州和梅州興寧、梅縣等地聘請了一批才學出眾的人士為學校的教師,并在陂頭、翁源等地招收學子開學上課。


1946年,經謝靜生介紹,新中國乒壇元勛,我國第一個世界乒乓球冠軍容國團的教練梁焯輝,從廣州來到銀梅中學任教。在校任教期間,他為學校創作了《銀梅校歌》,歌詞為“群山蒼蒼,流水蕩漾,太陽高照我銀梅……”這首校歌沿用至今,經過重新編曲后,現在每天在陂頭中學進行播放。


連平縣私立銀梅初級中學創立后,幾經易名,1952年秋改為“連平第二中學”;1960年,改名為“翁源縣陂頭初級中學”;1967年7月,改名為“連平縣陂頭初級中學”;1968年秋,改名為“連平縣陂頭中學”,該校名沿用至今。


革命時期地下黨活動地


銀梅文化永放光芒


陂頭中學也是一所擁有紅色基因的學校。陂頭鎮地處連平與韶關翁源兩縣交界地帶,當時省內的公路交通干線——官汕線由此經過。從陂頭中學開辦至1949年8月陂頭解放,活躍在這一帶的地下黨組織以及游擊隊,派人以教師的身份為掩護,進行革命活動,經常到師生中派發傳單,傳播進步書籍,宣傳革命形勢。不少師生接受了革命思想,投身革命,參加了游擊隊。


陂頭中學建校之初,校名為“連平縣私立銀梅初級中學”。之所以叫“銀梅初級中學”,是因為明清時期陂頭鎮名為“銀梅圖”。1949年,時任校長劉發能在校園種植了銀梅樹,讓銀梅成為了陂頭中學的一個文化符號。如今,陂頭中學以銀梅為依托,著力打造校園“銀梅文化”。


陂頭中學的“銀梅文化”有悠久的歷史淵源,有深厚的文化積淀,有綿長的歷史傳承。學校辦公樓前面,有一個花園叫“銀梅園”,園中曾種有十幾棵銀梅樹,銀梅樹高2米多,早春時節,繁花壓枝,一樹幽香。銀梅樹根植在陂頭中學校園,生生不息,潔白美麗的銀梅花是陂頭中學的校花。


陳平飛表示,結合連平縣創建教育現代化、推進特色學校建設的工作要求,陂頭中學成功打造了學校的特色文化——“銀梅文化”。陂頭中學辦學理念為厚植梅魂、自強弘毅、尊重個性、全面發展,校訓為厚德如銀、治學猶梅,校徽、校旗等都含有“銀梅”標識,處處可見銀梅的影子。


“銀梅文化”深深植根于陂頭中學校園的同時,也滲透進了學校的每一個角落,該校校刊叫《銀梅》,學校宣傳廣播命名為“銀梅快訊”,學校開設的各種社團,如銀梅書畫、銀梅文學社、 銀梅足球社團、銀梅乒乓球社團、銀梅籃球社團等,都冠以“銀梅”的稱號。“銀梅文化”已得到全校師生、廣大家長以及社會各界的認同,牢牢植根于廣大師生心中。


同時,陂頭中學通過開展各種銀梅社團活動,把“銀梅精神”植入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學校成立了各類學生社團,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成效明顯,其中,銀梅文學社被評為“2018年河源市優秀學生文學社”。


此外,陂頭中學往屆學生廖楚瑜、謝怡然開展了《梅樹·梅花·梅魂·梅文化——陂頭中學銀梅文化的起源與發展探究》的科學研究項目,該項目榮獲連平縣第二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河源市第十三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陂頭中學全體師生將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師生家國情懷,以與時俱進的思想,堅持不懈地抓好黨建工作,不忘教育初心,牢記教育使命,不斷擦亮“銀梅文化”特色品牌,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而不懈奮斗。


■統籌:曾飛文


■文/圖:本報記者 鄧金亮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