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平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積極創建“美麗庭院”
以庭院“小美”聚合鄉村“大美”
○本報訊 記者 譚紹丁 通訊員 周建華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連平縣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以陂頭村作為試點,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積極創建“美麗庭院”,把人居環境整治與美麗庭院相結合,以庭院“小美”聚合鄉村“大美”。
連平縣將“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作為起步階段的重點,因地制宜、就地造景,打造農村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四小園”等小生態板塊,注重鄉土味道,注入本土文化元素符號,保護鄉情美景。一方面是回收利用廢舊物資,解決宅前屋后亂堆放難題,將維修翻建房屋時余留下來的零星建材定點堆放,便于打造公共區域時隨用隨取。另一方面是利用廢棄瓦罐、水缸、樹枝等廢舊物品,變廢為寶,留住鄉愁,打造富有黨史學習教育特色的美麗庭院。陂頭鎮共創建3個樣板自然村,創建10戶“美麗庭院”示范戶,受益群眾已達40多戶,做到以“小家”帶“大家”,切實讓庭院“小美”點亮鄉村的“大美”,使得美麗庭院建設有了長久的內生動力。
農村的生活垃圾問題是一個老大難問題,為更好打造美麗庭院,陂頭鎮清理房屋周邊積存垃圾,消滅衛生死角,實行生活垃圾分類,設置垃圾收集點12個,達到全覆蓋,做到“四無”——無垃圾、無雜物、無污水、無污漬,實現庭院內外整潔干凈。鼓勵農戶栽種花草樹木、見縫插綠,使庭院外觀整齊有序,庭院周邊季季有綠。結合連平地方文化特色,對房前屋后和院落空間進行設計布景,突出創意和實用兼具,使庭院內外與周邊景致、環境協調一致,深入挖掘黨史教育文化內涵,提煉紅色故事,以書法、繪畫等不同藝術形式融入美麗庭院。
美麗要持續,完善的機制不可或缺。在工作中,連平縣鎮、村干部包干到戶共同參與,入戶做好村民的解釋工作,確保責任到位,以點帶面,通過會議號召、活動引導、發放資料、入戶講解、典型宣傳、倡議承諾等形式營造濃厚的創建氛圍,開展“美麗庭院”評比、展示活動。各相關職能部門將“美麗庭院”納入考核范疇,融入村規民約,制定考核細則,與村年底考核掛鉤,形成長效機制與長效管護管理辦法,力求讓“一路風景美如畫,處處庭院透詩情”成為群眾的鄉愁寄托,合力推進黨史學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