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燒麻紅火”傳承人梁志中:著書帶徒傳承中醫技藝
2023-05-24 09:53:13
來源:河源日報
客家地區有民諺:“新生嬰兒喜洋洋,燒痧阿婆來幫忙。點他幾個麻紅火,太平成長保安康。”這里說的就是歷史悠久的中醫傳統特色療法——“燒麻紅火”,也是和平縣第五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家族四代行醫的梁志中是“燒麻紅火”的非遺傳承人,10歲開始就跟著父親梁石銘學習“燒麻紅火”,運用這門技藝服務患者已有40多年。
“燒麻紅火”又稱燒痧,最早記載見于元朝的《世醫得效方·痧癥》,在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對所治病癥作了頗為詳細的介紹。“燒麻紅火”是用苧麻根樹皮做成的清麻繩,或蘸上山茶油,或泡入特制的草藥汁的細小麻繩,點燃后迅速觸灼在特定穴位進行焠燙的一種火灸療法。
客家人在中原地區南遷的過程中因為戰火亂世、饑寒勞作、山嵐瘴氣導致多發各種疾病,勤勞智慧的客家人便在長期與疾病斗爭過程中發明了“燒麻紅火”這一治療方法。
“燒麻紅火”在老一輩人中人人皆知,但遺憾的是,與其他民間中醫術一樣,逐漸式微,而且“燒麻紅火”作為家傳獨門技藝,傳承人較少,現已瀕臨失傳。梁志中提出要摒棄門戶之見,將“燒麻紅火”在內的多項中醫技法記錄成冊,通過“師帶徒”的方式傳承下來。
梁志中介紹說,“燒麻紅火”應用范圍比較廣泛,比如治療風濕痹癥、頸肩腰腿痛、調整陰陽平衡等,效果很不錯,所以更不能讓它失傳。他已經將“燒麻紅火”寫進了《梁醫良藥集》,通過帶徒學習等方式傳承中醫文化,廣泛為群眾服務。 (特約記者 朱景優 通訊員 黃帥)
上一篇:和平一農場入選第二批“南粵森林人家”
下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沒有了
縣區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