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小特產”做成“大產業”
全縣油茶種植面積達30.6萬畝,預計年產量7.2萬噸
○本報訊 特約記者 朱景優 近年來,和平縣油茶產業發展迅速,以萬畝油茶種植基地為抓手,全面提升油茶規模化、標準化和產業化水平,把油茶“小特產”做成“大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在林寨鎮石江村1萬多畝的油茶基地,成片的油茶樹枝繁葉茂,樹上掛滿了一顆顆成熟的油茶果。村民們挎著竹簍穿梭在綠樹叢中,嫻熟地把油茶鮮果從樹上采摘下來。“幾十個阿姨每天在這里收摘油茶果,每人每天有150元收入,可以照顧孩子,又可以賺錢,油茶豐收賣出去我們也有收益,大家很開心。”54歲的石江村村民曾玲英告訴筆者,她和丈夫以前靠在家種地供孩子上學,自從村里種了油茶后,他們夫妻倆來基地務工,靠著這“小金果”,生活也越過越好了。
林寨鎮的萬畝油茶種植基地是市油茶標準化示范區。基地通過“公司+基地+科研+農戶”的龍頭示范模式,大力發動當地農民種植油茶,目前已經帶動當地農戶發展種植油茶面積3000多畝,有效地增加農戶勞務收入,解決當地富余勞動力就業。“從最初的幾百畝到現在的一萬多畝,收入也是翻了幾番,直接帶動60多戶農戶種植油茶,今年可以采收的面積2000多畝,聘請6個村的100多戶農戶上山采摘油茶果,預計可以采收超70萬公斤,產值500多萬元,主要通過線上線下銷往粵港澳大灣區。”基地負責人陳依凡說,油茶種植不僅帶來綠色增量,同時也惠及周邊村民。
和平是林業大縣,栽培油茶歷史悠久。近年來,和平縣高度重視油茶產業發展,以良好的生態優勢和林業資源優勢,圍繞“擴規模、重培育、創品牌、增效益”的總體思路,大力推動油茶種植,實施油茶低產林改造,以萬畝油茶種植基地為抓手,全面提升油茶規模化、標準化和產業化水平。
據了解,和平縣油茶種植面積達30.6萬畝,其中今年完成油茶林新造2.3萬畝,低產林改造3.5萬畝。目前,油茶種植面積萬畝以上企業1家,種植面積1000畝以上企業10家,預計年產量7.2萬噸。
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大政策的支持和資金的扶持力度,做好和平油茶的良種培育,推廣適合該縣種植的主栽品種,以萬畝油茶種植基地為抓手,全面提升油茶規模化、標準化和產業化水平,把油茶“小特產”做成“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