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推進形象提升行動 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
■7月8日,和平縣舉行2022年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十大專項整治提升行動”啟動儀式。通訊員 徐錦奕 攝
■陽明修心園于7月28日正式落成。陽明修心園以陽明公園王陽明先生塑像為原點,呈輻射環形狀,在廣場環形扇面豎立12座花崗巖石刻。
■和平縣福和文體廣場,籃球場、足球場等體育設施一應俱全。
核心提示
為營造干凈整潔、文明有序的環境,近年來,和平縣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聚焦重點區域,緊盯薄弱環節,持續開展市容環境專項整治行動,扎實推進形象提升行動。
去年,在新一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周期里,和平縣迎來“開門紅”,取得了全省第三的歷史最好成績。今年以來,和平縣深入推進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創建工作,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突出補短板、強弱項,大力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十大專項整治提升行動”,城市“六亂”現象得到明顯改善,市容環境干凈、整潔、有序。
堅持精準發力 多措并舉整治市容環境
為給廣大市民群眾營造安全、整潔、有序、文明的城市環境,近年來,和平縣常態化開展市容環境整治提升專項行動,重點圍繞市容市貌提升、公共服務設施整治、城市管理等重點工作開展集中執法,進一步提升了城市人居環境和群眾生活質量,不斷增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和平縣貫徹精細理念、堅持精準發力,督導環衛部門深入開展道路清潔、吸塵、沖洗等作業,組織清理道路沿線堆積垃圾、雜物及衛生死角;注重全覆蓋、常態化,認真實施垃圾轉運站、環衛車輛等環衛設施消殺作業;嚴格落實環衛公廁“十凈十無十好”標準,為居民如廁創造潔凈、安全的環境。
此前,因為年代久遠、缺乏規劃等一系列原因,和平縣城存在衛生環境較差、交通擁堵、停車混亂、路面破損、違章搭建等問題。同時,縣城是居民區、商業店鋪等較為集中的區域。背街小巷的整治提升,不僅關系著一座城市的顏值,也直接影響著宜居度和群眾的幸福感。今年以來,和平縣改造升級一批背街小巷、城市公廁,新建成3個農貿市場,中心市場升級改造也即將完成,西門橋重建通車,和平河完成清淤蓄水,陽明修心園正式落成,城市美化綠化亮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根據2021年和平縣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年度測評成績反饋情況,和平縣委、縣政府針對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實地測評失分嚴重項目,確定了10個方面的整治重點,包括交通秩序整治,“三線”整治,“門前三包”及“牛皮癬”整治,城鄉接合部、背街小巷整治,農貿市場整治,戶外廣告整治,建筑工地整治,城市河道環境整治,老舊小區整治,校園及周邊環境整治等,動員引導全縣上下圍繞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工作的突出問題,立即行動起來,利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集中打一場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為成功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奠定堅實基礎。
聚焦文體生活 多措并舉提高城市品質
文化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適應環境的產物,是人類區別于動物的主要標志之一。體育是人類在改造自身的過程中,由動物本能改變成自覺行為的人性產物。近年來,和平縣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繁榮文化藝術創作,全力推進文旅融合和文旅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更好地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和平堅持守正創新,發展全鏈條文旅文創業態,推動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產業發展優勢。
季秋時節,和平處處洋溢著歡樂昂揚的氣氛,樂觀善良的和平人滿懷信心和喜悅,用積極健康、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提振精氣神、孕育好風尚,用文化之光照亮高質量發展之路,以文明的精神、強健的體魄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今年7月,以“德育陽明 和平踐行”為主題的和平縣精神文明建設文藝晚會舉行,旨在深化精神文明建設和文明城市創建,讓百姓的精神生活更加富足,讓陽光、美好、高尚的思想和行為蔚然成風。和平縣委宣傳部邀約星海音樂學院教授創作了4首以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知行合一、弘揚文明新風為主題的兒童聲樂套曲,歌曲朗朗上口,易于傳唱,已在全縣小學展開學唱活動,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當天的晚會,用4個在和平發生的真實故事演繹這4首兒歌,用藝術傳遞文明新風,讓陽明精神為和平文化注入鮮活動力。
今年8月8日是第14個“全民健身日”,當天晚上,和平縣在體育館啟動以“健康每一天 喜迎黨的二十大”為主題的“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動,豐富群眾文化體育生活,營造濃厚的全民健身氛圍。
“就是現在,快投!”在和平縣體育館的籃球場上,來自貝墩鎮的籃球隊球員正對著籃筐進行一次漂亮的勾手上籃。在位于陽明鎮的綠茵場上,一場足球比賽正在激烈進行中,球員們揮灑汗水,頑強拼搏,用堅韌的意志盡情釋放對足球的熱愛。在和平縣福和羽毛球館,參加羽毛球邀請賽的選手們時而躍起殺球,時而前沖救球,十分激烈。
和平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民生工程,是文明創建工作的示范窗口。當前,為全力推進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和平縣圖書館正營造安全、文明、和諧的環境,全力提高公共服務水平,開展優質服務活動,助力文明城市創建。
近日,記者走進和平縣圖書館,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文化課堂正在進行。“通過非遺小課堂,我了解到了席床是如何制作的,知道了如何剪紙和編中國結。”參加課堂的小朋友黃麗雅說。和平圖書館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席床這種本土文化、非遺引入小學綜合實踐課堂,不僅能夠引導少年兒童增進對本土文化、民間文化底蘊的了解,同時也有助于為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與創新尋找到新的載體,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傳承,也將助力和平縣深入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營造美好環境 多措并舉推進創文工作
此前,記者走訪縣城福和農貿市場、南堤市場等7個農貿市場,工作人員正耐心細致地對占道經營的攤販進行勸導和教育,引導經營者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保持店鋪周圍環境衛生整潔。同時,工作人員還重點檢查了食品經營者證照是否齊全,食品從業人員健康證明是否在有效期內,督促食品經營者落實防蠅蟲和戴口罩等衛生措施。
如今,當記者再次來到和平縣陽明鎮,只見道路更加干凈整潔,農貿市場井然有序,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的宣傳牌隨處可見,一張張宣傳牌張貼在社區的顯眼處,圖文并茂的宣傳方式給社區增添了濃厚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氣息。“環境優美了、設施齊全了、社區和諧了……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給百姓帶來了許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大家也更加文明禮貌了,行為更加規范了。”談及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帶來的變化,當地居民朱先生說。
在社區工作方面,和平縣從安全、服務項目、環境美化等著手,力爭做到讓居民人人知曉并積極參與,掀起講文明、樹新風、全民參與的熱潮。同時,積極組織志愿者、網格員常態化開展文明勸導活動,創新基層治理,利用有效載體,全面提升居民的文明素養。這也正是和平縣推動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工作全面提質增效的生動寫照。
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是和平縣委、縣政府矢志不移的目標追求,是一項使命光榮、責任重大的任務。今年,是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承上啟下、提質增效至關重要的一年。對存在的短板弱項問題,縣委、縣政府今年部署開展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十大專項整治提升行動”,每項行動都由分管縣領導掛帥,各鎮、各牽頭單位和責任單位“一把手”要負總責親自抓,主動挑大梁、打頭陣、攻難關,立即行動、全力推進,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大力度,不漏死角治“臟”、不厭其煩治“亂”、不拖時間治“堵”、不遺余力治“污”,做到真整治、見成效,推動和平縣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工作全面提質增效。
接下來,和平縣將堅定“戰則必勝”的信心決心,激情擔當、奮勇爭先,立即行動、全民參與,堅決打贏專項整治攻堅戰,全力以赴做好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各項工作,并把精神文明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同時,和平縣文明辦將做好統籌協調,加強督促檢查,健全完善工作機制,整合各方面資源,調動各方面力量,推動各項任務落實到位,確保和平縣成功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為河源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出和平貢獻,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組稿:本報記者 雷宇爍 葉春雨 特約記者 朱景優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