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縣全面推進“入粵首鎮·十里竹海”示范帶建設
上陵美如畫 以竹做文章
■航拍鏡頭下,“入粵首鎮·十里竹海”示范帶建設煥發出生機活力。 何慰慰 攝
第二屆《鄉村振興河源大擂臺》直播PK賽和平專場近日在和平縣舉行。“通過互動聊天的形式,講述和平鄉村振興故事,其中網民對‘入粵首鎮·十里竹海’示范帶頗感興趣,話題不斷,紛紛點贊。”據和平縣鄉村振興局負責人介紹,該示范帶涉及上陵鎮翠山村、上陵村、圩鎮、米福村、江口村,全長約15公里,途經11萬畝竹海。
一條示范帶,串起振興路。近年來,和平縣堅持“點線面結合、示范引領、梯次推進、整體提升”思路,謀劃推進“入粵首鎮·十里竹海”示范帶建設,依托上陵鎮豐富的毛竹資源和生態資源優勢,深挖潛力、精耕細作,突出特色、打造亮點,推動村落串珠成鏈,打造入粵首鎮、十里竹海,一幅秀美的鄉村振興畫卷已在和平鋪展開來。
整合資源
規劃引領示范帶建設
駕車駛出粵贛高速上陵鎮出口,便進入了“入粵首鎮·十里竹海”示范帶。透過車窗向外望去,一片片蒼翠茂密的竹林映入眼簾,沿途風景怡人,產業發展勢頭強勁,鄉村旅游提質升級步伐加快……示范帶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規劃引領示范帶建設。“我們強化了規劃的系統性、整體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和平縣鄉村振興局負責人告訴記者,該縣不僅成立了示范帶建設領導小組,制定工作方案,而且統籌產業、文化、區位、資金、人才等各種要素,將示范帶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農旅發展規劃、文化特色產業發展規劃相結合,實現多規合一。同時,積極學習借鑒兄弟市縣的好經驗、好做法,并專門委托有資質、有經驗、高水平的公司制定示范帶發展規劃,確保規劃有質量、有特色、有品位。
“我們突出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干群力量參與示范帶建設。”上陵鎮相關負責人說,在示范帶規劃建設中,該鎮充分發揮村“兩委”干部及村民的作用,各村由村“兩委”牽頭成立了“示范帶建設村民理事會”,并根據各村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村規民約,充分發揮村民主體作用,實現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目標。
注重實效
美麗家園提檔升級
上陵鎮位于和平縣北部,西北與江西省定南縣老城鎮相連,南與大壩鎮接壤,東與下車鎮毗鄰,屬粵贛邊境鎮。
“上陵鎮翠山村、江口村分別具有粵贛高速沿線美麗鄉村示范帶、粵贛交界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范帶建設的基礎,我們會持續深入推進美麗家園建設。”上陵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和平縣委、縣政府統一部署下,該鎮對翠山村(上洞片)、上陵村、圩鎮、米福村主干道可視范圍內的民居進行統一的“穿衣戴帽”。對拆后空地合理進行利用,因地制宜開展“四小園”建設。同時,扎實推進垃圾治理、巷道硬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感覺生活很幸福。”上陵鎮江口村村民葉德勝感慨地說。
上述負責人表示,在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上陵鎮還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和自然稟賦,利用空閑土地進行景觀節點打造,扮靚村容村貌。同時,對上陵街道進行道路拓寬、瀝青鋪裝、“三線”整治、圍墻景觀建設等,打造高顏值的景觀,使之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截至目前,“入粵首鎮·十里竹海”示范帶已完成農房風貌提升895棟,建成“四小園”100多個。
產業發展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上陵鎮具有得天獨厚的毛竹資源,全鎮竹林面積約11萬畝。其中,途經示范帶的翠山村,毛竹種植面積達1萬畝,年產毛竹25萬株以上。“我們看中的就是翠山村優越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毛竹資源。”上陵鎮翠山村翠林竹制品加工廠負責人藍志林告訴記者,該加工廠目前生產小竹簽、小竹棒(做成香)、蒸籠片等,產品銷往山東、黑龍江、內蒙古以及國外等地,大部分員工是翠山村本地人。“我在加工廠上班9年了,最高月工資可以拿到4500多元,在家門口就業,又可以照顧家庭,是一個很好的工作。”上陵鎮翠山村村民劉華清說。
“通過實施毛竹林地流轉,引進竹制品加工企業進行規模化管護和統一運營,推動竹制品粗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發展,逐步形成產、供、銷一體化的竹制品加工產業鏈。”上陵鎮翠山村黨支部書記周月劍說,2021年和平縣通過統籌鄉村振興債券資金530萬元對翠山村翠林竹制品加工廠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升級改造完成后廠房面積將擴大到6000平方米,年加工毛竹8000噸,年產值可達1000多萬元,可解決就業300多人,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0萬元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升級改造后,該加工廠可以進行竹制工藝品(觀賞、收藏)等精深加工產品的生產。
“前段時間,我們到公白鎮德福花卉產業示范基地調研,積極探討上陵鎮竹產業與公白鎮花卉產業合作發展新模式。”上陵鎮相關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個竹制品花盆預計收益5角至1元,如每年銷售300萬盆花卉使用了翠山村翠林竹制品加工廠制作的花籃,則可為上陵鎮竹產業增加收益150萬元至300萬元,帶動約100戶村民增收,每戶村民增收1萬元至2萬元,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2萬元。
“我們引進了翠山村翠林竹制品加工廠等4家初具規模的毛竹加工企業,產品檔次也在不斷提高。”和平縣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和平縣將圍繞示范帶建設,引導廣大農戶發展林下經濟,如種植香菇、木耳,竹筍加工等,不斷盤活竹林資源。同時,通過不斷完善翠山竹海等旅游景區配套設施,帶動鎮內米福盤石、羅村羊石、寨西將軍山等景點開發利用,推動民宿產業發展,著力構建“點、線、帶、面”相結合的鄉村旅游新格局。(本報記者 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