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和平縣

和平縣打好春季農業生產“第一仗”

繪就多彩春耕畫卷

2022-03-28 09:35:53 來源:河源日報

8652299119e300ca1ad3a7fb1651a1e4_p1_s.jpg

■在和平縣浰源鎮山下村,農民伯伯在桃樹下除草。陳添發 攝

7b009a8e7e0fd8a32fa9331cb8401429_p2_s.jpg

■3月25日,和平縣在彭寨鎮土厘村召開全縣春季農業生產暨水稻全程機械化育插秧演示現場會。朱景優 攝

d812b2b73c83a084cda44b5517ade9a0_p3_s.jpg

■在和平縣林寨鎮,村民用傳統的模式插秧。(資料圖片)

核心提示

“春分到,犁頭跳。”犁田、灌水、選種、育秧……廣東樂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劉學武忙得不可開交,“去年我們公司產出的綠色大米,品質好,在市場上價格高,供不應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

政策春風徐徐拂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指出,支持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壯大。“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持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質量導向,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時令不等人,春日似黃金。眼下正值春耕備耕時節,為了確保春耕生產順利推進,打好春季農業生產“第一仗”,和平縣早動員、早部署、早安排,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狠抓春季稻田管理、農用物資調配、春耕備耕等各項工作,掀起春季農業生產熱潮,農戶忙春耕、備生產,田間地頭處處呈現出一幅幅忙碌有序的春耕畫卷。

1

2021年,和平縣建設高標準農田1.66萬畝,完成撂荒耕地復耕復種4.1萬畝,實現糧食播種面積31.7萬畝、產量12.6萬噸。

2

今年,和平縣計劃早造播種農作物總面積24.98萬畝,其中,早稻播種面積14.47萬畝,育秧面積 1.18萬畝。

3

和平縣農機學校始建于1976年,占地面積5300平方米。現有經省級機構培訓合格的理論教員3人、教練員5人,新裝備了中拖拖拉機2臺、收割機2臺、手扶拖拉機1臺等教學設施設備。2008年以來,學校共培訓農機操作手1868人。

奮力推動農業生產工作再上新臺階

3月25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春耕大幕,在和平縣彭寨鎮土厘村拉開:插秧的是高速插秧機,1天可插25畝地;噴灑肥料的,是無人機。

穩口糧,產得出、產得優、供得上,守住糧食安全底線。

據悉,去年,和平縣建設高標準農田1.66萬畝,完成撂荒耕地復耕復種4.1萬畝,實現糧食播種面積31.7萬畝、產量12.6萬噸,“米袋子”“菜籃子”穩定保供。今年開春以來,和平縣農業農村局等部門科學謀劃、精心組織,各鎮春耕備耕工作扎實推進,特別是春節前后迎來了降雨,目前也進入了汛期,為春耕創造了有利條件。

3月25日,和平縣在彭寨鎮土厘村召開全縣春季農業生產暨水稻全程機械化育插秧演示現場會,縣委書記鄧卓文在會上強調,要聚焦重點任務,奮力推動全縣農業生產工作再上新臺階。各鎮各部門要堅持把春耕備耕作為當前重點工作,有力有序推動農業生產,加快建設獼猴桃、優質稻、茶葉、百香果、油茶、黃豆“六個萬畝”農業種植基地,為全年農業豐收打下堅實基礎,確保糧食供給穩定,做到確保糧食播種面積只增不減、確保糧食產量只增不減、確保良田只增不減。

據和平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全縣計劃早造播種農作物總面積24.98萬畝,其中,早稻播種面積14.47萬畝,育秧面積 1.18萬畝。在彭寨鎮土厘村舉辦全縣春季農業生產暨水稻全程機械化育插秧演示現場會的目的是宣傳好農業行業惠民政策,充分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以點帶面推動全縣春耕生產有序開展,確保全年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保持平穩。

為保障農資物品有效供給,和平縣農業農村、交通運輸、市場監管等部門強化溝通對接,開辟綠色通道,打通運輸“梗阻”,確保春耕生產所需的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運輸暢通。截至目前,全縣農資經營店共68家,農資物品儲備到位、品類齊全,種子儲備總量3.8萬公斤,化肥儲備總量0.9萬噸,農藥儲備量180噸,農膜儲備量25噸,價格與去年基本持平。

為確保所有農業機械以最佳狀態投入到春耕生產中,和平縣提前組織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和農機操作員開展農機檢修保養和安全生產隱患排查。目前,各鎮工農12K拖拉機、微耕機等農機具已整修到位,預計可投入農機具 4200 臺(套),農機操作員320人,主要農作物機械化綜合耕作水平預計達到 68.1 %以上。

和平縣按照優先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開展水稻機種推進系列活動,加快水稻種植、烘干機械化發展;同步推動特色經濟作物關鍵環節機械化和畜牧水產養殖、設施農業、農產品加工、丘陵山區機械化,構建相應的機械化發展模式(“一優兩同步”),突出糧食穩產保供,積極打造以彭寨鎮馬塘片為中心的萬畝優質稻種植基地,種植基地覆蓋彭寨、古寨、東水、禮士、公白5個鎮的9個村。

放眼春耕備耕一線,和平各鎮各部門不斷夯實農業基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萬千農民闊步走在鄉村振興大道上。

會種地變“慧”種地 技術助力春耕生產

互聯網+農技農藝,種田高效省力。

灌肥、調試、起飛,在廣東樂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水稻種植示范田,植保無人機在技術員的操控下穩穩地飛進農田上空,進行肥料噴灑作業。“無人機噴灑肥料特別均勻,省工省時,800畝地水稻施肥,兩天就完成了。”劉學武說。

廣袤田野上,地上跑的大農機,天上飛的無人機,田管用上大數據,智慧春耕助力農業提質增效。劉學武說,從育秧,到旋耕,到插秧,到無人機植保,還有收割、烘干、碾米到銷售,該公司可以實現全程機械化。

技術助力春耕生產,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目前,和平縣農業生產耕作可投入農機具4000余臺,全年農機總動力達到9萬多千瓦,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正不斷提高。

龍頭企業推進一產“接二連三”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堅持精準發力,立足特色資源,關注市場需求,發展優勢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更多更好惠及農村農民。

目前,和平縣有種植絲苗米的農業龍頭企業及種植大戶8戶。其中,廣東樂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為優質稻種植龍頭企業,現種植水稻1770畝,黃豆200畝,合作種植水稻3000余畝,并充分發展冬種產業,種植油菜花、馬鈴薯、蔬菜等農作物,實現耕地輪作、增產增收目標。同時,該公司不斷升級發展水稻及其它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延伸產業鏈,打造產業品牌。目前,加工區已完成主體建設,正在緊張有序地開展部分機器設備調試工作,預計在今年5月可以全面完成建設任務。接下來,廣東樂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將逐步把萬畝優質稻種植示范點打造成集親民采摘、生態旅游、民宿體驗、休閑度假為一體的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基地,促進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運用“托管”新形式 讓撂荒耕地“活起來”

高素質農民,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量。

劉學武就是這么一個“新農人”和“帶頭人”。“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振興,更多的人愿意返鄉創業,農業一定能成為有奔頭的產業。”他說起未來信心十足。

劉學武在自己流轉耕地之外,還擴展了社會化服務土地面積,當上了真正的“田保姆”。今年春耕,劉學武的公司累計托管耕地7000多畝。

“所謂托管,就是‘代耕’,為其他人或其他公司、合作社的耕地提供社會化服務。”劉學武解釋說。他是去年開始托管耕地的,去年代耕種植水稻2萬余畝(兩造)。

和平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指出,由于現在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逐漸增多,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村內耕地撂荒現象越來越嚴重。對于這些連片的撂荒耕地,只有通過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流轉、托管的形式,才有可能杜絕耕地撂荒現象。他們認為,解決當前農村耕地撂荒問題雖然困難較多,但通過耕地托管服務的形式不失為讓撂荒耕地“活起來”的一種積極探索。

依托于和平縣擁有全市唯一的農機學校,縣委十四屆二次全會提出,要著力發展農機服務業,建立健全農機購置和作業補貼政策,培育農機服務企業發展壯大,加強農機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農機維修服務能力,打造具有和平特色的農機服務業,促進農機化新裝備新技術大面積應用,為該縣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強有力支撐。

和平縣農機學校始建于1976年,占地面積5300平方米。多年來一直擔負著和平縣及周邊縣區農機操作手的培訓工作。學校于2008年6月順利通過了省農業廳的評定驗收,是我市唯一一家有資質、合格的農機操作培訓學校。學校現有經省級機構培訓合格的理論教員3人、教練員5人,配備了正副校長、會計、出納及后勤保障人員,并新裝備了中拖拖拉機2臺、收割機2臺、手扶拖拉機1臺等教學設施設備。2008年以來,學校共培訓農機操作手1868人,為加快我市農業生產機械化和現代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 文/本報記者 葉春雨 特約記者 朱景優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