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縣委十四屆二次全會召開
打造“產城融合”“城園互動”樣板 在新征程中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
○本報訊 記者 葉春雨 特約記者 朱景優 近日,中國共產黨和平縣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在縣城召開。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二屆十五次全會精神和市委八屆二次全會精神,總結2021年工作,部署2022年工作。縣委書記鄧卓文代表縣委常委會作報告,縣委副書記、縣長張衍彪就經濟工作作專題講話。
會議指出,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也是和平改革發展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的復雜形勢,和平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示范區”“排頭兵”建設和“六個抓”工作要求,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同全國全省全市一道勝利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為持續推進和平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
會議要求,全縣上下要認真領會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認真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認真領會黨的百年奮斗形成的科學理論成果,認真領會黨的百年奮斗的初心使命和重大成就,認真領會黨的百年奮斗的歷史意義和歷史經驗,認真領會“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偉大號召,在“兩個維護”上更加自覺,堅定不移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從百年黨史中汲取持續推進和平高質量發展的智慧和力量,自覺扛起市委賦予和平的新使命新任務,在新征程中把持續推進和平高質量發展的路子走好。
會議強調,做好2022年全縣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加快“示范區”“排頭兵”和幸福和諧美麗河源建設工作要求,以“融灣”為綱、“融深”為牽引,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堅持“穩”字當頭,實現又穩又好發展,圍繞市委加快培育“五大產業”、大力實施“七大行動”工作重點,推動一產接二連三,打造“產城融合”“城園互動”和平樣板,努力探索走出一條適合和平的綠色發展道路,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在新征程中持續推進和平高質量發展,為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河源貢獻和平力量,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會議提出,要扎實推進產業興縣行動,加快建設獼猴桃、優質稻、茶葉、百香果、油茶、黃豆等“六個萬畝”農業種植基地,聚力打造鋼鐵、腐竹、食品飲料、新材料、生物制藥、可穿戴飾品等“六個十億級”產業集群,積極培育文化旅游、商貿流通、倉儲物流、農機服務、電子商務、數字經濟等“六大服務業”,推動一產接二連三;要扎實推進“融灣”“融深”行動,堅持以“融灣”“融深”牽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牢牢抓住“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機遇,聚焦交通互聯互通、機制緊密對接、市場深度融合,加快建設成為“雙區”連接內陸大市場的重要腹地;要扎實推進鄉村振興行動,持續夯實農村發展基礎,深入實施人居環境整治,大力推動圩鎮提質增效,著力補齊“三農”工作短板;要扎實推進城市提質行動,提升產城規劃理念、城市功能品質、城市管理水平,全力打造“產城融合”“城園互動”和平樣板;要扎實推進形象提升行動,縱深推進文明城市創建,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持續提升文化軟實力,深入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要扎實推進民生保障行動,突出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保障就業容量、兜住民生底線,持續增進民生福祉;要扎實推進生態優先行動,構筑綠色生態環境,切實抓好環保督察整改,全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筑牢綠色生態屏障;要扎實推進平安法治建設,高水平建設平安和平、高標準建設法治和平、高起點推進社會治理,在更高水平上統籌發展和安全。
會議強調,在新的趕考路上,要突出抓好黨的政治建設、意識形態工作、組織體系建設、干部隊伍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切實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把意識形態安全“護城河”全方位筑牢,把基層黨組織鍛造得更加堅強有力,把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把政治生態營造得更加風清氣正,為持續推進和平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