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和平縣第十四次黨代會工作報告
9個關鍵詞預覽未來五年和平藍圖
■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和平縣第十四次代表大會開幕。 朱景優 攝
■和平縣城。未來五年,是和平攻堅突破、加快發展的關鍵五年。馮曉銘 攝
核心提示
未來五年,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和平攻堅突破、加快發展的關鍵五年。站在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歷史新起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需要全縣上下以時代的高度、戰略的眼光辯證審視所面臨的形勢。
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和平縣第十四次代表大會召開。縣委書記鄧卓文代表和平縣第十三屆委員會,向大會作題為《開拓進取 奮發有為 在新征程中持續推進和平高質量發展》的報告。和平縣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全面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加快“示范區”“排頭兵”建設和“六個抓”工作要求,統籌發展和安全,推進全域全面“融深”“融灣”,深入實施“產業強縣”戰略,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努力探索走出一條適合和平的綠色發展道路,持續推進和平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產業強縣 推動經濟又穩又好發展
“深入實施‘產業強縣’戰略,堅持‘穩’字當頭,壯大經濟總量,推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增強發展動能,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報告指出。
言必談產業,行必抓項目。下一步,和平縣將堅持以農業特色產業為主導,搶抓燈塔盆地農高區建設機遇,發揮“一區兩園”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平臺集聚示范作用,推進獼猴桃、腐竹、花卉、油茶等產業規模化、機械化、標準化、效益化和專業化發展,做大做強和平特色優勢生態農業品牌。深入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高質量建設“六個萬”農業生產基地,扶持壯大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以工業化的組織模式、品質化的生產方式、專業化的營銷模式,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優化工業園區空間布局與產業規劃,完善園區基礎配套設施,盤活園區閑置用地,創新園區管理模式,持續提升園區綜合接納力、承載力和競爭力。堅持實施行業招商、專業招商和以商招商,完善項目庫、政策包、招商圖,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稅收貢獻大的投資項目。
積極培育現代服務業。著力發展全域旅游,完善旅游交通線路和旅游基礎設施,深挖整合和平“紅”“古”“綠”等特色旅游資源,集中打造一批溫泉度假村、森林康養基地和民宿精品區等特色旅游示范項目,推進旅游與康養、生態與文化等產業融合發展,緊密對接“雙區”市場和居民要求,致力將和平打造成為“雙區”綠色康養重要目的地。
【關鍵詞】改革創新
加快全域全面“融深”“融灣”
堅持把“雙區”建設作為和平改革開放的重大機遇,立足南下入粵第一縣、“雙區”輻射內陸關鍵節點的交通區位優勢,主動借勢借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推進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改革開放,努力將和平打造成為“雙區”連接內陸大市場的重要腹地。
和平將縱深推進改革創新,全面對接、服務“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探索建立區域互動、優勢互補的改革聯動機制,激發基層改革創新活力,積極開展改革試點探索,打造一批改革特色品牌,提高改革綜合效能。
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為先導推進營商環境綜合改革,打造與珠三角同等水平的營商環境,全面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全面融入“雙區”建設,推動優質農產品、生態產品直供“雙區”,加快打造成為“雙區”重要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茶罐子”和“油瓶子”。
主動對接內陸市場,謀劃建設梅河韶高速、河惠汕高速北延等重點交通項目建設,致力將和平打造成為內陸連接“雙區”的便捷通道、“雙區”進入內陸的樞紐門戶。
【關鍵詞】鄉村振興
力爭走在全市前列
值得“劃重點”的是,和平將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縣工作重中之重,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努力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力爭和平鄉村振興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繼續抓好產業幫扶、消費幫扶和社會幫扶,積極開展“百企幫百鎮”“千企興千村”行動。
堅持以夯實農村發展基礎為重點,持續加大資金投入,科學編制農村產業發展規劃,充分發揮天生衛康、和盛食品、聰明人集團等大型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持續發展獼猴桃、腐竹、油茶等特色產業,不斷壯大農業產業基礎。
加快美麗鄉村建設,以生態宜居美麗鄉村連片創建項目為抓手,推進農房管控和鄉村風貌提升。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扎實開展以完善鄉村治理機制、推動鄉村要素整合、創新鄉村建設機制等為重點的農村綜合改革工作,完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持續深化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創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方式,保持農村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
【關鍵詞】城鄉融合
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對承載工業化和信息化發展空間、帶動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融合作用。要加快補齊城鄉基礎設施短板弱項,優化城鄉基礎結構,提升城市品質,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合理引導人口流動,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推進高鐵新區建設。完善高鐵新區配套設施,推進高鐵新區安置小區開發建設,加快規劃建設高鐵新區物流產業園,吸納“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發展外溢的優質資源,引領推動資金、技術、人才等現代要素向高鐵新區集中集聚,著力把高鐵新區打造成為撬動和平未來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平臺。
“四區”融合發展。加快工業園區及周邊公共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推動“產城融合”“城園互動”,打造產城融合示范園區。加強高鐵新區商貿旅游、公共服務和管理配套等設施建設,打造成為和平城市形象的展示區。完善新城核心區生態功能、社會功能、金融功能、服務功能、創新功能體系,建設成為城市品質之區。加強“三舊”改造的頂層設計,注重保護和合理利用老城區的歷史文化資源,改造提升為美麗宜居老城區。
【關鍵詞】美好家園
不斷提升人民生活品質
未來五年,和平將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辦好辦強公辦義務教育,加大學位供給,全面開展農村學校達標建設,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快提高基礎教育水平。推動學前教育普惠普及安全優質發展,全面促進普通高中教育提質升級,協調發展職業教育。提升特殊教育基礎能力,推進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教育全覆蓋。
扎實推進健康和平建設。把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深入實施健康和平行動,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水平。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處置機制,加強公共衛生機構建設。
著力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一步下沉公共服務資源,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著力抓好低保、特困、殘疾、優撫等群體救助政策落實,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加快實現城鄉社會救助服務均等化,不斷增強困難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關鍵詞】精神文明
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成果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和平將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載體,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實現更大發展。
縱深推進文明城市創建。深入實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播工程,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健全志愿服務體系,支持青年志愿服務組織全面發展,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九大行動,推進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工作。
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統籌城鄉文化設施建設布局,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大力實施作品質量提升工程,加強現實題材創作生產,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打造一批文藝精品,全面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事業。
【關鍵詞】綠色發展
持續筑牢綠色生態屏障
生態是一座城市的“底色”,和平將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統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提升生態環境質量,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
構筑綠色生態環境。縱深推進大氣污染防治,重點抓總量減排、源頭減排和結構減排,確保空氣質量優良率位居全市前列。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嚴格落實河長制,維護重點水域生態環境安全。大力實施新一輪綠化和平大行動,全面推行林長制,全力推進桉樹林改造工作,進一步提升森林質量,提高森林覆蓋率。
發展綠色生態產業。積極構建綠色生態產業體系,切實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實現綠色發展崛起。
【關鍵詞】平安和平
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
努力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
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大安全生產、生態環境、食品藥品等重點領域執法力度,持續鞏固提升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掃黑除惡、禁毒攻堅成效,建設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法治和平、平安和平。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健全重大疫情防控機制,提高基層應急管理水平和公眾自救互救能力。強化重要物資保障體系和儲備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有效防范臺風、洪澇等自然災害,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堅持專群結合,創新社會動員機制,形成更加開放、靈活、有效的群防群治格局。充分發揮“雪亮工程+網格化”社會治理管控智慧平臺作用,構建立體化、智能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關鍵詞】黨建保障
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必須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著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努力把各級黨組織鍛造得更加堅強有力,為推動和平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強化政治建設,淬煉忠誠本色。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和平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強化思想建設,堅定理想信念。大力開展黨性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涵養信心信念信仰,清白做人、干凈干事、坦蕩為官。
強化隊伍建設,激發擔當精神。念好人才引育經,在教育、衛生、農業、科技等領域積極引進一批高素質、高學歷專業人才,為和平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強化組織建設,筑牢執政基礎。大力實施新一輪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織牢行業和區域黨建“兩張網”,不斷擴大基層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
強化紀律建設,凈化政治生態。深化常態化警示教育,深化民生領域“微腐敗”專項治理,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堅決清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為持續推進和平高質量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組稿:本報記者 葉春雨 特約記者 朱景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