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縣全力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工作
○本報訊 記者 葉春雨 特約記者 朱景優 自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工作開展以來,和平縣各級領導干部率先垂范,全力推動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工作有力有序開展。
連日來,和平縣委書記陳勁松、縣長鐘志堅接連到古寨、彭寨、林寨、禮士、東水、大壩、上陵、下車、長塘等鎮,調研指導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工作,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的重要論述,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真抓實干,做到應轉盡轉、應種盡種、應播盡播,全力推動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工作。
陳勁松、鐘志堅指出,糧食既是關系國計民生和經濟安全的重要戰略物資,也是人民群眾最基本的生活資料。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提出“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各鎮各有關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的重要論述,充分認識遏制耕地撂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嚴守耕地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堅持良田糧用,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
陳勁松、鐘志堅要求,要積極規范進行土地流轉。引導農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特別是農業龍頭企業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代耕代種、聯耕聯種及托管等方式發展農業,促進撂荒耕地實現規模經營,發展高效農業。通過規模化、機械化耕種,從根源上解決耕地撂荒的問題。
要加強宣傳引導。要發揮疫情防控宣傳工作的有效做法,通過張貼海報、懸掛橫幅、鄉村廣播、微信群等方式,宣傳國家耕地保護法律法規和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總結遏制耕地撂荒的經驗做法,營造全社會遏制耕地撂荒的濃厚氛圍,引導廣大群眾支持、配合撂荒耕地的復耕復種工作。
要因地制宜,有序推進。各鎮要堅持先易后難、以點帶面的方式,按照各地塊的實際情況做好方案,有力有序推進復耕復種工作。
要強化要素保障。財政等部門要多方籌措資金,為推動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工作提供資金保障;農業農村、人社等部門要大力培養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為全縣“三農”工作提供人才支撐;要強化政策扶持,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健全補貼機制,完善保險政策,加大對新型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提高種植積極性。
要壓緊壓實責任。各掛鉤縣領導要深入一線開展督促指導;農業農村、水務等部門要充分發揮各自職能,密切配合,在水利設施建設、糧食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開展指導;各鎮、村要堅決扛起主體責任,緊盯時間節點和要求,以真抓的實勁、敢抓的狠勁、善抓的巧勁推動工作落地見效。
又訊 日前,和平縣在公白鎮東聯村召開現場會,對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工作進行現場指導,推動各鎮以點帶面,全面鋪開撂荒耕地整改工作。
據了解,和平縣現存撂荒耕地1521塊,面積約4.8萬畝。根據省、市下達的目標任務,并結合和平實際,和平縣須在下月底前全面完成撂荒耕地復耕工作。
和平縣要求,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各鎮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清形勢,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將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工作作為當前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抓緊抓實,化壓力為動力,以思想上的統一、步調上的一致,全力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工作,確保糧食安全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