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和平縣

和平:“融深”“融灣”如火如荼,打通發展黃金通道

2021-03-10 09:53:18 來源:河源日報

■在深圳市福田區的支持下,和平縣積極發展經濟,城市形象和品質進一步提升,提高了市民的生活幸福指數,有效促進了縣域協調發展。

■深圳福田(和平)智慧雙創物流園。

■和平河“一河兩岸”升級改造,兩岸休閑場所更加完善。

■大環城公路一期建成通車,與之交會的是贛深高鐵(和平段)。

■和平縣國家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通過“福和直通車”消費平臺,帶動電商和產業可持續發展。

■深圳福田(和平)產業轉移工業園是和平縣發展工業經濟的主戰場。

春風又綠浰江岸,九連山下譜新篇。朗軒眼鏡、環威電纜等一批優質項目紛至沓來,助力產業匯聚;和平藥業、長豐科技兩個10億元項目破土動工,建設熱潮滾滾;和平公園、福和公園一期、龍湖公園、福和文體廣場等一批民生工程順利建成,為“兩個和平”和智慧生態現代新城建設全面開啟新局“加碼”;“福和直通車”駛入黃金通道,一頭連著山區千家萬戶的田間地頭,一頭延伸至深圳經濟特區百萬家庭的餐桌……

潮起大灣區,風勁好揚帆。在“融深”“融灣”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和平縣如何主動對接“雙區”產業布局?如何為“十四五”各項工作開好局、起好步?如何在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必答題”的基礎上,答好深度“融深”“融灣”、助推高質量發展的“加試題”?

培育新動力,拓展新空間,厚植新優勢。和平縣委書記陳勁松說,全縣各級各部門要主動對標對表省委和市委的工作要求,提升產業協作水平,構建與“雙區”深度融合的經貿網絡,在全域全面“融深”“融灣”上取得新成效,為推動“示范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作出和平新貢獻。

互聯互通

全域全面“融深”“融灣”取得新成效

去年以來,和平縣堅持以“融灣”為“綱”、“融深”為牽引,按照“灣區所向、深圳所需、和平所能”要求,找準和平工作與“雙區”建設的結合點,在服從服務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中作出和平貢獻。

大環城公路一期建成通車,贛深高鐵(和平段)、大環城公路二期有力推進,農村公路“路長制”有力實施……去年以來,和平縣以交通等基礎設施為重點,全力推進贛深高鐵(和平段)重點項目配套建設,深化在互聯互通、生態共建、民生共享等重點領域合作,加快構建內聯外通、高效銜接、功能完善的基礎設施網絡,全縣交通路網不斷完善,打通“融深”“融灣”黃金通道。

同時,和平縣大力推動政務服務與“雙區”通辦,打破事項辦理的屬地限制,實現同一事項與“雙區”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要主動對接“雙區”先進規則和政策體系,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共同構建開放互通的政策環境、一體化的公共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貼心的“保姆式”服務。

做強產業

平臺大項目強建設快集聚效應凸顯

產業興則經濟強,產業優則動能足。近年來,和平縣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大力開展開發建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鏈,推進產業園區擴能增效,推動和平縣在“融深”“融灣”中實現綠色崛起。

招商引資呈現新局面。近年來,和平縣創新招商引資方式,采取互聯網招商、微信對接招商、云招商等新型招商方式,發揮“店小二”服務精神,優化服務質量,提高招商成效,招商引資工作呈現新局面。朗軒眼鏡、環威電纜等一批優質項目簽約落戶,和平藥業、長豐科技兩個10億元項目動工建設,醫療領域補短板項目——萬平醫療投產并成功“上規”,新九州一期、新尚諾瓦、利暉針織等項目克服疫情影響建成投產……招商引資成果豐,按下了產業發展的加速鍵。

開發建設展現新面貌。和平縣分別爭取了7000萬元和2億元地方專項債資金用于大壩集聚區基礎設施和福和轉移園北擴建設。大壩集聚區基建項目順利開工,目前正在進行道路施工;福和轉移園北擴工程正在征地拆遷,已征收約600畝;轉移園過境路連接熱水路段建成使用,智慧雙創物流園電商中心投入使用并于去年4月通過國家驗收。為補足園區產業發展短板,和平縣還積極謀劃10億元鐘表科創城項目,同時努力申報省鐘表特色產業園和新材料特色產業園。

推進產業園區擴能增效。和平縣堅持把產業園區打造成為支撐和平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功能平臺,加快推進福田(和平)產業轉移工業園、大壩工業區、合水工業區建設,扎實做好產業園區新一輪北擴規劃,扎實開展“三通一平”“五化五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不斷提升園區綜合接納力、承載力和競爭力。

培育發展新興產業鏈。一直以來,和平縣主動對接“雙區”產業布局,全力引進一批“總部在‘雙區’、上下游在和平”的大項目、好項目,加快補齊、建強、延伸新一代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業、生物醫藥等產業鏈,推動重點產業向產業鏈終端和價值鏈高端邁進。

推動綠色生態發展。和平縣持續推進“水系、水運、水能、水資源、水產業、水環境”等“六水”體系建設,系統謀劃山林文章,規范有序開發礦產資源,深挖生態產業潛力,通過生態資源產品化、生態產品市場化壯大生態經濟,讓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有效路徑更加通暢、多元,讓“好生態孕育好產品,好產品賣出好價錢”,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最大化。

普惠民生

城市興鄉村美居民幸福感成色足

早春三月,浰江兩岸生機盎然,九連山下萬象更新。走進和平縣的大街小巷,只見城市建設如火如荼,一派繁忙的景象;各大商圈人流熙熙攘攘,市民們興致勃勃地選購商品,商業氛圍濃厚;鄉村道路寬敞整潔,村莊環境綠意盎然,村民的臉上寫滿了幸福。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近年來,和平縣加快“融深”“融灣”步伐,切實增進民生福祉,及時回應群眾關切,持續改善人民生活,交出了一張精彩的民生答卷。

城市建設穩步前行。近年來,和平縣加快民生工程建設,提升城市功能品質,興建完成了和平公園、福和公園一期、和平河“一河兩岸”升級改造工程等民生工程建設,完善優化城市功能配套,城市形象和品質進一步提升,提高了市民的生活幸福指數,有效促進了縣城協調發展。此外,和平縣完善措施,繼續加大房地產開發和調控力度,以“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為調控總目標,堅持防范和化解房地產風險,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

鄉村振興持續推進。近年來,和平縣致力于打造“融深”“融灣”新平臺,加快鄉村振興發展,并取得了較好成效:農業產業成效明顯,成功申報了獼猴桃、腐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并累計建設“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項目35個,認證無公害農產品 31個、有機食品6個、綠色食品15個、省名牌產品6 個,創建區域公用品牌3個,市金牌農產品4個,累計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共40家;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河長制”工作成效顯著,扮靚了鄉村“顏值”,提升了鄉村“氣質”。

亮點點擊

產業共建 生態共濟

“福和直通車”駛入黃金快車道

驅車行駛在和平縣的大街小巷,“福和”元素隨處可見:道路、廣場、學校、產業園區……而深圳福田與和平共建的福和智慧雙創物流園,是福田對口幫扶和平的又一國家級成果。在這里,你能見到福田區與和平縣攜手合力,通過引入省內外農業龍頭企業,做實“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特色品牌的豐富成果。

福和“同頻共振”由來已久。1998年,深圳市福田區積極響應中央、省、市決策部署,充分踐行“兩個大局”戰略思想,開啟了長達23年對口和平縣的幫扶工作。特別是2016年以來,福田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與和平縣密切協作、創新思路、精準施策,突出做好黨建引領、產業發展、教育扶智、就業扶志、消費扶貧、文化提質等重點工作。

對此,為提升產業協作水平,一直以來,和平縣積極主動對接“雙區”產業布局,全力引進一批“總部在‘雙區’、上下游在和平”的大項目、好項目,加快形成與“雙區”有機聯系、深度融合的產業鏈供應鏈。其中,和平縣尤其重視加強與福田區的合作,探索出一條符合福田、和平產業共建的“飛地經濟”模式。

培育壯大特色產業,方能使產業扶持變“輸血”為“造血”。2016年以來,福田區支持福和共建產業園區啟動472個產業項目,種植面積達58352畝、養殖數近300萬只,打造獼猴桃、百香果、蜂蜜等農特品牌,對口幫扶實現由“扶生存”向“扶發展”轉變。現如今,一個又一個產業項目相繼落地,和平縣已初步形成“固本+開源”“綠色+長效”相結合的產業發展格局。

接過脫貧攻堅“接力棒”,鄉村振興正跑步前進。為實現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福田區與和平縣整合多方資源,推動合作共贏。通過“福和直通車”消費平臺,福田區開創“政府+高校+企業+合作社+農戶”的五方聯動新模式,有效推動和平縣建設“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特色農業發展格局,帶動電商和產業可持續發展,形成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聯動。

就業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醫療是民生之需。2020年,福田區共投入幫扶資金7096.82萬元,重點支持教育、醫療等民生項目3500萬元。2016年以來,福田區累計投入幫扶資金7.1948億元,重點支持和平縣福和小學、華強中學、福和幼兒園、福星中學、上城幼兒園、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等教育、醫療項目以及援建雙創物流園、福和文體公園等9個民生項目,全面增進教育、醫療、就業等民生福祉。

其中,和平縣一直重視加強與福田區的教育文化合作交流,議定了包括理念幫扶、規劃幫扶、培訓幫扶、送教幫扶、資源幫扶、開展交流活動等六大對口幫扶項目,包括教研幫扶、評價系統、學校管理、師資培訓等在內的32項具體幫扶事項,福田區學校與和平縣學校開展結對幫扶或合作共建,共結成23所結對幫扶學校,逐步建立了教育幫扶長效機制。

■組稿:本報記者 雷宇爍 葉春雨 特約記者 朱景優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