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和平縣

和平大力實施大教育戰略,辦有高度、有強度、有溫度的教育

大手筆繪就教育發展新面貌

2020-11-25 09:54:26 來源:河源日報

■和平縣福和小學和華強中學俯瞰圖

■和平縣城南小學的學生在上體育課

■和平縣華強中學的學生在上書法課

■和平縣福和幼兒園的小朋友在閱覽室學習

核心提示

和平縣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客家文化、陽明文化、紅色文化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擁有“古郡氣度,生態和平”的美稱。近年來,和平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辦“有高度、有強度、有溫度”的教育為理念,通過強化政府責任、整合教育資源、深化教育改革、優化師資隊伍、全面提升育人品質等一系列舉措,推動和平教育在均衡化、標準化、優質化、現代化的道路上實現跨越式發展,用大手筆繪就教育發展新面貌。

基礎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

近年來,和平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認真履行教育發展責任,全力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發展,短短數年間,全縣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獲得全面提升。

和平縣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小財政辦大教育,補短板、強弱項,量力而行、盡力而為。2014年以來,該縣秉持辦“有高度、有強度、有溫度”的教育,累計投入近50億元,成功創建“廣東省教育強縣”“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廣東省社區教育示范區”;新建成了華強中學、貝墩學校、和愛學校、陽明中心幼兒園等12所學校,并啟動了星星小學、星星幼兒園建設,確保于2021年秋季招生辦學;完成改擴建20多所學校,新增學位2萬多個;新招錄教師近900名,現有公辦學校專任教師5442人;和平縣規范化幼兒園覆蓋率達65%,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覆蓋率達91.6%,全縣45所(含138個教學點)義務教育學校均建成標準化學校,標準化學校覆蓋率達100%;高考成績逐年提升,2020年本科上線達1458人,本科入圍人數、入圍率再創歷史新高;普通高中招生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為全市各縣最高;小學教學質量位居全市前列。

實施大教育戰略 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教育是先導性、基礎性、全局性事業。近年來,和平縣委、縣政府大力實施大教育戰略,以辦“有高度、有強度、有溫度”的教育為理念,奮力實現和平教育優質、均衡、協調、內涵發展,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五年新局面,為縣域教育事業快速發展注入了磅礴動力。

一是辦有高度的教育,以立足長遠的態度推動教育發展。辦有高度的教育,黨政要高度重視,以人民為中心實現教育優質、均衡、高質量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诖耍h委、縣政府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大力實施大教育戰略,確保教育經費優先預算、優先撥付、優先追加和教育財政撥款增長比例較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比例常態化高出、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支出逐年提高、生均公共財政預算公用經費支出逐年提高,以“聚焦核心素養、實施素質育人、落實立德樹人”為統攬,以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打造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多位一體的育人平臺,將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貫徹于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二是辦有強度的教育,以抓鐵有痕的力度夯實教育基礎。辦有強度的教育,就是要有主人翁精神,對教育發展給予強有力的人財物支持,以高強度的執行力推進教育發展?;诖耍h委、縣政府把抓教育作為抓發展之根,以“小財政撐起大民生、窮財政辦好大教育”的擔當精神,挑起沉甸甸的歷史責任,花時間、花精力、下本錢辦教育,讓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眾。該縣先后投入超過15億元用于教育“創強”、教育“推現”,大手筆的投入,高強度的建設,讓學校成為全縣最漂亮的地方。

三是辦有溫度的教育,以同心同德的溫情滋養教育發展。辦有溫度的教育,就是要有人性化,辦眼中有人、心中有愛的教育?;诖?,縣委、縣政府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營造“黨以重教為先,政以興教為本,民以支教為榮,師以從教為樂”的生動局面,努力教好每一個學生、成就每一位老師、辦好每一所學校。我們要求黨政領導關心傳導溫度、學校校長進取散發溫度、一線教師堅守凝聚溫度,用有溫度的教育為和平教育增添一抹亮色。

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大背景下,和平教育發展的愿景是怎樣的?

和平縣委書記陳勁松指出,一要發展優質學前教育。將縣城優質幼兒園的成功辦園經驗在全縣推廣,進一步擴大學前教育優質資源,做到“盆景”變“森林”,形成縣直園全市知名、中心園特色鮮明、農村園百花齊放的良好態勢。二要優化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要放大和增值優質資源,不斷優化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布局,縣城范圍內高標準打造3所以上優質初中,每個鄉鎮高標準打造中心小學,全方位提升辦學質量,提高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在此基礎上,提高高中教育競爭力,提升職業教育服務能力,規范發展民辦教育。

用小財政辦好大教育 讓教育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

近年來,和平縣把抓教育作為抓發展之根,以“小財政撐起大民生、窮財政辦好大教育”的擔當精神,花時間、花精力、下本錢,不斷改革創新,在改革中全面改善辦學條件、優化隊伍結構、推進特色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努力辦有高度、有強度、有溫度的和平教育,讓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眾。

一是教育質量達到新高度。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準化覆蓋率達100%,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特色化、內涵化發展成果顯著;高中階段學校也各具特色、成績喜人,如和平中學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薄皬V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薄皬V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保:透呒壷袑W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德育示范?!?,陽明中學被評為“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全國文明單位”“國家級校園足球特色學?!薄皬V東省中小學藝術教育特色學?!?;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8.14%,小學適齡兒童毛入學率達10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小學為100%、初中為98.84%,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5.33%,中職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100%,殘疾兒童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實現零拒絕。

二是教育公平再上新水平。其一,縣域均衡發展達到新水平。全縣教育資源配置趨于合理,城鄉、校際間的差距不斷縮小,全縣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都通過標準化學校驗收。2015年11月,順利通過“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督導驗收。其二,縣域學位供給達到新水平。全縣現有義務教育階段總學位數55674個;2016-2020年,全縣普通高中招生人數分別為2119人、2117人、2096人、2988人、2601人,全縣普通高中學校招生指標到校人數分別為688人、688人、860人、950人、1010人,公辦省一級學校招生指標分配比例達到省要求。其三,特殊群體公平入學達到新水平。堅持教育公平原則,采取有效舉措,創新工作方法,全面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殘疾兒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等特殊群體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全面實行免試就近入學,保障全縣所有適齡兒童少年教育機會公平。

三是素質育人彰顯新亮點。近年來,全縣中小學以踐行立德樹人、素質育人理念為主線,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大力推進“一校一特色”工程建設,關注學生核心素養,全面提升育人品質。通過實施素質育人,全縣素質教育取得較大進展。首先,實現“三個增加”,即增加文化活動項目和載體,增加圖書和拓寬閱讀渠道,增加特色學校和學校強項;其次,實現“三個減少”,即減少流失生、學困生、低分生;再次,實現“三個縮小”,即縮小學校管理差距、教學質量差距、校園文化建設差距。此外,實現推動校園文化活動蓬勃開展、促使全面提升教育教學成效、有效提高教育綜合影響力“三大進步”。

和平縣縣長黃海生指出,作為縣政府層面,重點是做好規劃,多方籌措資金,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認真落實以縣為主的辦學職責,建立教育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充分保障教育經費支出足額到位,按規定標準落實生均公用經費,切實做到教育經費投入“兩個確?!保阂皇谴_保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支;二是確保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其中,2019年,該縣財政收入只有6.76億元,但在教育方面卻投入了10.6億元。怎么做到的?就是想盡辦法多方籌措,比如,縣財政出一部分,轉移支付爭取一部分,深圳福田幫扶方幫扶一部分,社會各界捐助一部分,城市土地經營獲得一部分,國有資產籌集一部分,這樣,小財政才能辦好大教育。

大力推進教育現代化 成功創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

自2016年啟動創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簡稱教育“推現”)工作以來,和平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確立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把教育“推現”工作作為該縣的基礎工程、民生工程和責任工程來抓,統籌推進和平教育現代化發展。為此,和平縣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常務副組長,縣委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教育“推現”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全縣教育“推現”工作;多次召開縣委常委會會議、縣政府常務會議、縣長辦公會議,商討謀劃教育現代化推進工作;制定《和平縣創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工作方案》,在全縣形成“以政府為主體、各方面整體聯動”的創建工作格局,使教育“推現”工作得到順利推進。

頂層設計完成之后,和平縣把教育“推現”工作責任分解到各鎮、縣直各有關部門和基層各學校,要求各有關部門開設教育“推現”綠色通道,“無條件、無阻力、無障礙”加快教育“推現”工作步伐,動員全縣力量打好教育“推現”攻堅戰。

“對教育發展給予強有力的人財物支持,以高強度的執行力推進教育發展”,這是和平縣委書記陳勁松提出的“辦有強度的教育”的具體要求。和平教育人只爭朝夕的決心和擔當,在人財物上對教育發展的強有力支持,夯實了和平教育發展的基礎。有了穩固的根基,和平教育高質量發展可望。

教育現代化的實質是人的現代化,推進教育現代化,人財物的大手筆投入是基本保障,關鍵則在于教師素養與學生素質的現代化。在這方面,和平縣的主要思路,是以“落實立德樹人”為統攬,以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優化師資隊伍,加快學校特色發展,通過內涵建設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作為山區縣,和平縣始終把發展教育作為改變山區面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陳勁松說:“打造有溫度的教育,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辦眼中有人、心中有愛的教育。”關懷弱勢群體,促進教育公平,傳遞教育溫情,已成為和平教育人的共識,彰顯了和平教育的溫度。其具體舉措包括: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殘疾兒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等特殊群體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全面實行免試就近入學。

按照教育發展規劃,2020年至2022年,和平縣將在縣城新建8所學校和6所幼兒園,新增義務教育學位17760個、幼兒園學位2400個。和平縣努力辦有高度、有強度、有溫度的教育的決心,不會因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創建成功而止步。藍圖已經繪就,展望未來,和平縣學校布局結構將得到進一步優化,縣城學位緊張問題將大大緩解,人民群眾在教育領域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將大幅提升。

■組稿:本報記者 葉春雨 特約記者 朱景優 通訊員 彭德貴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