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和平縣

和平:凝心聚力謀發展 鄉村振興譜新篇

2020-11-18 10:13:50 來源:河源日報

■旅游公路現已建成通車,對推動和平鄉村旅游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公白鎮塘角村的花卉大棚。龍頭公司帶領村民發展花卉盆栽種植業,成為和平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具體實踐。

■合水鎮中和村河道拓寬了,河水變清了,兩邊還有休閑的步道。

■大壩鎮水背村經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后,變得更加美麗宜居。

核心提示

暖陽照大地,鄉村換新顏。近年來,和平縣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農業產業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示范項目創建、鄉村治理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如今,走在和平的各個鎮街,讓人心曠神怡——路面干凈了,排水溝通暢了,街道整潔有序了,產業興旺了,山更青水更綠環境更美了…… 綠水青山環繞鄉村,美麗畫面隨處可見。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平大地到處生機盎然。

交通網絡打通 鄉村景點“串聯成珠”

路通則財通。完善農村交通路網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目前,和平縣全力推進全縣42個省定貧困村的行政村村道窄路基路面拓寬工程建設,補齊交通基礎設施短板,打通交通網絡“毛細血管”,改善群眾交通出行條件,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快速“跑道”和強力“引擎”。

作為旅游大縣,和平許多旅游資源都分布在鄉鎮農村,為了使各個景區之間能夠串聯起來,形成聚集效應,帶動旅游業發展,和平縣委縣政府規劃出一條由林寨古村至熱龍溫泉的旅游專用公路,公路現已建成通車。該公路途經林寨鎮興井村、樓正村,彭寨鎮水口村,公白鎮新聚村,陽明鎮聚興村,合水鎮大羅村、金坑村、合水村、豐洋村,終于合水鎮興徑村良排(合水高速公路出入口),連接了和平一系列主要景點,對推動和平旅游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1516個自然村全面完成村道路面硬化(村委會通自然村),完成1507個自然村村內道路硬化2000.268公里,完成率分別為100%、99.4%,村民出行更加便捷,農副產品運輸也更加方便,大大改善了農村居民生活。同時,和平縣依托美麗鄉村建設,通過“旅游+”等方式進一步開發鄉村旅游,助推休閑觀光產業發展。在省政府網站公布的《廣東省鄉村旅游開發資源目錄》中,和平縣熱水鎮南湖村、下徑村和大壩鎮水背村等9個村入選。其中南湖村和水背村自開發鄉村旅游項目以來,河道變得更干凈,道路變得更寬闊,游客也越來越多。

環境提檔升級

景在村中村融景中

環境美,百業興,只有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鄉村振興才有堅實的基礎。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戰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近年來,和平縣堅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突出“田園美、村莊美、生活美”的目標,堅持規劃引領,突出重點,試點示范,加快推進“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宜居宜業宜游大美鄉村建設。

和平縣合水鎮中和村的村門口有山有水,道路寬闊整潔,讓60歲的村民黃大爺忍不住感慨道:“現在環境比以前好多了,晚上大家都出來散散步、跳跳廣場舞,很熱鬧。”最近幾年家門口發生了很大變化,“顏值”大提升,農村變集鎮,各項配套設施越來越完善。“以前這一片就是農田,河水又臟又臭。現在河道拓寬了,河水變清了,兩邊還有休閑的步道,我們當然打心眼里高興。”

在大壩鎮水背村,村民陳先生說起村容村貌的變化也十分感慨。他們家緊靠村內東西主干道,以前的道路都是泥土路,車來車往,家里家外都是灰塵,道路兩邊是臭水溝,一到夏天,家里連窗戶都不能開。現在,家里旱廁改成了水沖廁,圍墻墻面做了美化,道路變成了寬闊的水泥路,水溝鋪上管網埋在地下,院子外大門兩邊建成了小花園,一年四季有花有綠葉。“像住在公園里似的。”說起如今愜意又紅火的小日子,陳先生樂得合不攏嘴。

據悉,和平縣堅持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生活垃圾處理、生活污水處理、村道和村內道路硬化、農村廁所改造、村莊集中供水、農村危房改造、村莊基本公共服務、村莊綠化美化建設水平、全面加強村莊規劃編制、建立健全農村基礎設施長效管護機制為主攻方向,積極踐行、全面動員、統籌推進、迅速行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目前,全縣已全面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任務,拆除破舊泥磚房、豬牛羊欄和露天廁所400余萬平方米,村莊保潔覆蓋面和垃圾處理率均達100%。此外,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全縣已完成1177個自然村雨污分流及1090個自然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截至2020年10月底,全縣累計改成無害化衛生戶廁戶數100727戶,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達99.7%,累計建成公廁數337座(含附屬公廁),廁所糞污基本得到有效治理或資源化利用。接下來,和平縣將加大力度推進“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廁所革命”、垃圾處理、雨污分流、村道硬底化等工作,全域完成農村人居環境基礎整治,確保年底前全縣80%以上村莊達到干凈整潔有序村標準、40%以上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堅持示范引領,持續推進“示范引領、村村整治”工程,加快實施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范創建工程,高標準建設好粵贛高速公路沿線美麗鄉村示范帶、粵贛交界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范帶、合水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范鎮。

從狹窄陰暗的土磚瓦房、坑坑洼洼的泥土路到各具特色的小樓、四通八達的公路、令人向往的美麗宜居家園,和平縣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成效明顯。景在村中,村融景中,一個個昔日灰頭土臉的“土村莊”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浪潮中加速蝶變。

休閑農業興起

產業融合賦能鄉村振興

雖已入冬,但和平縣公白鎮塘角村的花卉大棚內依然百花齊放、春意盎然,村民彭金響正和妻子在自家承包的3畝花卉大棚內工作,忙著下一批紅掌等盆栽的銷售、出棚。“剛承包一年,預估今年可以收益至少有12萬元。”談到現狀,彭金響信心滿滿。公白鎮有較好的農業產業基礎,尤其是在花卉種植產業上,該鎮此前引進和平縣德福農業有限公司作為龍頭企業,該企業是集農業技術開發推廣與應用,花卉、林木、苗圃、種苗研發與培育,農業產業化示范種植與銷售為一體的現代農業企業,帶領村民從傳統的生豬養殖業轉型到花卉盆栽種植業,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成為和平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具體實踐。

現如今,立足于公白鎮良好的花卉種植產業,和平縣現代農業產業園正在公白鎮加速推進中,該項目是集花卉種植、觀光旅游、生產銷售、智慧農業、民宿休閑于一體的大型綜合現代農業產業園,將致力打造成為河源乃至廣東省鄉村振興樣板工程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標桿工程,為村民帶來更多效益。

從默默無聞的小村莊到即將被眾人所知的“花海”,這里的優勢和資源被推動著走向了臺前。“這里有山有水,環境資源優勢強,我們合理利用生態資源,把房屋、道路、綠化做了一些改造,再借助村莊里現有的綠化、農業資源,讓這里成為休閑娛樂的好地方。”公白鎮鎮長黃贊介紹,鄉村的變化早就被外出村民看在眼里,許多村里人在親眼看到村子里的路變寬了、綠化變多了、環境變美了之后,陸續回鄉發展,成為城鄉融合產業協同發展的典范,為推動鄉村振興注入“活水”。

據了解,在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上,和平縣早已提前謀劃,將把“一區兩園”打造成為引領和平未來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綜合平臺。以燈塔盆地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為契機,著力將燈塔盆地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平片區)打造成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區,在發展壯大獼猴桃、百香果、腐竹、花卉等農業產業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優勢產業特色化、集約化、規模化發展;抓牢燈塔盆地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公白副中心建設機遇,積極探索“農業+工業”“農業+商業”“農業+旅游”等發展模式,加快推進公白花卉特色小鎮開發建設。高標準建設獼猴桃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腐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加快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著力打造三產融合發展的示范園。

組稿/本報記者 劉昕 葉春雨 特約記者 朱景優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