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高新區

河源國家高新區召開2023年工作大會

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 堅持制造業當家 全力以赴搶項目拼經濟抓發展

2023-01-31 10:01:11 來源:

核心提示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開局之年當有開局之勢、奮發之姿、關鍵之為。全省、全市吹響了奮進高質量發展新征程的號角。昨日,河源國家高新區召開2023年工作大會,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全面擂響搶項目、拼經濟、抓發展的聲聲戰鼓。

風好正是揚帆時,不待揚鞭自奮蹄。奮斗的號角響徹南粵大地的每個角落。會議部署,2023年,河源國家高新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迅速貫徹落實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及市委八屆五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全市高質量發展現場會精神,部署今年重點工作,以爭的勇氣、搶的勁頭、拼的姿態,大力培育千億級、百億級產業集群,把高質量發展“施工圖”轉化成高新區發展“實景圖”。

堅持制造業當家,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河源國家高新區當仁不讓、使命光榮。大會提出,高新區要深入實施“產業集群打造攻堅年、主平臺申報建設攻堅年、產業空間拓展突破年、管理服務質量提升年”活動,做厚做實制造業當家的“八大攻堅戰”,奮力拼經濟、拼產業、拼項目、拼發展,加快打造千億級國家高新區,積極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高新區實踐。

會議部署,河源國家高新區要強化黨建引領,團結奮斗,在現代化建設中扛牢管黨治黨責任,合力開創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新局面。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定不移地把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要堅持嚴的主基調不動搖,把黨風廉政建設貫穿園區工作始終。要把機關作風建設融入工作日常。要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抓細抓實,推進黨建工作和產業發展效能“雙提升”。要把干部隊伍鍛造好管理好,在重點工作一線培養、考察、使用干部,營造干事創業良好氛圍。

一年之計在于春,砥礪奮進正當時。2023年,河源國家高新區將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強化“主人翁”精神,勇擔使命、鉚足干勁、奮勇爭先,全力推動園區又快又穩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千億級國家高新區和幸福園區,為加快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河源作出高新區貢獻。

大力開展產業集群能級提升攻堅戰

河源國家高新區提出,要堅持產業為魂,大力開展產業集群能級提升攻堅戰。一要聚力培育產業集群。電子信息產業集群要強龍頭、擴賽道,強化骨干企業扶持政策,推動中興、卓翼、美晨等頭部企業穩產擴產;拓寬新賽道,推動上市公司禾望、京泉華等能源電子高成長性項目及配套企業全面投產;推動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產業園加快建設,做大電子信息產業承載平臺和空間;全年力爭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總產值規模突破410億元。食品飲料和水經濟產業集群要增龍頭、擴產能,全力推進碧優選怡寶項目、紫泉華南制造基地落戶動工投產,推動農夫山泉、今麥郎等項目增資擴產;全力推進水經濟產業園建設工作,加快農夫山泉三期、百家鮮二期等項目建設;持續推進孵化基地、熱能蒸汽管網等產業配套項目建設;精準引導預制菜產業發展;全年力爭食品飲料和水經濟產業集群總產值規模突破50億元。機械與模具產業集群要強增長、擴堆頭,支持龍記、歐華穩產達產;著力加快項目建設,推動喬豐、金三維等模具項目以及尚雷仕、龍億達等機械制造項目建設投產;鼓勵引導模具企業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延長產業鏈條;加快實施模具統建廠房、模具加工中心等產業配套項目建設,全力創建省級機械模具特色園區。全年力爭機械與模具產業集群總產值規模突破50億元。

二要竭力支持企業梯度成長。大力實施“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培育計劃和支柱企業倍增計劃,出臺支柱企業倍增計劃和獎勵標準,推動企業提質增效。大力引導園區企業申報專精特新企業,加大擬上市企業培育和支持力度,重點推動藍海米克、金宣發等擬上市名單庫企業積極籌備上市。

三要持續推進“八個一”鏈長制支撐體系建設,推動主導產業提檔升級。

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全年攻堅戰

河源國家高新區提出,要堅持招商為先,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全年攻堅戰。一要提升招商強度。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發展最重要工作,推進春、夏、秋、冬四季招商攻勢,堅持抓重大優質項目不間斷、不停歇、不放松,保持全年攻勢,力爭全年新引進超億元項目40個以上。

二要明確招商重點。大力攻堅大項目,重點聚焦重大產業項目、上市公司、龍頭企業等在高新區布局生產基地,重點引進國人科技、今麥郎天然水、君樂寶乳業、白象食品、味全食品、五礦集團等項目,力爭全年新引進超10億元項目4個以上。著力引進市場占有率高、經濟效益較好、具有核心技術優勢且屬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力爭全年新引進項目5個以上。大力引進補鏈延鏈強鏈項目15個以上,重點引進禾望、京泉華等能源電子行業上下游項目,以及食品飲料、模具抱團項目,以鏈布局來推動主導產業集群化發展。

三要深化招商模式。強化產業鏈條、轉移趨勢、新賽道、新熱點等產業研究,分析上下游頭部企業、“三類500強”、行業隱形冠軍、專精特新企業,在主導產業建鏈強鏈延鏈補鏈方面下功夫。深化駐點招商,緊盯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長三角,重點引進龍頭項目、產業鏈優質企業、上市公司、大型企業。要開展產業鏈招商、以商引商、產業共建等精準專業招商工作,深化深河產業共建招商,深化以資招商、資源協同招商、科技招商,創新資本招商。

四要強化招商體系建設。招商公司要突出“以招商論英雄、以項目論業績、以產業論水平”理念,發揮好績效考核“指揮棒”作用,推動招商引資工作再上新臺階。潤業公司要主動謀劃工業物業招商工作,提高項目收益率和市場競爭力。

大力開展省級主平臺建設攻堅戰

河源國家高新區提出,要堅持競標爭先,大力開展省級主平臺申報建設攻堅戰。一是全力做好主平臺申報工作。積極落實市政府“一號工程”,建立工作小組,堅持每日研究、每周調度,加強與省、市部門的對接溝通,配合市工信局高質量起草主平臺規劃建設方案,力爭納入省重點支持的產業轉移主平臺。

二是全力打造主平臺開發公司。支持潤業公司作為主平臺開發公司,積極爭取省專項資金支持,提前做好融資測算等工作,統籌做好主平臺開發建設和運營管理。

三是全力推動主平臺產業發展。強化主平臺招商“一盤棋”意識,協同源城、東源產業園區積極承接珠三角地區加工貿易轉移,聚焦主平臺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智能裝備制造產業、食品飲料和水經濟產業集群方向,積極做好項目儲備工作。全面梳理園區現有產業項目參加省項目遴選,爭取省財政資金支持。

四是全力完善主平臺配套建設。加快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生活服務設施的規劃建設,引導資金、土地、能耗等資源要素集聚。探索多種開發建設模式,堅持“凈地”標準,加強園區項目用地保障,探索長期租賃、先租后讓、彈性年期等方式供應工業用地,提高地均產出率。

大力開展產業空間突破攻堅戰

河源國家高新區提出,要堅持鼓足干勁,大力開展產業空間突破攻堅戰。一要全力以赴推進跨江融合發展。著力推動征地拆遷、勘探設計、土地平整、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同時持續推進招商工作,加強與國內知名工業物業開發及運營企業緊密對接,積極儲備起步區項目。

二要全力以赴挖掘園區產業空間。全力推進高新區南片區征收工作,加快產業園區用地整治提升工作,繼續深化村集體生產生活留用地參與工業生產建設,力爭盤活20萬平方米以上的工業用地空間。

三要加大力度建設可租可售定制廠房。著力打造“高效集約用地”,加快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產業園一期項目25萬平方米廠房、模具加工中心項目6萬平方米可租可售定制廠房建設,全面完成水經濟產業園孵化基地建設,采取分棟分層租售模式引進優質企業進駐。

四要加強土地使用效能綜合評價工作。指導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各項工作。積極探索新型工業用地開發模式,深化“凈地”出讓模式,使園區產業形式和空間更加符合產業需求。

五要全面加快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水經濟產業園一期項目、高新區產業園南片區、跨江產業園等基礎設施及配套項目建設,切實增強園區經濟發展后勁。

大力開展項目建設提速攻堅戰

河源國家高新區提出,要堅持趕超爭先,大力開展項目建設提速攻堅戰。一要聚焦專班服務保障。由串聯轉為并聯辦理、引辦轉為代辦包辦,要素保障跟著項目建設走。打破現有工作模式,聯合有關部門提前介入,從項目購地、用電協調及聯合驗收等環節實現服務全覆蓋。進一步強化落戶動工、竣工投產兩個服務專班隊伍建設,完善每周會商制度,縮減項目建設投產周期。

二要建立項目建設效能進度陽光化信息化效能監察機制。探索信息化智慧化管理模式,實行項目建設全流程可視化管理。實行實名制,對項目建設管理關鍵環節具體分到每個領導、每個部門、每個負責人,確保每個環節都保持高速運行。落實時效性,規劃作戰圖,以時間倒逼項目建設進度。

三要全面推進比學趕超項目競賽活動。做到服務下沉、人員下沉、緊盯項目,破除阻礙施工的不利因素。學習借鑒先進經驗,部門相互配合提高工作效率。對比競爭,努力營造“爭先恐后、比學趕超、競相發展”的濃厚競賽氛圍。

四要重視解決問題項目建設工作。全面梳理排查并采取有力有效措施,解決園區重大歷史遺留問題項目,推動項目建設步入正軌、早見成效。

五要強化規范化專業化能力建設。推動企業從招商簽約到項目動工全流程各環節辦理時間再提速25%以上。提升項目管理專業化水平,進一步明確項目建設的職責分工、運行機制、進度安排、績效考核等內容。力爭全年新動工項目30個以上,新投產項目25個以上。

大力開展創新協同發力攻堅戰

河源國家高新區提出,要堅持創新驅動,大力開展創新協同發力攻堅戰。一要培育壯大創新主體。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實施高企、科技型中小企業提升行動,加大重點企業培育、科創項目招引、科小企業孵化等工作力度,力爭全年高企存量達130家,增速達12%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達165家,增長10%以上;瞪羚企業達6家,增長50%以上;研發強度5%以上的企業達75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60%,主營業務5億元以上科技企業實現研發機構全覆蓋。

二要提升創新平臺建設質效。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依托區內科創載體和產業基礎,探索創新平臺績效考核制度,推動河源廣工大協同創新研究院、河源市深大灣區研究院、省科學院河源研究院、鵬城實驗室河源節點項目等創新平臺聚焦創新主業,結合產業開展項目合作,加速成果轉化產業化,賦能企業轉型升級。

三要加快建設創新載體。發揮知識產權協同運營中心作用,全力做好國家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試點園區申報工作。依托骨干企業和科研院所建設一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加速器、中試基地、產業化基地等。力爭新型研發機構、國家級和省市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數量實現新突破。推動深河金地創谷等孵化基地提質增效,力爭產業項目投資2個以上,推動加速器產業化科技項目4個,引進孵化項目20家以上。

四要加快制造業人才集聚地建設。出臺人才強區工作方案,促進人才的能力和研究成果向企業轉移釋放。強化校企人才培育合作,加快科創高層次人才和人才團隊集聚,努力打造全市制造業人才集聚地。力爭實現“雁歸源”人才、候鳥型人才、高學歷人才、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才、高技能人才、領軍人才等各類人才集聚增長。

五要推動國家高新區爭先進位。堅持細化各項指標構成,加強分析監測,補短板、強優勢,力爭2023年排名再進4位以上。

大力開展國企改革攻堅戰

河源國家高新區提出,要堅持深化改革,大力開展國企改革攻堅戰。一要明確國企定位功能。潤業公司要打造成為園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主要平臺和高新區優質資源的經營平臺,主攻園區基礎設施開發建設、投融資、資產運營。招商公司要打造成為園區招商引資和產業孵化引導及投資的主平臺,主攻招商創投、創新創業孵化育成。開發公司要打造成為園區服務管理的主平臺,主攻園區城市管理、機關后勤保障等服務管理。

二要強化國企管理機制。建立投決會議事機制,健全完善績效管理、監督管理、薪酬管理等制度,全面激發國企發展活力。完善落實三大區屬國企審計監督和內控機制,馳而不息推動國企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工作。四個“幫促評考”工作小組要加強運作,進一步幫助潤業公司做好園區開發建設、市場化運作、風險化解、廉政內控等工作。

三要強化國企工作目標。潤業公司要積極參與市場化開發,持續建設運營好物業管理出租、停車場、會議中心等場館設施,實現資源價值最大化。要積極開展投融資工作,加快拼搶實施分布式光伏、充電樁等業務,推動國企統建廠房租售運作,實現市場化收益。招商公司要發揮政府引導基金的撬動作用,培育發展市場化股權投資基金,研究成立招商投資產業引導基金,管理使用好園區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產業投資、產業引導等基金,推動資本招商。開發公司要進一步推動各項工作透明化、陽光下開展,適時盤活安置點資產。

四要強化國企工作要求。全面實施精益化管理,在把好經營源頭、加強過程控制、提高理財水平和強化合同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全面實施市場化運作,提高“自我造血”功能。全面實施效益化經營,規范投融資管控,著力抓好存量資產的清理盤活,市場化新投資、新項目要全部成為有效資產、優質資產,真正做強企業。

五要強化國企風險防范。強化金融債務風險防控專班動態運作,強化工程建設領域風險管理,加快派駐紀檢組進駐國企,積極防范化解廉政風險,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和成效。

六要強化國企隊伍建設。以黨建為引領,積極探索黨建工作新載體、新路徑、新平臺,強化國企高質量發展政治保障。優化班子結構,著力打造一支懂經營、善管理、思維活、素質高的企業家隊伍。建立完善人才機制,為人才提供干事創業的舞臺。

大力開展產業環境提升攻堅戰

河源國家高新區提出,要堅持優化服務,大力開展產業環境提升攻堅戰。一要繼續深化網格化管理服務。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健全完善“黨建+網格化”管理模式和網格“五個一”組織架構,重點抓好企業服務、安全生產等工作。探索各種“網格化+”工作模式,推進人員下沉、力量下沉、服務下沉,做到“大事小事一網兜起”。

二要加快推動在產企業服務全覆蓋。推動部分區級優惠政策“免申即享”。建立健全政務服務代辦機制,落實企業服務工作考核機制,解決好企業招工難、融資難等重點難點問題,全方位提升服務效能。

三要全力提升政務服務效率和打造文明示范窗口。提高辦事效率,深入推進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全市通辦服務。優化窗口服務質量,推行延時、上門、免費速遞等個性化服務,積極打造依法行政、文明規范、熱情服務的文明示范窗口。

四要勇于突破,打通堵點難點。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經驗,提升工業項目“拿地即開工”覆蓋率,開展企業創新積分制工作,精準扶持企業創新發展。

五要全力打造綠色園區、幸福園區。持續推動國家級綠色園區建設,穩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持續完善園區配套,加快提升特色休閑街區、公交線路、新能源充電樁站點、學校、醫療等設施建設和配套水平,形成高新區綠美產業家園品牌。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深化“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工作機制。

六要切實保障安全穩定大局。嚴格落實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措施,做好安全生產工作,強化金融債務風險防范,做好安保維穩和社會穩定工作,全力維護園區大局安全。

■組稿:本報記者 鄧燕琴 特約記者 聶燕民 李曉 張立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