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 跑出發展加速度 不忘初心 譜寫時代新篇章
■江東新區召開專題會議部署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
■2020年6月,江東新區臨江鎮因暴雨受災,黨員干部在轉移被困群眾。
■江東新區臨江鎮設立黨員先鋒崗開展疫情防控,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筑牢農村疫情防線。
■江東新區古竹中學黨支部組織黨員開展“重溫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黨史學習教育主題活動,重溫入黨誓詞。
■江東新區古竹鎮下洞村婦聯執委發動婦女力量宣傳防疫知識,堅持黨建引領,聚巾幗之力。
核心提示
東方風來滿眼新,潮起正是揚帆時。開啟無人機,從江東新區城市起步區的最北端一路向南:從塔吊林立的江東濱江新城建設現場,再到施工繁忙的贛深高鐵河源東站綜合交通樞紐項目;從給臨江鎮桂林村帶來財富的“桂林三寶”(土雞、土雞蛋、土榨花生油)生產基地,再到古竹鎮雅色村五彩繽紛的果園……一幕幕場景,訴說著江東新區不斷奮進的發展歷程,記錄著江東新區的不懈拼搏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奮斗。
大海航行靠舵手。在我市加速“融深”“融灣”的歷史機遇期,新區要如何把握正確的航向,才能進一步激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一江春水”,讓環境越來越生態宜居,百姓的生活越過越有滋味?
黨的基層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江東新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立足新時代新戰略新要求,精心謀劃基層黨建工作,筑牢基層戰斗堡壘,并通過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征地拆遷、產業項目發展等工作,進而全面推進各項事業發展。
【依托“紅色導航”】 黨建引領筑牢基層戰斗堡壘
江東新區于2014年5月20日掛牌成立,是省委、省政府批準成立的粵東粵西粵北12個新區之一,面積434平方公里,轄城東街道、臨江鎮、古竹鎮。江東新區地處河源未來城市發展的核心區,從成立之日起,就肩負著引領河源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歷史使命。
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黨建的“導航儀”作用。近年來,江東新區認真梳理總結黨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成功的經驗做法,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扎實推進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目前,江東新區共有基層黨組織242個,其中黨委7個、黨總支部29個、黨支部206個;共有黨員3493人,其中正式黨員3409人、預備黨員84人,基層戰斗堡壘堅強有力。
在此基礎上,新區通過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積極開展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以“黨建+互聯網”為抓手,大力推進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深走實。
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高標準打造黨史學習教育主題館,組織全體黨員干部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及百年黨史。開展送學上門活動,為武警官兵、行動不便的老黨員等贈送《中國共產黨簡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等書籍,打通黨史學習教育“最后一米”。
積極開展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制作黨史教育片《新城崛起的拓荒牛》和黨史微視頻《江東紅》,全力做好“七一勛章”人選提名、“兩優一先”人選推薦和“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頒發工作。
深入推進智慧黨建。以“黨建+互聯網”為抓手,深入推進智慧黨建工作,在全市率先實現“黨建為村”村(居)全覆蓋,注冊村民1.37萬人、黨員1145名,活躍度穩居全市第一,推動黨建工作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對各領域的基層黨組織進行分類管理和培訓,實現黨員學習覆蓋率達100%。
此外,新區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扎實推動各級各領域黨組織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為基層黨組織“加磁”,激發了“有溫度、聚人氣”的黨群磁場效應。如扎實開展農村黨建工作,在全市率先完成村(社區)“兩委”換屆,扎實開展創建“模范機關”工作,扎實推進非公企業黨建“雙同步”工作;開展黨建品牌創建活動,在各領域推出一批基層黨建示范品牌,打造的以東環學府社區為主體,國家稅務總局河源江東新區稅務局、碧桂園集團共同參與的政社企黨組織“三聯共建”示范點入選河源市首屆十大基層黨建示范品牌。
【發動“紅色引擎”】 激活“新動能”跑出“加速度”
走進江東新區臨江鎮光凹村,倚著農舍庭院的幾張桌椅,觀賞著村民家門口翠綠油亮的“小菜園”,悠閑地喝口濃茶,大家的話匣子就都打開了。“能有現在的生活,要感謝經常來幫助我們清理環境的黨員志愿者們。”談起最近的生活,村民凌勝光的臉上滿是笑意,“他們真的是為大家辦了很多實事,村里的環境干凈整潔了,污水問題也解決了。現在生活在光凹村,感覺和在城市里生活沒太大區別。”
涉淺水者得魚蝦,入深海者獲蛟龍。近年來,江東新區牢牢抓住基層黨建工作的牛鼻子,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征地拆遷、產業項目發展等工作,為新區打造撬動河源未來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平臺,推動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建設凝聚磅礴力量。
以黨建為引領,抓好黨建助推鄉村振興。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作為鎮(街)黨(工)委書記述職評議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積極探索壯大村集體經濟有效路徑和城郊型農村發展之路,初步形成以雅色村為代表的“村集體與社會資本共同撬動模式”、以桂林村為代表的“三產融合發展模式”、以雙坑村為代表的“電商特色產業模式”,“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工作有序推進。
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提高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大力抓好黨史學習教育,把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通過設立黨員示范崗、劃定黨員責任區等方式,引導黨員干部在征地拆遷、鄉村振興、掃黑除惡等領域攻堅克難、沖鋒在前。建立黨員先鋒崗、責任區,推行設崗定責、承諾踐諾,開展“黨員聯系農戶陽光行動”,鼓勵黨員立足本職、擔當盡責。
夯實基層保障工程,健全資金保障制度。健全以財政投入為主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制度,落實村干部待遇、正常離任村干部生活補貼、村級組織辦公經費、服務群眾經費等資金。
完善硬件設施建設,強化基層黨建“主陣地”。深化農村黨群服務中心實體化功能化建設,投入1000余萬元,對年豐村、雅色村、雙坑村等黨群服務中心進行了易址新建,對其余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按照統一標準進行建設,完善鎮(街)黨校硬件設施建設,設立鎮(街)黨校分教點,有效發揮陣地組織作用。
強化激勵關懷機制,關心關愛基層黨員干部。拓寬村干部考錄公務員、競聘事業編人員的渠道,大力發揮政策的激勵效應,形成良性循環的制度機制,吸引更多優秀人才返鄉。定期開展慰問活動,精準關懷幫扶老黨員、困難黨員和長期承擔急難險重任務黨員,落實有關撫恤政策。
【點亮“紅色燈塔”】 讓黨建之光持續照亮廣闊天地
“我正在東環學府社區黨群活動中心健身娛樂。這里不僅免費提供很多健身器材,還為群眾帶來了豐富的文化體驗,提升了群眾的健康生活品質。”6月6日,城東街道的東環學府社區黨支部書記楊涼在“黨建為村”平臺上分享他在黨群活動中心打乒乓球和練毛筆字的照片,幾個小時的時間里就引來了61位市民的關注,大家紛紛點贊。
據了解,自“黨建為村”平臺上線以來,城東街道東環學府社區綜合運用平臺內黨務、居務、商務、服務、事務等功能,架起黨員干部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連心橋”,讓社區更和諧,居民更幸福。這也是新區健全黨建工作長效機制的積極探索。
黨組織建設千頭萬緒、任務繁重,抓住了重點就抓住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未來,新區黨建工作的重點和方向在哪里?如何在黨建工作上謀長遠之計,行固本之舉?
匯聚人才活水,才能為黨員隊伍注入澎湃而持續的發展活力。2018年以來,新區共發展黨員202人,其中35歲以下的年輕黨員占比約85%,為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現如今,江東新區正結合黨員隊伍實際情況,在“提門檻、嚴程序,調結構、重培養,嚴考核、強管理”上下功夫,不斷改善黨員隊伍結構,提高黨員隊伍綜合素質。
同時,江東新區正積極謀劃新一輪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重點打造智慧黨建平臺、紅色村黨建示范工程,突出黨建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提高黨員集中培訓質量、加強黨員教育陣地建設等工作。這將更好堅持和發揚之前的好經驗、好做法,把基層黨組織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未來,江東新區將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要地位,不斷豐富黨員教育載體,持續鞏固和拓展主題教育成果,謀劃并開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動,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把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作為新區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任務書、施工圖,緊扣主題主線,抓住關鍵重點,全面提高新時代黨的建設質量和水平,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加大黨建示范品牌創建力度,全面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充分彰顯品牌示范效應,促進新區黨建工作再上新臺階。
■組稿/攝影:本報記者 雷宇爍 張平 特約記者 俞俊翔 通訊員 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