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東源縣

低空翱翔展新姿 東源經濟譜華章

——東源“低空經濟”從場景創新到全產業鏈的立體突圍之路

2025-06-26 10:45:24 來源:河源日報

04044f28223c55f66a639b4754e7c8ec_hyrbs0626004_001_01_s.jpg

■五一假期,萬綠湖風景區正式推出3條低空觀光航線,讓游客從高空俯瞰“翡翠湖光”。

本報記者 肖斌 攝

801818c35bf7ccd8372ad9d482a7c38b_hyrbs0626004_001_02_s.jpg

■6月22日下午,東源縣柳城鎮萬綠智慧無人農場,開展無人機進行雜交稻制種機械化播插應用示范,屬國內首創。

8b5c7f030995f1d288bb7f2ef4628b80_hyrbs0626004_001_03_s.jpg

■萬綠湖風景區低空觀光航飛項目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體驗

本報記者 肖斌 攝

2332570800d5636c5b57b13344603662_hyrbs0626004_001_04_s.jpg

■東源仙塘河源暢飛無人機飛行基地已成為東源低空經濟人才的“孵化搖籃”。

60f92da2faa2b4873f0d492b50e74946_hyrbs0626004_001_05_s.jpg

■1月20日,東源縣舉行低空經濟簽約儀式,縣政府與鵬有(深圳)飛行科技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推進機制。

核心提示

近年來,東源憑借低空經濟的破局之勢,正以“空中視角”重構經濟發展坐標系,在“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轉化中開辟出一條新路徑。

從1月20日低空經濟戰略合作協議簽約時的“振翅欲飛”,到5月1日萬綠湖直升機觀光項目實現“首飛告捷”,再到仙塘鎮無人機飛行基地完成“人才筑基”——東源縣以場景創新為戰略支點,錨定萬綠湖低空文旅體驗、柳城智慧農場應用、仙塘無人機培訓基地三大核心抓手,構建“水陸空協同”的立體發展布局,全面撬動低空經濟全產業鏈加速成型,奮力書寫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低空經濟答卷”。

萬綠湖低空文旅:

370平方公里湖面的空中經濟革命

五一假期,搭載新質生產力基因的“萬綠壹號”“萬綠貳號”直升機攜彩煙騰空而起,標志著粵東西北地區首個“湖泊+低空經濟”新質生產力應用場景落地。

據統計,五一假期,萬綠湖風景區共接待游客18.7萬人次,同比上升31%,旅游收入約6000萬元。其中,低空觀光飛行共接待游客約2800人次,收入約50萬元,有效帶動輻射東源縣和周邊旅游、住宿及餐飲增長。

這場“空中視角”的革新,不僅讓游客以全新維度領略“萬山成一綠,萬綠成一湖”的壯闊景觀,更開創了東源低空經濟“以文旅破題、以場景引流”的發展范式。

“很多年沒回來看萬綠湖,坐直升機的體驗超乎想象,不僅沒有恐高的感覺,還能以全新視角領略萬綠湖的青山綠水,高空視野下的景色太震撼了。”游客張女士的感嘆,道出了低空文旅項目對傳統景區的賦能邏輯。

萬綠湖低空文旅的意義,遠不止于一個網紅打卡項目的落地。在東源的戰略規劃中,這一項目是構建“低空經濟產業生態圈”的關鍵一環。

為激活環萬綠湖低空經濟潛力,東源縣攜手鵬有(深圳)飛行科技等14家低空領域頭部企業,共同組建河源市萬綠湖低空經濟發展有限公司。以萬綠湖低空星艦基地為戰略核心,規劃在周邊6個鎮布局樞紐站點,通過構建空中交通網絡,將分散的旅游資源串聯起來。

今后,東源將聚焦低空文旅體驗、農特產品物流運輸、政務巡查監管、農林智能植保、應急救援保障及交通接駁等多元化場景,從環湖區域起步,逐步向全域拓展延伸,全力打造水陸空協同發展、產業與城市深度融合、生態與經濟共生共榮的低空經濟產業生態圈,持續放大全域協同發展的效能。

柳城智慧農場:

萬畝農田上的低空農業革命

在東源縣柳城鎮下壩村,一片萬畝農田正上演著“空中農業”的科技奇觀。作為全省規模最大的水稻無人智慧農場,該基地通過“無人農場+水稻芯片”雙核驅動,不斷激發鄉村活力,實現耕、種、管、收全流程無人化作業,水稻綜合機械化水平達72.9%。

每到農時,無人駕駛水稻直播機、點射播種機與收割機組成的“鋼鐵軍團”有序作業。單臺植保無人機一天作業面積達500畝,人工一天噴藥面積僅為4—5畝;2000畝稻田的撒肥任務,無人機4天即可完成,且施肥均勻度遠超人工。

多光譜無人機在農作物生長監測方面同樣表現卓越。它通過圖像識別與分析技術,能為農作物生長狀況生成專屬“處方圖”。據技術人員介紹,多光譜技術主要是通過拍攝植物體內葉綠素,依據葉片反饋的葉綠素含量高低判斷作物長勢,再將數據傳輸至無人機進行變量施肥,實現缺肥區域精準補施、肥足區域減量施用。

這套智能監測體系僅需1小時即可完成2000畝農田的長勢分析,而傳統人工巡查幾乎無法實現。目前,萬綠智慧無人農場農業服務隊已配備植保無人機30架,廣泛應用于播種、巡田、植保、運輸等農業生產全流程。2024年已在全市完成3.8萬畝農田作業,成為東源“低空經濟+農業”發展的典型樣板。

仙塘無人機基地:人才筑基的低空經濟“孵化器”

在東源縣仙塘鎮糖巢創客社區,一片占地近6000平方米的河源暢飛無人機飛行基地正成為低空經濟人才的“孵化搖籃”。

人才是發展低空經濟的重要支撐。在河源暢飛無人機飛行基地,教練員正悉心指導學員進行無人機駕駛訓練。位于東源縣仙塘鎮糖巢創客社區的河源暢飛無人機飛行基地今年1月落戶,主要開展中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操控員執照培訓考證、無人機競技賽事、無人機科普教育和低空經濟商業應用服務。

截至目前,該基地已順利完成三批學員的無人機訓練培訓工作,為無人機執法、巡檢、應急救援、農業植保、吊運等領域提供了專業的人才服務保障。

河源暢飛無人機飛行基地負責人陳仕平說,目前該基地基本完成建設并投入試運營,配備了飛行訓練區、模擬飛行中心等多個功能區域和無人機指揮車。未來,該基地將結合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需求,加強與政府部門、高職高專院校的合作,在低空經濟場景方面拓展教培、競賽、研學、科普教育和無人機等多元化應用場景,為河源低空經濟發展助力。

這個集“培訓考證+競技賽事+商業應用”于一體的綜合性基地,不僅填補了東源低空經濟人才培養的空白,更構建起“人才支撐產業、產業反哺人才”的良性循環。

產業筑基:低空經濟“硬支撐”與“軟環境”

東源低空經濟的快速崛起,絕非偶然。在三大場景落地的背后,是東源縣多年積累的產業基礎、區位優勢和政策支持構成的“組合拳”。這種“硬支撐”與“軟環境”的協同發力,為低空經濟的“起飛”提供了堅實保障。

東源縣工業園作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形成先進材料、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等三大主導產業,規上總產值從2022年的119.8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138.1億元,占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的56.6%。其中,先進材料產業今年有望突破“百億級”大關。這種產業集群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了關鍵支撐——園區內的精密加工企業可生產無人機外殼、電機等核心零部件,電子信息企業可提供導航芯片、傳感器等關鍵元器件,高端裝備制造企業可承接無人機整機組裝業務。

在今年1月的簽約活動上,東源縣政府與鵬有(深圳)飛行科技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同時推動鵬有(深圳)飛行科技有限公司、東源縣國投集團與14家低空領域頭部單位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推進機制。

鵬有(深圳)飛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曹躍對此深有感觸:“東源擁有國家5A級旅游景區、華南第一湖萬綠湖,與廣州和深圳交通便捷,基礎設施完善。同時,東源縣高瞻遠矚,提前謀劃布局低空經濟產業,相信在東源發展低空經濟前景廣闊,大有可為。”這種產業配套能力,正是東源吸引低空經濟頭部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破局基層治理:“天空之眼”繪就智慧縣域新圖景

當無人機搭載AI大模型化身“空中巡查員”,當低空起降點織就立體交通網,東源縣正以低空經濟為筆,在城市治理的畫卷上書寫創新篇章。

2月21日,一場“天空革命”在東源仙塘鎮悄然啟幕。東源縣仙塘鎮政府聯合縣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中國移動河源分公司,成功部署無人機自動機場并接入DeepSeek大模型,依托中國移動云智算底座,打造DeepSeek+“5G-A”低空智慧綜合指揮平臺。這一“算力+算法+數據”三位一體的智能中樞,為基層治理裝上“最強大腦”,開啟了縣域智慧治理的全新賽道。

在“兩違”治理這一基層治理頑疾上,該平臺展現出驚人實力。通過AI與多時相影像數據深度融合,系統運用測繪圖斑套合、時態對比、影像疊加分析等前沿技術,如同擁有“時光回溯”能力,精準識別地形地貌的細微變化。一旦發現疑似“兩違”線索,AI算法即刻觸發智能預警,從源頭阻斷違法行為,巡查效率與精準度實現質的飛躍。

以萬綠湖為核心,東源全域低空經濟發展按下“加速鍵”。依托VOD模式,全縣構建起“1+1+2+7+N”低空起降基礎設施體系:1個指揮中心統籌全局、1處測試場孵化技術、2處飛行營地激活場景、7處空中客運樞紐串聯城鄉、N個起降點覆蓋全域。震有科技、鵬有飛行等14家低空領域頭部企業紛紛入駐,共同打造粵贛交界區域低空經濟示范高地。

這場低空變革正從多維度重塑城市治理格局。在交通領域,東源結合鄉鎮中心、人流集散地,設置客運起降點,保障每個鄉鎮不少于一個起降點。七大客運樞紐聯動20個大型起降點,覆蓋所有鄉鎮,構建低空客運交通站點體系,大大縮短東源縣全域各鎮之間的交通時間,并破解萬綠湖周邊交通困局;在應急管理方面,東源優先選擇一級消防站布置3處大型應急救援起降點,并在地災易發、地形深入且救援物資運輸困難區域布置42處臨時應急救援起降點,3處大型應急救援起降點與42處臨時點位構筑起“空中生命線”,實現全域救援無縫覆蓋;在基層監管層面,政務飛行起降點依地形與監管需求科學布局,無人機高頻次巡航,讓隱患問題無處遁形。

從智慧中樞到立體網絡,從技術創新到場景落地,東源正以低空經濟為引擎,驅動城市治理向數字化、智能化、高效化加速轉型,為縣域高質量發展提供“低空樣板”。

■策劃:張松新 ■統籌:李成東 張小龍 黃仲明 曾科

■組稿:本報記者 李成東 田紅秀 楊堅 特約記者 藍天明 張小建

通訊員 陳浩 傅澤彪 陳振敏 修碩

■攝影(除署名外):本報記者 楊堅 ■稿件統籌: 李成東

    上一篇:美力覺醒 活力迸發
    下一篇:沒有了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