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萬平方米土地上的暖經濟
——東源糖巢如何孵化鄉村創業夢
■仙塘糖巢創客社區不但吸引了一批有志年輕人入駐創業、就業,而且成了東源乃至河源年輕人時尚潮玩的聚集地和市民網紅打卡之地。
本報記者 楊堅 攝
核心提示
在東源縣仙塘鎮,有一個充滿創新與活力的地方——糖巢創客社區。這里不僅是河源首個鄉村創客社區,更是全市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地標。
自去年8月運營以來,糖巢創客社區以其獨特的魅力和無限的潛力,吸引了眾多鄉村創客在此創業、就業,成為年輕人時尚潮玩的聚集地。
在這個充滿溫情與夢想的社區里,發生了許多感人的故事,每一個細節都散發著溫暖的氣息。
社區大姐徐彩儀:43年鄉鄰情織就暖心網絡
“社區兩輛破舊的拉貨車,已經在主干道邊停放了一年多時間,找車主談過好多次,他就是不愿意處理。”糖巢農文旅(河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盈說,因為他們不是本村人,許多事情不好處理,幸虧社區有一位熱心的徐大姐,很多事情都靠她出面解決。
李盈口中的“徐大姐”,名叫徐彩儀,她在糖巢創客社區所在地——紅光村生活了43年,不僅是糖巢創客社區黨齡最長的黨員,還是該社區的“紅人”。
“我知道他喜歡喝酒,而且有一個兒子沒成家,所以就拎了一桶自家釀的黃酒,坐下來跟他拉家常。不到一個小時,問題就解決了。”聊起這件事,徐彩儀笑著說,一提到以后會影響他兒子找對象,他馬上就同意把停放在路邊的破舊小貨車拉走。
熱心、勤勞、樸實、善良,是徐彩儀留給大家最深的印象。認識她的人都知道,自從她嫁到紅光村以后,一個人撐起整個家。她笑著說,“為了貼補家用,賣菜都干了10多年,挑著擔子走遍仙塘鎮的大街小巷。”
“我們都是糖巢創客社區的受益者,理所當然要為社區做點事情。”雖然前段時間徐彩儀生了一場大病,但協助社區的工作卻沒有停下來。她說,“我老伴現在在社區當保安,社區還扶持我們家開起了飲品店,我為社區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是應該的。”
在該社區生活了40多年的徐彩儀,算是社區里行走的“活地圖”。去年社區改造時,有商戶嫌施工噪聲大要罷租,徐彩儀揣著剛蒸好的艾粄上門:“你看這青磚房改造成民宿多漂亮,以后游客來了,你家釀的糯米酒不愁銷路咯。”她掰著手指頭算收益,眼角的皺紋笑成月牙,商戶看著她圍裙上沾的面粉,火氣頓時消了大半。
糖巢創客社區運營團隊的人總是說,“有徐大姐在,我們就放心了!”徐彩儀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社區精神,她的善良和熱心讓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溫暖。
創客李淵:客家美食里的“雙向奔赴”
“來,嘗嘗我新做的無糖艾草饅頭,剛出鍋的!”在“客+李記傳統食品”店里,店主李淵掀開竹蒸籠,熱情地拿出新產品,讓大家品嘗。
“客+李記傳統食品”店位于糖巢創客社區的創客大道,店主李淵是一位返鄉青年。他憑借著對客家傳統美食的熱愛和執著,在糖巢創客社區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舞臺。
李淵的故事要從糖巢創客社區組織的“夢啟糖巢”鄉村創客創業大賽說起,當時他抱著增加曝光量、宣傳自家小吃的想法報了名。
令他出乎意料的是,創業項目從170個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大賽一等獎。“我獲得了3萬元的獎金,并享受到了糖巢創客社區的入駐優惠政策,成為首批注冊并落戶糖巢創客社區的商家之一。”李淵說,在比賽過程中不僅結交了許多優秀的創客,最重要的是學到了系統的創業知識和運營模式。
“原本是打算在糖巢創客社區開一家分店,沒想到現在這里的生意比市區店還要好。”李淵說,能有今天的成效,是因為一路走來遇到太多熱心人。
創業成功后,李淵并沒有忘記初心,堅持免費教學,積極參與社區公益活動。晚上空閑的時候,他店里的廚房就會變為教室,案板上擺著糯米粉、艾草葉,十幾把小馬扎圍坐得滿滿當當。“捏粄要像抱娃娃,手勢得柔。”李淵手把手教當地村民做點心,袖口常沾著面粉。上個月,有位學員帶著自制的豆粄去市集賣,賺了第一筆零花錢,特意給李淵送來一籃土雞蛋。“她非要塞給我,說這是‘出師禮’。”李淵笑著說。
除了免費教學,李淵還把糖巢創客社區當家,把這里的村民當成家人。
在李淵的訂單本上,密密麻麻記著村民的供貨信息:“張叔家5只土雞”“李嬸家20斤芥菜”“劉姐家10斤艾草”……
李淵說,“店里的食品原材料基本都是從本地村民那里采購的,還會幫助村民銷售家禽、蔬菜,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幫助村民增加一點收入。”
這里的村民淳樸好客,他們更是把李淵當成自家人。經常叫李淵去家中吃飯,有時候還會上門送雞湯、新鮮蔬菜等。這些看似小事,卻溫暖著糖巢創客社區創業打拼的人。
運營團隊:共同書寫鄉村振興溫暖篇章
“這次去浙江學習,機會難得,一定要好好珍惜,認真學習別人的好經驗、好做法,回來跟大家分享。”6月5日,糖巢農文旅(河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盈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劉潔瓊,叮囑她要好好學習。
辭職回家創業的劉潔瓊是糖巢創客社區的外來媳婦。她說,“運營團隊的每一位工作人員都特別熱心,從扶持我家開飲品店以來,經常給我們出點子,一起商量如何把飲品店做好,他們真的是紅光村的福星。”
運營團隊深知創客們的不易,因此他們總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每當創客們遇到什么問題時,運營團隊的人總是會第一時間出現,為他們提供解決方案和資金支持。在他們的幫助下,許多創客成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在去年首屆“夢啟糖巢”創業大賽上,李淵的客家艾粄項目拿了一等獎。頒獎當晚,運營團隊連夜幫他對接了南園古村的民宿供貨渠道。如今,他的小店月營業額比市區老店高出25%。
除了幫助創客們解決問題外,運營團隊還積極構建文化體驗“新場景”,推動社區從“舊圩鎮改造項目”升級為“城鄉融合示范樣板”。他們深度挖掘客家文化、東江生態等資源,策劃了一系列線下活動,如“東江詩會”“客語音樂節”等,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參觀游玩。
今年五一假期,社區舉辦首屆客語音樂節,舞臺下坐滿了村民和游客。運營團隊擠在后臺吃盒飯,他們嚼著盒飯,嘴角沾著米粒,眼里卻閃著光。
在這些活動中,村民們的參與熱情十分高漲。他們紛紛拿出自家的特色農產品來展示和銷售,吸引了不少游客的駐足和購買。運營團隊還特意為村民們設置了一個“鄉村美食體驗區”,讓他們能夠現場制作和售賣自家的美食。
據統計,五一假期,糖巢創客社區共吸引超3萬人次,營業額達26萬元。
糖巢創客社區占地12萬平方米,社區整合了鄉村創客、文創、美食、休閑度假等多元化業態,以時尚休閑、創客潮玩、創意文化為定位,融合商業服務、集市貿易、文化休閑等多元功能,致力打造構建城鄉融合發展的全新樣板。截至目前,共培育240名創客,吸引19個創新項目入駐,提供約170個就業崗位,預計每年可帶動3000萬元旅游消費收入。
糖巢創客社區的發展不僅為創客們提供了一個實現夢想的平臺,更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該社區,記者看到了一個個普通人的奮斗與堅持,感受到了一個個溫暖人心的故事。
徐彩儀用善良和熱心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社區精神;李淵用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愛心和責任;運營團隊用貼心服務和無私奉獻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擔當和使命。他們的努力和付出讓糖巢創客社區成為了一個充滿溫暖和關愛的地方。
在這個社區里,村民們不僅找到了歸屬感,還找到了一個能夠展示才華和價值的舞臺。他們與創客們、運營團隊一起攜手共進,共同書寫著鄉村振興的溫暖篇章。
■組稿:本報記者 田紅秀 李成東 楊堅 特約記者 藍天明 張小建 通訊員 肖園 ■統籌: 李成東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