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以茶興業繪就富民新圖景
深耕一片綠葉 成就一大產業
■東源縣曾田鎮的上仙湖茶園,一片綠意盎然,宛如一幅山水畫卷。本報記者 楊堅 攝
■東源縣藍口鎮礤頭村的碧湖山生態茶園錯落有致,綠意蔥蘢。 本報記者 楊堅 攝
■東源縣康禾鎮仙坑村的康禾茶種植基地,茶樹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生機勃勃。 本報記者 黃贊福 攝
■市級非遺綠茶制作技藝(仙湖茶傳統制作技藝)傳承人曾云科,在茶坊內專注地進行手工揮干工序。 本報記者 星海 攝
■東源縣葉潭鎮饒嶂茶葉種植基地 本報記者 黃贊福 攝
■在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東源館內,游客們饒有興致地品嘗“柳上美人”品牌的“以花之茗”花茶系列與“鴛鴦掛耳”茶咖系列。 本報記者 楊堅 攝
■在東源縣柳城鎮的“柳上美人”茶園內,工人手持輕便的無刷電動采茶機忙碌著,相較于傳統的人工采摘方式,機械采摘可降低成本約30%。 本報記者 楊堅 攝
■薄霧輕籠,云霧繚繞的東源縣上莞鎮仙湖村萬畝優質茶葉基地里,茶農們正在采摘春茶。 本報記者 黃贊福 攝
自古香茗出深山,好山好水出好茶。
東源縣地處丘陵地帶,非常適合茶葉種植。東源種茶歷史悠久,已達千載有余,是清朝朝廷茶葉貢品的主要產區。茶葉主產區位于華南第一大人工湖——萬綠湖周邊,茶樹大多種植于海拔800-1000米的云山霧海之中。東源憑借獨特的土壤、氣候、品種,以及對技藝與文化傳承的堅守,孕育了眾多品質卓越的茶葉產品。
目前,東源縣茶葉種植面積6萬多畝,年產茶葉約2700噸、產值近12億元,共培育130多個茶葉品牌,包括上莞鎮的仙湖茶、藍口鎮的礤頭茶、柳城鎮的“柳上美人”、康禾鎮的康禾茶、澗頭鎮的石坪茶等。其中,“東源仙湖茶”“康禾茶”已經成功注冊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東源仙湖茶”已成為東源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一張亮麗名片。
近年來,東源立足綠色生態優勢,秉持“萬綠仙湖,千年貢品”理念,把茶產業作為實施“百千萬工程”的富民特色產業,以“東源仙湖茶”區域公用品牌為抓手,按照“提品質、創品牌、擴規模、增效益”的思路,深入開展“茶產業提質增效”行動,出臺了《東源縣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2023-2025年)》等政策文件,積極構建“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品牌體系,加快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政策與技術創新的加持下,東源茶產業發展風生水起,迸發出強勁的新質生產力,仙湖茶葉基地優化升級并向茶文化生態旅游方向轉型發展,逐步形成“茶業+旅游業”的生態農業發展模式,有力推動了產業融合發展,“小葉片”成為上莞、曾田、柳城、康禾、藍口、葉潭、澗頭等鄉鎮農民增收致富的“大產業”。
東源茶產業摘取了一批國字號牌匾:東源縣仙湖茶鄉旅游精品線路入選“2023全國茶鄉旅游精品線路”(是全國40條入選的精品線路之一);東源縣仙湖山生態茶園成功入選國家地理雜志·國茶地理“中國大美茶山”年度榜單;東源縣仙湖茶園旅游區獲評“國家3A級旅游景區”;在2024中國好綠茶大會暨第16屆貴州茶產業博覽會上,“東源仙湖茶”入選“中國好綠茶地圖”(并被授予“中國好綠茶大會推薦區域公用品牌”);在2024第三屆寶船國際茶文化節(香港)東源入選“中國十大茶旅目的地”(是廣東唯一一個入選的縣)。
■策劃:張松新
■統籌:李成東 張小龍 黃仲明 曾科
■組稿:本報記者 田紅秀 李成東 楊堅
特約記者 藍天明 張小建 通訊員 蘇道華 陳振敏 傅澤彪
■稿件統籌:李成東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