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東源縣

東源縣司法局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踐行司法為民 彰顯法律溫度

2021-08-23 10:28:28 來源:河源日報

■5月31日,東源縣司法局聯合多部門開展以“典亮法治營商路、法企共建促發展”為主題的“學黨史,跟黨走,我為群眾辦實事”送法進企業活動。

■3月26日,東源縣司法局聯合多部門開展以“關愛成長、法治護航”為主題的送法進校園活動。

■受法律援助群眾向東源縣司法局贈送錦旗以表謝意

■5月25日,東源縣司法局與縣普法辦進社區開展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為主題的東源縣一村一(社區)一法律顧問法治宣傳活動。

■東源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通過實施服務能力和水平提升工程打通窗口服務群眾“最后一米”,積極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核心提示

出臺便民利民措施8條;

累計開展法治宣傳教育10余次,使廣大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法律服務大餐;

累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512宗,調解成功508宗,調解成功率達98%……

這組數據,是今年以來東源縣司法局扎實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和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成績單。

今年以來,東源縣司法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扎實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和黨史學習教育,突出“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主題,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強化宗旨意識,提升為民服務能力,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上率下辦實事

用心用情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從205國道進入東源縣柳城鎮赤江村,村道兩旁設置的法治宣傳標牌、路燈柱上懸掛的法治宣傳刀旗等非常顯眼。短短幾年時間,赤江村從昔日的貧困村蛻變成文明村,這一巨變的背后是東源縣司法局用心用情用力傾情幫扶的結果。赤江村是東源縣司法局掛鉤幫扶村和該局黨組書記程春華直接聯系服務群眾(下稱“直聯”)掛點村。近年來,該局累計投入100多萬元幫扶資金,新建了村黨群服務中心、普法圖書室,籌資建成了運動休閑廣場、普法宣傳欄等,大力開展法治、禁毒等宣傳,赤江村連續多年犯罪率、吸毒率均為零,被評為縣文明村。目前,該村正在實施“雪亮工程”,在村內9個部位安裝18個高清攝像頭,進一步提高群眾的安全感。

除了赤江村外,近年來,東源縣康禾鎮雅陶村也悄然發生著變化,村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建成投入使用,柏樹村民小組即將多一個法治小公園,村“兩委”依法治理觀念和村民的法律意識逐步增強……

這是東源縣司法局局長張凌峰今年以來牽頭為“直聯”掛點村雅陶村辦的部分實事。張凌峰介紹,下一步,他將協助雅陶村推進飲水工程項目建設,結合康禾鎮創建國家森林公園,幫助村里謀劃革命舊址保護工作,打造紅色村,發展民宿、研學等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東源縣司法局領導班子嚴格落實縣委黨史學習教育辦下發《關于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開展“直聯”干部辦實事的通知》的要求,為各自掛點聯系的村(社區)辦3件以上實事,做到以上率下,帶動全縣司法系統黨員干部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切實為群眾解決了一批“急難愁盼”問題。

針對鄉鎮青少年學生中存在的一些法律意識淡薄等問題,5月19日,東源縣司法局聯合縣委政法委、縣普法辦和葉潭鎮黨委政府,在葉潭中學舉辦東源縣“弘揚法治精神 做最美守法少年”暨送“典”進校園活動,為葉潭中學師生送去內容豐富的“法治大禮包”。值得一提的是,縣司法局邀請了一位特殊嘉賓“現身說法”。這位特殊嘉賓講述了自己年少時目無法紀最終鋃鐺入獄的慘痛經歷,在獄中失去自由、遠離親人的痛苦,讓在場學生深刻認識到違法犯罪會給自身、家庭及社會帶來巨大危害。聽完“現身說法”的學生們感觸特別深,紛紛表示,要從小樹立法治信仰,敬畏法律,杜絕不良行為,遠離違法犯罪,做新時代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好少年。

此次送法進校園活動,只是東源縣司法局今年以來開展的系列主題法治宣傳活動之一。今年以來,該局將開展好法治宣傳“六進”活動作為司法行政隊伍教育整頓和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抓手,不斷創新方式方法,采取更貼近群眾、更注重效果的方式開展法治宣傳活動,圍繞“永遠跟黨走”這一主題,積極開展“學黨史,跟黨走,我為群眾辦實事”系列法治宣傳活動。比如,3月15日,在東源縣城寶晟廣場開展了以“守護安全暢通消費”為主題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系列法治宣傳活動;3月26日,在東源縣三小舉辦了主題為“關愛成長 法治護航”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活動;4月13日,在東源中學開展了以“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營造慶祝建黨100周年良好氛圍”為主題的“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法治宣傳活動;5月31日,在鴻晉實業(河源)有限公司舉辦了以“‘典’亮法治營商路,法企共建促發展”為主題的送法進企業宣傳教育活動等。此外,在掛鉤幫扶的柳城鎮赤江村,該局通過建普法圖書館、在村主干道兩旁設置法治宣傳標牌、路燈柱上懸掛法治宣傳刀旗等方式,大力開展法治、禁毒等宣傳,赤江村連續多年犯罪率、吸毒率均為零,被評為縣文明村。

據統計,今年以來,該局累計開展各類主題法治宣傳活動13場次,參加活動人數達5000多人,發放各類普法宣傳資料3萬多份,營造了濃厚的法治宣傳氛圍。

積極化解矛盾糾紛

讓群眾遇到問題有地方“找說法”

7月16日,在東源縣司法局仙塘司法所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下,雙方當事人陳新朋與劉超東達成調解協議,當天就解決了地基款補償糾紛。陳新朋表示,對于調解結果他非常滿意。據悉,今年以來,仙塘鎮人民調解委員會共受理案件65宗,調處了62宗,其中簡易案件35宗、一般案件18宗、復雜案件9宗。在仙塘鎮,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已經成為當地群眾的共識。

讓群眾遇到問題能有地方“找個說法”,切實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這是法治東源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程春華表示,今年以來,該局堅持黨對司法行政工作的絕對領導,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司法行政的職能作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開展基層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重點排查可能引發的不穩定因素和群體性事件的苗頭隱患,將矛盾糾紛化解于激化之前、消滅在萌芽狀態,推進依法治縣工作扎實開展。

“人民調解暖民心 司法為民彰正義”,這是當事人郭某的兒子郭旭送給東源縣司法局的一面錦旗上所書內容。今年1月,47歲的四川人郭某在漳溪畬族鄉幫村民建房時不幸被倒塌的圍墻壓傷后不治身亡。由于調解未果,郭某的妻子等家屬欲起訴,來到縣司法局申請法律援助?!爱敃r在東源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大廳,她情緒失控,倒地嚎啕大哭。”東源縣司法局副局長馮敏看到這一情況后,主動上前安撫其情緒,了解案情,并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最后,在馮敏的溝通協調下,死者家屬、房東、包工頭三方達成調解協議,房東、包工頭分兩批給死者家屬補償共計98萬元。為確保當事人的權益,馮敏幫助當事人對調解協議申請了司法確認。據了解,當事人家屬已經拿到了第一批補償款,第二批補償款本月底到位。

為常態化做好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今年,該局制定了《東源縣司法局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長效機制實施方案》,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防范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小,充分發揮司法行政職能作用,采取“過篩子”“梳篦子”措施,做實做細排查工作,落實排查常態化、精細化,提高排查針對性,全面深入排查影響社會安全穩定的風險隱患。同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做細做實,對排查發現的矛盾糾紛進行科學研判、分類調處、分流化解、包案化解,加大矛盾糾紛“清零”力度。通過開展各項專項行動,重點抓好社矯對象、安幫人員的日常管控,發揮好人民調解、普法宣傳、公共法律服務、法律援助等職能作用,將矛盾糾紛努力化解在萌芽階段。

截至目前,東源縣司法行政系統累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512宗,調解成功508宗,調解成功率達98%,有力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提升服務能力水平

打通窗口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新征程,司法行政部門應該有新擔當新作為。東源縣司法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檢驗司法行政系統隊伍教育整頓和黨史學習教育成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制定了《東源縣司法局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便民利民惠民措施》等文件,全面落實各項司法行政便民、利民、惠民措施,豐富服務載體,提高服務質量,打通窗口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東源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作為縣司法局服務群眾的窗口,通過實施服務能力和水平提升工程,完成了群眾知曉不充分、工作效率低、服務能力不適應等問題的整改,主動回應群眾訴求、積極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提高群眾滿意度,樹立司法行政隊伍良好形象。

為方便群眾辦事,東源縣司法局出臺了8條便民利民措施:一是在全縣推廣公證“最多跑一次”工作,對于法律關系比較簡單、事實清楚、無爭議的公證事項,在材料齊全、真實,符合法定受理條件的情況下,符合法定受理條件,實現讓當事人“最多跑一次”;二是開通法律服務綠色通道,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殘疾人或正在接受住院治療的病人等存在特殊情況的群體提供公證、法律援助電話預約,主動上門服務;三是落實公共法律服務值班制度,在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大廳安排律師、公證人員、法律援助人員坐班,在工作日接受群眾咨詢,解答群眾法律問題,引導群眾通過法律途徑維護合法權益;四是法律援助實行應援盡援,為低保人員、特困職工、重度殘疾人員等困難弱勢群體申請法律援助,以及農民工因討薪申請法律援助的,無需當事人提供經濟困難證明材料,由法律援助直接受理并指派律師辦理;五是實行法律援助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讓群眾擺脫了開證明的麻煩,使法律援助申請更加方便快捷,杜絕了法律援助機構有案不受理、拖延受理等行為,真正實現了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只跑一次腿”;六是開通涉軍法律服務綠色通道,優先為軍人軍屬和退伍軍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務,提供優先受理、優先審查、優先指派、盡快辦理服務;七是暢通行政復議便民渠道,優化行政復議資源配置,發揮行政復議化解行政爭議的主渠道作用,在全縣21個鄉鎮設立行政復議咨詢中心,方便基層群眾就近咨詢行政復議有關法律法規;八是暢通群眾參與政府立法和制定規范性文件的渠道,通過縣政府門戶網站、政務公眾號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征集立法項目和規章、規范性文件草案的意見,邀請項目相關行政機關、社會組織代表、專家學者、行業代表、受影響公眾代表參加論證會、座談會的形式聽取意見和建議。

這些便民利民措施的實施,進一步打通了公共法律服務群眾“最后一米”,優質、高效的服務受到了群眾的好評。

接下來,該局將繼續按照“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總體要求,堅決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創新工作思路,強化工作舉措,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提升黨史學習教育成效,進一步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下力氣解決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提升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

■統籌:李成東 李遠來 朱映真 歐志科 張小龍

■組稿:本報記者 田清秀 李成東 

特約記者 李遠來 藍天明 通訊員 李坤輝

■攝影:東源縣司法局供圖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