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縣誠邀四方客商共商共謀綠色發展開啟新征程
打造生態經濟新標桿 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格局
■鹽東現代物流園建設如火如荼。目前,該園區已引進林安物流等25個項目,其中中飛等14個項目已開工建設。
■深圳鹽田(東源)產業轉移工業園智能制造聚集區。2020年12月,園區被省政府認定為“河源東源高新技術開發區”,成為推動東源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與主陣地。
核心提示
“十四五”時期,東源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全力推進河源濱江新城和經濟強縣建設,打造生態經濟發展新標桿,高質量構建“一核一副三重四組團”區域協調發展格局,當好“示范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的主力軍,奮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再創新輝煌,書寫東源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東源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地理位置、交通條件,優質的營商環境和潛力無限的發展前景,已成為四方客商青睞、選擇的生態凈土、休閑樂土、投資熱土和創業沃土,東源人民熱切歡迎四方賓朋前來旅游觀光、考察洽談和投資興業。東源縣委、縣政府將始終秉持親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努力為企業創造最佳的投資環境、提供最優質的服務,與四方賓朋共享綠水青山、共贏合作發展、共創美好未來。
榮譽榜
東源始終堅持生態環境保護久久為功,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東源大地結出了累累碩果:先后獲評“全國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中國候鳥旅居小城”“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區” “中國生態旅游大縣”“首批國家綠色能源示范縣”“ 國家科技進步考核先進縣”“中國低碳旅游示范區”“中國優質飲用水資源開發基地”“中國最美縣域”“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縣”“廣東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中華蜜蜂之鄉”“廣東省旅游強縣”“廣東省林業生態縣”“廣東省最大板栗基地”“優質茶葉基地”“廣東縣域轉型升級十大創新范例獎”等稱號;被省列為“粵東西北地區創新驅動發展示范縣”“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和“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成為全國唯一一個擁有2個國家級森林公園、2個國家級濕地公園的縣。
2020年,東源面對困境,接續奮斗,再成功摘取了一批國、省字號金牌:獲評“國家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縣”“2020中國最美縣域”“廣東省縣級文明城市”;成功創建首批“廣東省水產健康養殖示范縣”“廣東省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 和省級茶葉現代農業產業園,入選農業農村現代化試點縣。萬綠湖景區獲評“中國天然氧吧”,深圳鹽田(東源)產業轉移工業園獲評“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得天獨厚的優勢正釋放出強大的“虹吸效應”。
【資源優勢】
未來大灣區1小時經濟圈的生態明珠
東源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東北部、東江中上游,區域總面積4070平方公里,總人口約60萬,轄21個鄉鎮,屬客家文化地區,森林覆蓋率達74.37%,是廣東省地域面積第二大的縣和北部生態發展區的重要生態屏障。
東源區位優越,是大灣區向北出省和向粵東方向的主要通道,交通四通八達,京九鐵路及粵贛、河梅、汕昆、河惠莞高速公路等多條全國性交通大動脈貫穿東源全境,距離廣州、深圳均約200公里,一大批交通建設重點項目正在謀劃或在建。2021年起贛深高鐵、廣汕高鐵、杭廣高鐵將陸續建成通車,其中贛深高鐵將在今年10月開通運營,屆時東源將成為大灣區1小時的交通圈、經濟圈與生活圈。
東有青山:打造廣東
千億級硅產業基地
東部為資源經濟組團,資源豐富,有石灰石、瓷土、稀土、鐵礦等10類32種礦產資源;有約3億噸儲量的優質石英石資源,硅含量達到90%以上;已探明的26處溫泉資源極富旅游開發價值;已成立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硅材料研究中心、東源縣硅材料創新中心,將以自然資源的高效利用為核心發展資源深加工和旅游業,傾力打造華南石英硅谷、廣東千億級硅基新材料產業園,粵港澳大灣區康養休閑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黃田高鐵小鎮。
西為碧水:打造華南
一流深度休閑度假地
西部為生態旅游組團,新豐江水庫(又稱萬綠湖)庫容量139億立方米,水域面積380平方公里,是華南地區最大人工湖,水質常年穩定在國家地表水I類標準,是農夫山泉等5家飲料生產企業的取水地;圍繞萬綠湖已開發8個風景勝區及一批民宿。東源將以萬綠湖創5A景區為抓手,堅持以新港為組團重點鎮,落實“一核兩帶三線五特六品”工作思路,打造萬綠湖全省標志性旅游景點、華南一流深度休閑度假地、中國知名山水健康旅游目的地。
北乃良田:打造現代農業
和鄉村振興主引擎
北部為現代農業組團,是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燈塔盆地農高區與燈塔盆地的核心區,是廣東少有的連片現代農業集中發展區,擁有340萬畝丘陵、39萬畝低坡度山地,聚集了近百家農業龍頭企業,是大灣區城市群家門口的“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和茶罐子”,廣東省最大的板栗基地、優質茶葉基地和中華蜜蜂之鄉,在建的燈塔綠然農產品物流園是河源最大的農業商貿基地,20平方公里燈塔盆地農高區農產品加工園區正在加快推進建設。東源將堅持以順天為城市副中心、燈塔為現代農業組團重點鎮,大力發展高品質農產品的生產貿易基地和田園綜合體,打造現代農業和鄉村振興主引擎。
南系新城:打造宜居
宜業宜游河源濱江新城
南部為都市經濟組團,東源縣城依東江而建,已納入河源中心城區統籌規劃,與市區實現無縫對接、同城化一體化發展,縣城公共配套服務設施日臻完善,河源萬達廣場等一批大型城市綜合體項目正在加速建設,一座宜居宜業宜游、“濱江水城和山水城林”的生態魅力濱江新城已初具規模。東源將深入開展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工作,加快規劃建設“一園一廊四城”城市功能區,啟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補齊文化、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短板,加快推進河源濱江新城建設。
【產業平臺】
打造承接“雙區”高端產業轉移新平臺
承接產業,平臺為王。東源全力以赴推進兩大產業園建設,傾力打造承接“雙區”高端產業轉移新平臺,促進產業集聚發展。
深圳鹽田(東源)
產業轉移工業園
園區是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位于東源縣仙塘鎮,總規劃用地面積40平方公里,建成區約10平方公里,擬規劃發展區30平方公里,園區基礎配套設施已基本完善。目前,園區入園企業173家,初步形成以智能制造、新電子、新材料產業為主的產業集聚發展。園區6次榮獲省級產業園“優秀園區”稱號,連續3年獲省環保廳“環保園區”優秀獎;2020年12月被省政府認定為“河源東源高新技術開發區”。
——鹽東現代物流園建設。由鹽田區和東源縣共同建設經營,規劃面積3.5平方公里,首期開發建設1805畝,計劃投資7.5億元。物流園區致力打造服務粵贛的物流集散地、河源市的工業產品展銷中心、東源縣的企業孵化基地、深圳鹽田(東源)產業轉移工業園的服務中心,成為服務河源市中心城區經濟發展的功能區和粵北贛南地區的物流中心樞紐。目前,園區已引進林安物流等25個項目。
——新材料產業園建設。新材料產業城規劃面積1平方公里,計劃投資6.1億元。園區以富馬硬質合金企業為依托,引進上中下游新材料產業企業,打造新材料產業新城。目前,已完成征地拆遷33.33萬平方米,完成土地平整4萬平方米。
廣東千億級
硅基新材料產業園
東源硅產業基地于2014年被省認定為“廣東省硅產業基地”,2015年獲批同等享受省產業轉移政策。目前,基地有硅產業鏈相關企業80多家,形成了以旗濱集團為龍頭的硅產業集群。2020年9月,東源硅產業被納入《廣東省發展先進材料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硅產業基地獲得了省政府系列配套政策扶持,力爭在10年內打造成廣東千億級硅產業基地、華南石英硅谷。
硅產業集聚區(二期)基礎設施項目總規劃面積1500畝,總投資3.39億元。目前已完成征地80萬平方米,12月底前完成所有市政道路建設并通車,基地水運碼頭規劃建設正在籌建中。
【扶持政策】
打造與珠三角同等水平營商環境
東源高度重視營商環境打造,出臺了鼓勵外商投資、技術改造、先進裝備制造業、融資上市、貸款貼息、人才發展、科技創新、縣級稅費、土地、廠房、物流、品牌、內資、內貿等“一攬子”優惠政策與扶持政策。同時實行“一事一議”制度,對固定資產投資5億元以上的項目、世界500強、國內500強企業、國內排名前10位細分行業龍頭企業或國際排名前20位的細分行業龍頭企業總部遷入東源的、填補國家和省技術空白的企業,采取“一事一議”原則給予政策支持。
東源建立招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和工業項目首席服務員制度,實行縣領導掛鉤聯系重點項目和企業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政務環境,堅決查處行政不作為、慢作為、不擔當行為,努力打造與珠三角同等水平的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讓廣大企業在東源投資放心、創業安心、發展順心。
【招商選資】
新引進項目8個總投資17.6億
3月24日,東源縣與廣州冠盛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光伏產業基地項目合作框架協議,冠盛集團計劃投資100億元興建光伏產業基地。據悉,光伏產業基地項目總投資100億元,將建設4條光伏玻璃及相應深加工、光伏組件生產線。其中一期項目總投資60億元,建成投產后,年產值預計達35億元,可創稅收3億元。項目將填補東源光伏玻璃產業空白,助力東源打造千億級硅基新材料產業園。
經濟發展靠項目,項目引進靠招商。東源致力創新招商工作機制,今年3月在全縣范圍內抽調10名優秀干部全脫產組建2支招商小分隊,分別駐扎深圳市南山區、寶安區開展招商,重點圍繞電子信息、智能制造、汽車零部件、先進材料、硅基新材料以及生物科技等新興產業開展招商選資;不斷推進招商引資體制改革,建立招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委托專業第三方團隊進行招商,拓寬項目信息尤其是外資項目信息來源,提高項目信息研判、跟蹤水平,提升招商效率。
據悉,今年首季東源招商工作實現開新局:全縣新引進項目8個,總投資17.6億元,建成投產后預計產值39.3億元,稅收可達1.74億元;正在洽談意向項目6個,預計投資額8.25億元。
■策劃:李成東 李遠來 朱映真 ■組稿:本報記者 李成東 特約記者 李遠來 藍天明 通訊員 張小龍 賴達東 ■攝影:本報記者 楊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