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戀山
■梁鵬祥
和平縣四聯中學有一間“久戀山”書屋,取名源自校友陳俊年先生的“你是九連山,我是久戀山”詩句。
我小時候就經常聽人說起我們彭寨的大人物陳俊年先生。自兼任校辦的接待工作后,我有幸和神交已久的陳先生熟絡起來。陳先生圓腦袋,娃娃臉,愛笑,笑起來像向日葵一樣純樸和燦爛。自陳先生退休后,很多人便稱呼他陳老。
生于和平、長于和平的地道和平人陳老,祖籍卻是興寧,但他無論身在何處,時刻關注著家鄉的事業,他在心底永遠裝著一座九連大山。
情注“久戀山”
一生手握筆桿的陳老,對書籍當然情有獨鐘,他先后16次為母校捐書。 2003年,聯中特地在“聯中圖書館”設立了一個“久戀山”書屋。由陳老捐贈的圖書都陳列在這個書屋里,目前藏書已達18萬冊,其中很多是樣書,越顯珍貴。
對久戀山書屋,陳老當然是傾情久戀,他在積極組織贈書外,親筆題寫了“聯中圖書館”和“久戀山書屋”匾額,而且還將一幅書寫楊慎臨江仙的書法巨制捐贈給書屋。觀者在受其磅礴書風感染的同時,也感觸到了陳老的才情。
久戀山書屋陳書的主角當然是陳老了,詩集《紅珊瑚》《荷思》《南岸詩草》《南風的祝?!?,散文集《不夜的金三角》《帶你游香港》《廣深走筆》《你也是一顆星》《初夜》《南邊的岸》,報告文學《有龍則靈》等,林林總總,蔚成大觀。
陳老回母校,都要到書屋看一看,坐一坐。每見他凝神靜坐或侃侃而談,我們都能感受到他戀得久,戀得深。
校在黃土山
聯中每逢校慶,陳老必回,他每次回母校,都令我難忘。60周年校慶時,陳老帶著一卡車書歸來的情景。既是陳老的同年,又是聯中時同窗的時任校長葉亞被在接受捐贈時,笑得合不攏嘴,他說:“還是老同給母校捐贈的禮物最多最重??!”70周年校慶時,在校慶典禮上作了別開生面的演講。陳老在用普通話開了個頭后,改用家鄉話,一句“再不講彭寨話,就會生爐(生銹)”,不但引得滿堂拍手大笑,而且一下子拉近了與大家的距離。而縱橫開闔妙語連珠的即興演講,我又感到他是一個學識通博的學者,是我的偶像。2020年,校領導為籌備 80周年校慶,專程把70多歲的陳老從穗城請回母校,傾聽陳老的意見和建議,陳老詳細審核把關各種資料,有些材料他還親自操刀,不辭辛苦,不問年高的精神著實令人感動。廣州嶺南文化研究會會長、文藝評論家江冰先生說:“奮進在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陳俊年以其為人為文為母校——無愧于心,南天可鑒。”至為中肯。
情懷在家山
陳老經?;啬感Vv學,為師生傳經送道。據聯中《大事記》記載,陳老在母校的講學活動總計有12場之多。
陳老的講座,既講人生勵志,亦講修身藝術。在學生的勵志教育講座上,陳老現身說法,講述他自己的成長歷程,讓人感同身受。他篤信“書山有路勤為徑”及“知識改變命運”,用古今中外讀書改變人生的例子層層說理,深入淺出,很具感染力。陳老說的讀好“三本書”——“有字之書”“無字之書”和“心中之書”,更是使師生受益良多。在文學社分享會上強調的“文學創作要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使我們明白了什么叫文化自信。他以自己的詩作《三月三:生又生》“三月三,種竹蔸蔸生”升華出“逢春拔節/生生不息”為例,詮釋了客家語言的藝術精髓。陳老以自身的創作經驗勉勵大家,文學創作要有家國情懷。每逢大事,陳老必有力作,或吶喊,或緬懷,或悲憫,或鼓勁,不一而足。而在藝術方面,更是列舉詳盡。為了勉勵聯中學子,陳老特意為學校的“黃土嶺文學社”題詞:“耕讀功夫深,黃土變成金?!标惱险f,母校是我的第二個家,我自從黃土嶺走出去后,夢中?;攸S土嶺。
校門對青山
母校的建設和發展,始終牽掛著陳老的心。2010年,陳老回母校發現學生公寓的設施有待完善,校道坑坑洼洼。為此,他到處奔走,爭取了10萬元資金。同年,經他聯絡雕成的孔子塑像抵校安裝。2014年,陳老在母校種植了一批玉蘭樹和桂花樹,這批樹苗是陳老在廣州芳村花木市場精心挑選購買的,如今,蘭桂已枝繁葉茂,香飄校園了。2015年春,母校校門因年久失修,風雨侵襲坍塌一角,得知這一消息后,陳老專程從廣州趕回母校實地查看。面對此情此景,他淚眼婆娑,動情地說:“看到校門破敗,禁不住眼淚‘迭迭渧’(止不住地流)。俗話說,千金門樓四兩屋,萬兩黃金聚花臺。校門是一個學校的臉面,一個歷史的符號,一份珍貴的記憶。尤其是我們的紅色革命學校,怎么能沒有臉面?怎么能失去念想?建!一定要重建聯中校門!”在陳老及學校的共同努力下,新校門終于矗立在黃土嶺上。2016年,聯中高中部生源告急,以致縣里有裁撤高中部之意。陳老聽到后,以保存紅色革命學校完整的教學體系為由,呼吁保留聯中高中部。2020年,母校要建“校史館”,他親自審核各種圖文材料,還親自執筆該館的前言和后記?!肚把浴分械摹拔覀儚臍v史走來,我們向未來邁進!我們滿懷豪情,我們百倍信心!”每讀一回,心靈就激蕩一次,使我們鼓舞尤深。好幾回,我面對校門,默念《前言》的話語,默然回頭,前面是青山滿目。
校歌繞群山
四聯中學原校歌是1940年學校創辦初期“為了建國抗戰”譜寫的,歌詞相對比較偏向單一的“抗戰救國”方面,學校決定創作新校歌,陳老欣然為新校歌執筆作詞。歌詞定稿后,陳老請著名青年作曲家連向先譜曲,經過幾次打磨后,新校歌終于出爐。為了追求最佳的藝術效果,陳老特地請樂團演奏合唱校歌,將音像資料贈送給學校。對這付出了諸多時間和精力的成果,他只是輕描淡寫的一句:“謹備《新校歌》一首,敬作母校80華誕賀禮?!薄按呵稂S土嶺,烽火鑄基因。清清小河水,瑯瑯讀書聲。少年壯志,家國情深。德智克勤,自強奮進……”新校歌不但響徹校園,而且響徹群山。
秉性屬高山
2015年,陳老從領導崗位上退了下來,使得他有更多時間去完成心愿,繼續創作和?;睾推娇纯?。當然了,每回和平必回母校。他打趣成詩曰:“歲月催人老,總覺母校親。勤足歸故里,閑來品清茗?!被氐侥感?,他喜歡在校園信步,聽鳥語、聞花香,一草一木、一亭一榭,他都覺那么溫柔可親。他喜歡走到孩子們中間去,摸摸孩子憨憨的腦袋,打聽打聽孩子的軼事趣聞,這時,他自己仿佛也回到了純真的孩童年代。他還喜歡到教師辦公室坐坐,或拉一拉家長里短,或促膝長談,談古論今。辦公室里不時蕩漾著“向日葵”式的笑臉。他偶爾會在校友室舞文弄墨,對求墨寶者,來者不拒,校友都特別喜歡他灑脫的胸襟。
陳老是一棵常青樹,好文迭出,就像“南邊的岸”閃耀文壇,充滿活力。
廣東省作協原副主席章以武評說:“一晃,已七老八十了。不過,在我心中,陳俊年仍是少年——鮮衣怒馬,歸來依然是少年!”
陳老久戀黃土嶺,對母校眷戀如斯!而在我們的眼中,陳老的秉性不就像大山一樣嗎?
前事依稀,后澤久久。久戀之山,寬博高大,由是景仰。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