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文學頻道

龍年說龍

2024-02-10 13:58:03 來源:

■鄒晉開

一個漢字“龍”,與中國相連,在民間相傳,和百姓相關。從大處說:中國龍,龍圖騰,三大龍脈,龍的傳人;從小處說:望子成龍,龍鳳呈祥,蛟龍得水,龍馬精神;而在民間流傳最廣的寓言或傳說,則是葉公好龍,四海龍王,龍生九子,魚躍龍門。

龍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五,與十二地支配屬“辰”。據傳說,遠古時代的龍是沒有角的,生活在陸地上。它憑著自己身強體壯力大,既能飛翔,又善潛游,本事大得很,不僅想當屬相,更想當百獸之王,以取代虎的地位。于是,便有了龍虎相斗,結果斗得天昏地暗、難解難分、不相上下。最后,玉皇大帝覺得它們太不像話,便下旨叫它們來天宮評理,臨行前,龍想到自己雖然高大無比,卻不及老虎威風,生怕玉皇大帝小瞧自己,擔心既當不上獸王,還可能排不上屬相。這時,龍的小弟蜈蚣出了個主意:“公雞有一對漂亮的角,可以借來戴上,一定會給龍大哥添幾分威風。”龍聽罷大喜,便同蜈蚣一起找到公雞借角。公雞聽說龍要借它的角,死活都不肯,龍一聽就急了,于是對天發誓道:“如果我不還你的角,回到陸地就死。”蜈蚣也在一旁作擔保:“如果龍大哥不還你的角,你就一口吃掉我。”公雞聽到龍發了毒誓,又有蜈蚣作保,便把角借給了龍。龍和虎到了天宮,玉皇大帝見龍和虎都十分威風,便下令龍、虎都作獸王,虎為陸地百獸之王,龍為水族之王。虎當然可以成為屬相,龍也可以成為屬相,只不過要排在虎后面。于是,虎和龍皆大歡喜,向玉皇大帝告辭后,便回到了凡間。龍心里想,如果把角還給了公雞,水族見我長得這么丑能服從我嗎?于是決定不還公雞的角,便一頭扎進水里,再也不上陸地了。公雞見龍不還角,氣得滿臉通紅,并遷怒于蜈蚣,蜈蚣嚇得從此鉆進石縫中。今天我們還可以見到,公雞的臉總是紅的、蜈蚣也難得爬出地面,蜈蚣一直怕公雞,公雞見到蜈蚣總是張口就吃掉,并且總是在喊:“龍哥哥,還我的角。”而龍呢,再也沒有到陸地上生活了。

神話中,龍是專管雨水的神。它的宮殿在海洋深處。古人認為龍是掌管降雨的,而降雨又決定著農耕收成,農耕收成則決定著人們的生活水平,龍成了農耕社會最主要的圖騰。每年農歷二月初二這一天被稱為“龍抬頭”,民間相傳有一條神龍叫“東方蒼龍”,冬季隱沒在地平線之下,到了農歷二月初二這一天,蒼龍便開始從沉睡中醒來,在東方露出腦袋,然后一飛沖天,龍吟九霄變成隆隆的雷聲,緊接著便會降下滋潤萬物的春雨。在古代農耕社會,人們盼望著當年能有好收成,因此古人會在這一天舉行各種隆重的民俗活動,祈愿龍播甘雨,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龍圖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的伏羲時代。伏羲被認為是龍圖騰的開創者,他最初以蛇為圖騰,隨著時間的推移,伏羲領導的部落與其他部落進行征戰、交流和融合,從而吸收了更多部落的圖騰元素,如馬的蹄、鹿的角、牛的眼睛、魚的鱗片等,最終形成了綜合性的龍圖騰。由于漢族人口眾多,龍圖騰,一開始是中國漢族的民族圖騰。到后來,龍圖騰已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的標志。

無論哪個時代,中國人都不斷地從有關龍的傳說中吸取智慧,以創造自己的人生價值,豐富自己的美麗人生。《葉公好龍》的故事,以生動的比喻,辛辣地諷刺了只唱高調、不務實際、名不副實、表里不一的葉公式的人物,告誡我們摒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畫龍點睛》的故事,高度贊美了南北朝時期的畫家張僧繇畫龍的技藝。“畫龍點睛”現在已成為一句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比喻人們說話或寫文章時要加上一兩句關鍵的詞語,使表述的內容更加精辟有力。《龍女拜觀音》的故事,讓人們看到了觀音菩薩是慈悲和智慧的化身,只要心存善念,有一顆慈悲之心,每個人都是菩薩。在人世間,在現實生活中,善良與助人為樂的品德與行為,將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友誼的彩虹橋。《三龍行雨》的故事告訴人們,要像龍王的三兒子那樣,做事要先做深入的調查研究,并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細心地把事辦好。

中國是個詩歌國度,帶有“龍”字的詩句比比皆是,如魏晉·曹植的“龍欲升天須浮云,人之仁進待中人”,唐·李白的“龍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宋·陸游的“欲舒老眼無高處,安得元龍百尺樓”,現代·毛澤東的“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孤燈夜下,一杯清茶飄香,或春雨秋風,池邊柳絲花紅,讀著這些詩句詞章,都會賞心悅目,久久地沉浸在作者所描寫的意象和蘊含的意境之中,領略中國古典詩詞的無窮魅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八月十五看龍燈——遲了大半年;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得一家人;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龍王爺的帽子——道道多;龍王爺面前挑水——敢想敢干;龍虎相斗——必有一傷;龍珠跟著龍尾轉——不對頭;劉備三上臥龍崗——就請你這個諸葛亮;葉公好龍——不敢見真的;畫龍點睛——功夫到家了……讀讀帶“龍”字的這些歇后語,都能從中悟出一些為人做事的道理。

放眼河源大地,帶“龍”字的地域、文物、溫泉等,也是河源人津津樂道的。

地域有龍川縣——公元前214年置縣,是廣東最早建立的縣,至今已有2238年的歷史。1948年前,縣城所在地一直設在佗城,素有“秦漢重鎮、唐宋名城”之稱,更是“嶺南名邑”,成為嶺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當之無愧的嶺南文化的根。

1996年3月6日,在河源市區的紅色巖層中發現了第一窩恐龍蛋化石,此后相繼發掘,出土了恐龍骨化石和恐龍足跡化石,成為世界上僅有的集恐龍蛋化石、恐龍骨化石、恐龍足跡化石三位一體的“中華恐龍之鄉”。到2004年11月,河源市博物館館藏恐龍蛋化石10008枚,于2005年1月成功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截至2022年9月28日,館藏恐龍蛋化石已達20005枚。

熱龍溫泉坐落在和平縣熱水鎮,泉眼有10多處,日出水量達1萬多立方米,水溫達47℃至96℃,水質清澈透明爽滑,富含60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量元數,其中氟、氡、偏硅酸的含量均達到國家醫療熱礦水的標準,是全國已開發利用的溫泉中少見的純天然、無污染的優質溫泉,被譽為“嶺南養生第一溫泉”。

閩粵贛邊五興龍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中央蘇區——龍川縣廻龍鎮大塘肚村。2011年,龍川縣將閩粵贛邊五興龍縣蘇維埃政府舊址按照原貌恢復的原則進行修繕,圖文并茂地再現了革命先輩在龍川指導革命的實景以及蘇區干部的革命情懷,先后被命名為河源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源市反腐倡廉傳統教育基地,2015年2月又被命名為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6年8月,閩粵贛邊五興龍縣蘇維埃政府及兵工廠舊址入選《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

……

綜上所述,龍與歷史同存,與中國同興,塑造了自強不息、天人合一的中華民族精神。

    上一篇:無意脫節帶來的遲疑(外四首)
    下一篇:沒有了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