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梁泳
作為中國人特有的記憶和傳統習俗,年味可能是區別于其他國家民族的顯著特征,把春節的味道長久留在自己的記憶里,如釀造的美酒一樣愈存香味愈濃,已成中華民族兒女孜孜以求的一種夙愿。年味是什么,年味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味道,在生命的歷程里,為何年味在漸行漸遠,任憑自己萬般努力,年味總是如匆匆的過客,無法挽留。帶著探索真知的虔誠,筆者走進了年味的未知深遠世界。
平常人們印象中的年味,最為牢固和豐滿的便是兒時留下的記憶。兒時思想純潔,對物質需求簡單,就如同在干燥沙漠中跋涉的行人對水的渴望,饑腸轆轆的人求得到一口食物的充饑,被壓得就要窒息的人渴望新鮮的空氣,那時的年味,也許就是一件新衣服,一頓能解饞的美食,一段與家人共同度過的無憂無愁的快樂時光。這樣的年味,簡單、樸素、沒有什么的雜念,干凈得如剛剛飄落的雪花,圣潔、高雅。但是,就是這樣的年味,能給人留下一生中最難以忘卻,卻又最值得留戀和回味。
告別兒時的年味,便開始了為年味奔波的年紀。這時年味如同上了年紀的老人,在記憶中漸漸的淡化,在為生活奮斗和拼搏時,年味已經遠去,美食、歡樂、各種平日里沒有的祥瑞氣氛已不再為之動容和留戀,這時的人盼望更多的,年味要越淡越好,來得越遲越好,不愿在頂著朝陽而出、背著星光而歸日復一日的勞作中,在年味的迷漫時頭頂又平添幾絲青發。此時的年味,成了這個年紀的負擔,為這時的年紀帶來更多的焦慮和疑惑。
年味是任你怎么躲也躲不開的一種味道,走過童年的歡樂、中年的困惑,年味伴隨著彎曲的身子、滿頭的白發給人們帶來又一種別樣的感受,這時的人不再為生活而奔波、不再為名利和得失所困擾,行走在路上也不再是腳步匆匆,此刻年味如藏在深山崖壁上的蘭花,需要用心去品味,才能感受到那一陣陣似有似無的奇香。少了年少時的躁動和狂喜,沒有了中年時期的困惑和壓力,踏入“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豁達生命境界,此時的人生對年味有了一種新的認識和感知,那就是年味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歷年得失的總結,煙火生活的升華。
年味是什么,有位作家說過:“年味就是人間的煙火味。”對此,筆者大為認可,因為煙火帶來的感受,是一種最原始的暢快感,它能洗滌人的疲憊和各種失落以及無意義的執著,讓每個人都能回到最天真無邪的兒童時代。享受本身就是一種快樂,孩提時的年味,因而最能讓人去回憶和留戀,這時的年味,在人的一生中,無法全面和完整總結及概括。怎么樣的年味,才算是真正的年味,筆者認為,只有在為創造年味而奮斗的年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年味。這時,不要因歲月蹉跎,不要因為生活的艱辛,而忘記在路上稍作停頓,不要因為行程匆忙而不愿用心去留意路上遇見的鮮花和美景,而年味就是對奮斗和拼搏著人的一種犒賞,所以這時的年味需要用最平常的心去體會,因此不要因為一時得失和暫時的名利,而忘記去品味和感受人生最真的一面、去感受路上還供心靈停歇的驛站。
年味,是回家路上便開始飄散的味道,只有在家的地方,才能尋覓到它的滋味,因此骨子里透出的就是團圓,一種不分天南地北、不分遠近相聚才能凝聚出的幸福。年味,不能只有物質上的豐富,更要有內心上的富足,人們之所以感覺年味淡了,其實就是心靈上的淡漠,在內心荒蕪時,哪怕最和煦的春風,最滋潤的春雨,也難以澆開缺乏靈魂和已經枯萎的花朵。年味不會淡化,更不會因你在某個時期的遺忘而消失,千百年來,春節的過法一直在變,形式也會不斷創新,但不論你怎么去認識、去對待它,它都真實存在生命的歷程里、奮斗的歲月中,但如果你內心缺乏對美好生活的認可,不敢用心靈去尋找和深入年味中的喜慶、祥和、和諧、向上的氛圍和文化,那年味肯定會與你擦肩而過,帶給你的只有無味和漸行漸遠的遺憾。
年味是隨寒冬臘月一聲聲的鞭炮聲而濃郁起來的,這時的聲音像酒、像蜜伴隨著內心跳動起的興奮而迷漫開來,一夜間春回大地,萬物充滿生機和活力,此時年味便詮釋了一切。這就是年味,它是一代又一代人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對美好事物的憧憬,是一代代人對歷史文化的傳承,對傳統文化的積淀,對未來的期盼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