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經濟”扮靚“美麗鄉村”
——各地鄉村旅游發展有效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提升
中辦、國辦近日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下稱《行動方案》),對鄉村景區旅游廁所建設、旅游風景區等區域農村生活污水整治、鄉村綠化美化等作出部署。
鄉村旅游被譽為“美麗經濟”,鄉村旅游的發展不僅有賴于鄉村的“美麗”,而且可以創造和提升鄉村的“美麗”。近年來,“美麗經濟”扮靚“美麗鄉村”已成為各地共識,發展鄉村旅游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攜手共進、相得益彰。
建好旅游廁所
提升整體形象
《行動方案》提出,“合理規劃布局農村公共廁所,加快建設鄉村景區旅游廁所,落實公共廁所管護責任,強化日常衛生保潔。”便捷、衛生的如廁環境是確保游客滿意度的重要一環,也是很容易被忽視的一環。近年來,各地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十分注重旅游廁所建設和管理,涌現了旅游廁所“所長制”、智慧廁所等建設管理特色經驗。
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田鋪鄉,依托豐富的紅色歷史、綠色生態、古色鄉村旅游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成功打造國家4A級旅游景區許世友將軍故里、國家3A級旅游景區田鋪大塆、黃毛尖省級森林公園。記者了解到,目前田鋪鄉建有旅游公廁9座,均配備有家庭衛生間、殘疾人衛生間、管理間等,為游客提供了極大便利。
田鋪鄉副鄉長徐再志說,田鋪鄉的旅游公廁都實行“所長”管理制度,公廁“所長”均由鄉科級領導干部擔任,對所轄旅游公廁全面負責。每座旅游公廁配備專職衛生管理人員,確保游客隨走隨清。同時,田鋪建立了旅游公廁定期巡查制度,由景區安保人員定期檢查。值得關注的是,田鋪鄉還試點打造了“智慧廁所”,改造后的公廁實現廁內溫度、濕度實時監測,空位顯示,一鍵報警等功能,為游客提供貼心服務。
山東省沂南縣竹泉峪村,原本是一個貧困小山村,如今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竹泉村旅游度假區,由山東龍騰竹泉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負責運營。目前,度假區內共有公共廁所8座,由保潔部門統一管理,主要聘請當地村民負責保潔工作,旅游高峰期每座廁所固定一個人負責,不間斷保潔。
山東龍騰竹泉旅游發展有限公司運營總經理趙軍介紹,山東省旅游主管部門積極推動旅游廁所提升,出臺多項支持政策,一是對旅游景區投資新建和改造的廁所進行補貼;二是對鄉村旅游經營業戶(農家樂、民宿等)給予“改廚、改廁”補貼;三是由財政投資在一部分村子修建公廁,方便游客。
趙軍認為,建設好、運營好旅游廁所,對于提高地方整體形象至關重要。“根據這幾年的經驗,要把旅游廁所做好,要有明確的運營管理主體;要體現當地文化特色,甚至讓廁所也成為旅游吸引物;要對旅游廁所日常管理建立考核獎懲機制。”
做好污水處理
守護綠水青山
《行動方案》提出,“重點整治水源保護區和城鄉接合部、鄉鎮政府駐地、中心村、旅游風景區等人口居住集中區域農村生活污水。”各地在發展旅游業,尤其是在鄉村地區發展旅游業的過程中,將生態環保作為前置條件,投入充足人力、物力、財力做好污水處理等工作,守護好綠水青山,確保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北京·密云古北水鎮(司馬臺長城)國際旅游度假區(下稱古北水鎮),位于古北口鎮司馬臺村,是京郊熱門旅游項目之一。古北水鎮所在的密云區是北京重要飲用水源基地和生態涵養區。因此,古北水鎮不僅要滿足大眾的旅游度假需求,同時還要承擔守護“綠水青山”的重任。
北京古北水鎮旅游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自古北水鎮規劃落地之初,就啟動建設了一座3000噸/天處理能力的中水廠,組建專業的水質處理運行團隊,采用A2/O+MBR膜處理工藝,處理水質標準達到北京市《DB11307—2013水污染綜合物排放標準》中的A類標準,并用于馬桶沖洗、綠化灌溉、景觀用水以及供熱系統補充水等。
賽里木湖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樂市境內天山西段的高山盆地中,湖周圍是山地森林和湖濱草原,生活著蒙古族和哈薩克族牧民等。保護好清澈的湖水成為當地社會各界的共識。
賽里木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旅游發展管理局副局長羅月表示,賽里木湖全面推行綠色生態發展,不斷加強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完善垃圾處理措施。鋪設配套污水管網約10公里;完善污水收集設施,配備吸污車6輛、吸糞車2輛;建造污水處理廠2座,日處理能力1000立方米。環湖景點及生活區域垃圾每天由40多名環衛工作人員統一收集,確保湖域內干凈整潔。
羅月還介紹,賽里木湖取締了達不到環保要求的游船等項目;常態化組織人員不間斷對湖岸邊、環湖公路邊及湖域內的河道進行拉網式清理;設置自動水質監測站和空氣監測站,實現水質、空氣數據實時上傳。
做好綠化美化
豐富文化內涵
《行動方案》提出,“推進鄉村綠化美化。深入實施鄉村綠化美化行動,突出保護鄉村山體田園、河湖濕地、原生植被、古樹名木等,因地制宜開展荒山荒地荒灘綠化,加強農田(牧場)防護林建設和修復。”“促進村莊形態與自然環境、傳統文化相得益彰。”近年來,各地鄉村旅游發展的生動實踐表明,以發展旅游業為抓手,可以有效帶動鄉村環境綠化美化、鄉村文化傳承發展。
磨爾溝村位于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南門峽鎮,是當地通過鄉村旅游實現脫貧的典型,曾經貧窮落后的小山溝,如今變成了美麗田園。2018年,磨爾溝村鄉村旅游項目全面啟動,2020年景區建成并投入運營,營業收入146萬元。
磨爾溝村第一書記王國鵬表示,以發展鄉村旅游為契機,磨爾溝實現“景村融合”,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磨爾溝積極爭取資金3000余萬元,初步打造了磨爾溝高原生態鄉村旅游觀光景區。其間,提升改造了老舊房屋、村莊道路等,建設了污水管網、旅游廁所、景觀設施等;建起了游步道、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等。下一步,磨爾溝將完成《磨爾溝村莊規劃》、國家3A級旅游景區評定工作。磨爾溝村民的生活環境越來越舒適,生活越來越幸福。
塘馬村位于江蘇省溧陽市別橋鎮,2017年被納入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首批試點村,打造 了“文藝塘馬,睦鄰原鄉”特色品牌。
溧陽市田園原鄉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慧表示,通過持續不斷的綠化美化、改造提升,塘馬村煥然一新,而且建起了戲曲工作室、寫作工作室、書畫工作室、民間文藝家協會工作室、設計工作室等,以及“以茶代酒館”“看菜吃飯館”“睦鄰體驗館”“肯買愿賣”等特色餐飲住宿商貿設施。村前村后的土地經過流轉,打造成了“我家自留地”品牌項目,面向城市人群招租,聘請村民當“田園管家”,城鄉居民共享田園之美。
(來源:中國旅游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