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視窗

分享產教融合新成果

共商職教改革新路徑

河源2024年職業教育活動周啟動

2024-05-31 10:36:13 來源:河源日報

fc31eccc712e2a9852824275915ceb04_hyrbs0531006_001_01_s.jpg

■河源市黃崗職業技術學校師生表演《精技正行俏模樣》。

beb2b6e1f3e7cbb2dca8c16cd0bc85f2_hyrbs0531006_001_02_s.jpg

■河源市衛生學校師生表演舞臺劇《大醫精誠,人間愛滿》。

6cf4b1b303ed2ee91377d5202d97f3e4_hyrbs0531006_001_03_s.jpg

■河源理工學校師生表演舞蹈《涯家有喜》。

66f17f6e271c12c5dd14255be1e5dd66_hyrbs0531006_001_04_s.jpg

■昨日,2024年河源市職業教育活動周啟動。

211186da95a5411ecc920b1a3d7cedc3_hyrbs0531006_001_05_s.jpg

■河源市職業技術學校舞蹈《覺醒年代》作為啟動儀式開場舞。

昨日,以“一技在手 一生無憂”為主題的河源市2024年職業教育活動周啟動。相關部門負責人、職業教育專家、全市職業院校及初中學校師生代表、企業代表等共300余人匯聚一堂,共同見證河源職業教育盛事,探討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

今年正值職業教育活動周10周年紀念。為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與制造業的緊密結合,加強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以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聯合多方力量,共同打造這一宣傳周,以期在全市范圍內形成職業教育宣傳的新熱潮。

啟動儀式上,《河源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宣傳片震撼首播,全面展示了河源職業教育人在技能強國使命下的積極探索與顯著成就。多名職業學校負責人、優秀畢業生及企業家代表分享了他們的成功經驗和校企合作案例。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教授劉曉勇則圍繞“賦能新質生產力,服務制造業發展”展開深入探討,為河源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建設性意見。儀式現場,市職業技術學校等多所院校的師生帶來了精彩紛呈的文藝表演,贏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

市教育局主要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不僅是一次成果展示,更是各職業院校交流學習的平臺。他呼吁各校繼續深化改革,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為河源全域全面“融灣”“融深”戰略提供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

近年來,我市職業教育緊扣“擴容、提質、強服務”的核心任務,不斷深化改革,努力構建現代職教體系,通過精心培育技術技能人才,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實現了人才與產業的深度融合。

【職校分享】 立足區域發展需求 精準培育職業人才

昨日,來自我市的職業院校代表們齊聚一堂,就各自學校的辦學特色、提升學生技能水平的策略,以及如何培養適應社會和企業需求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河源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劉貽新認為:“職業教育活動周的啟動不僅為職業教育交流搭建了一個舞臺,更是展示我市職業教育成果的一個窗口。”他表示,河職院始終與河源的發展保持同步。未來,學院將根據地方產業的發展需求,在人才輸出、文化傳承和科研服務等方面進行優化,調整專業設置,同時完善人才培養方案,致力于培養更多能夠服務地方經濟、推動社會發展的優秀人才,并為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河源技師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葉暉詳細介紹了學院的辦學特色。他認為,技工教育是職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院堅持“圍繞產業設置專業,助力地方經濟騰飛”的辦學方向,并秉承“就業導向,結合生產實踐”的教學理念。通過實施“產教融合,校企共育”的模式,以學生為中心,打造工學一體化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這種將工作與學習深度融合的方式,實現了從知識傳授到能力培養、從課堂教學到生產現場教學、從書本到實踐的全方位轉變,凸顯了技工教育“干中學,學中干”的人才培養特點。

河源理工學校黨委書記、校長李雄偉介紹說:“我校致力于培養就業能力強的學生。我們通過以賽促學的方式,不斷強化學生的技能培養。在校企合作方面,我們與企業攜手共育人才、共建實訓基地、共享行業資源,從而形成了‘招生興旺,培養精良,就業順暢’的良好局面。”他還提到,近年來學校積極為學生搭建學歷提升的平臺,通過多種途徑助力學生圓夢大學。2024年,有16名學生成功被全日制本科院校錄取,實現了跨越式進步。

紫金縣職業技術學校黨總支部書記陳俊杰表示:“我校以‘升學的階梯,創業的溫床’為育人目標,專注于培養能夠適應市場動態需求、具備專業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高素質技能人才。我們致力于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他認為,為農村孩子提供一技之長不僅有助于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還能有效拓寬其就業道路,實現個人價值。

【專家意見】 深化職教改革 培育新質生產力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河源校區管委會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劉曉勇,以《賦能新質生產力,助推制造業發展》為題發表演講,與河源的職業教育者們共同探討了新形勢下河源職業教育改革的路徑,為我市職業教育發展提出建議。

劉曉勇認為:“職業教育作為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須與新質生產力緊密結合。我們需要通過不斷的改革與創新,培養出更多符合新質生產力需求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從而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他從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求出發,強調建立高素質勞動隊伍、構建與產業相匹配的人才結構以及打造靈活開放的人才成長環境的重要性。

面對新質生產力對職業教育的新挑戰,河源職業教育應如何應對?劉曉勇提出,深化改革是關鍵,通過高質量發展來賦能新質生產力,進而推動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

對于河源職業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務于制造業,劉曉勇給出了具體建議。首先,要培養復合型技能人才,這類人才不僅需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還應擁有創新意識、問題解決能力、團隊協作精神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視野。其次,應優化專業布局,重點加強智能制造、新能源、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專業建設,以更好地滿足河源“1+3”產業集群對人才的需求。最后,要利用數智技術推動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將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融入課程和教學實踐中,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劉曉勇還表示,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河源校區將充分發揮其“技術+師范”的特色優勢,通過優化學科專業布局,更好地服務于河源產業的發展,為河源培養出更多適應產業發展的高技能人才。

【企業聲音】 強化校企合作 推進產教融合

廣東雅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教育總監李會水表示,在當前背景下,增強校企合作對于促進職業教育進步及提高人才培養水平至關重要。

近幾年,該公司每年都會接收20名左右職業院校畢業生,然后根據各自不同的職業規劃和意愿分配工作崗位,大多數畢業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好的專業技能,經過短期的培訓,能夠快速掌握和應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展現出較強的適應能力,能夠滿足工作崗位需求。

李會水建議,作為培育技能型人才的基地,職業院校應持續探索校企合作的創新模式,著力加強師資團隊的建設與教學科研的合作。特別是在實踐教學方面,應給予學生更多的實操機會。通過建立穩定的校企合作機制,培育出更貼合企業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從而為社會和經濟的持續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畢業生故事】 朱運歡:中職生同樣能創造輝煌

“在河源理工學校的這3年,就是我轉變最大、收獲最多、最有幸福感的時期,為我后來的事業打下了重要基礎。”昨日上午,在啟動儀式上,優秀畢業生代表朱運歡分享了她的成長歷程。

2010年,朱運歡在家長的鼓勵下,選擇了前往河源理工學校繼續學習。她堅信,選擇中職學校并非因為學生不優秀,而是根據個人興趣和特長作出的最適合自己的決定。

經過3年的刻苦學習,2013年,朱運歡以優異的成績從河源理工學校會計1班畢業。這3年的知識積累和專業技能的提升,使她在職業生涯中游刃有余。如今,她已是河源市運鑫財稅咨詢管理有限公司的掌門人,業務橫跨財稅、金融、法律咨詢以及跨境電商等多個行業領域,成為業內的佼佼者。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10年前,其次是現在。”朱運歡以這句話寄語學弟學妹們,希望他們能有計劃地設定學習目標,如饑似渴地汲取知識,憑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開創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教師說法】 上中職,也能考大學

過去,許多家長認為只有接受普通高等教育才是孩子的未來出路,這主要是因為以前的中職學生畢業后大多直接就業了,而在就業市場上,他們的學歷并不占優勢。然而,隨著國家加大對職校生的政策支持力度,現在的職校生在升學與就業方面已擁有更多選擇。

“中職學生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學生享有同等的地位。”東源縣崇文學校校長劉傳業表示:“他們同樣是社會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將在各自的領域里深耕細作,為社會的進步貢獻力量。”在他看來,認為上中職沒面子、職校生低人一等的陳舊觀念早已被摒棄。如今,職業教育的學歷限制已被打破,中職學生可以通過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專科)、應用技術型本科(普通本科)、碩士、博士的升學路徑繼續深造。

“選擇職業教育高考方向的學生,畢業后將成為社會急需的應用型復合人才。”河源市黃崗職業技術學校電子商務老師王舒婷表示,“他們的就業前景更加廣闊,就業也相對容易。”她認為,隨著普職融合的進一步推進,更多的綜合高中與職業學校將攜手合作,使學生在提升文化水平的同時,也能在技能實踐與創新方面得到鍛煉,真正成長為應用型復合人才。

■統籌:鄒茹玉

■文字:本報記者 鄒茹玉 朱惠思 朱曉穎

■攝影:黃贊福 孫紅

    上一篇:向陽成長 追光前行
    下一篇:沒有了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