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攜手搭建溝通“橋梁”做好孩子成長的“引路人”
近日,我市多所學校陸續開展家校共育活動,搭建學校與家庭協同教育的橋梁,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家校育人質量,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快樂成長。
學家庭教育 做智慧家長
“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孩子為什么閱讀不積極?”“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市二小老師黃奕環依托《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以《父母課堂》為指導教材,開展了《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家長課堂展示課,從家庭教育和閱讀對孩子的重要性引出課題,圍繞案例展示、案例分析、引導踐行和課后拓展等五個案例教學環節展開,讓家長掌握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好方法,引導家長閱讀專業書籍,不斷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在源城區田家炳實驗中學的家長開放日活動中,“關心孩子的成才過程比關心孩子的結果更重要”的宣傳標語展現在現場,吸引著家長注視、思考。隨后,家長們參加《逐夢高三,迎接挑戰》為題的家校教育講座,深入地了解學生在學校的情況,學習家庭教育中專業、有效的建議,進一步提升家長科學育兒的能力。
家校共做孩子“引路人”
在江東新區正德實驗小學五年級(4)班的家長會上,班主任跟家長們分享了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和班風、榮譽等內容,通過面對面的交流,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對家庭教育進行深入指導。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啟蒙、成長、成才有深刻影響;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場所和教育核心,只有二者有機地結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正德實小辦公室主任賴敏表示,每個家庭都是一個個體,對孩子的教育理念也不相同,因此,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互相配合下,在教育孩子層面上達成共識,才能更好引導孩子成才,讓孩子健康成長。
“前段時間參加了孩子學校的家長會,讓我很驚訝孩子在校的表現,雖然孩子遵守課堂紀律有待改進,但老師對孩子的學習能力表示贊揚,這令我很欣慰。”市民朱女士表示,家校共育是一個非常好的理念。通過雙方的溝通和互動,減少了對家庭教育的摸索,能夠更好地與孩子交流,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發展情況。
“家長會給了我們一個面對面交流溝通的機會,讓我們全面了解到孩子學習和成長情況,希望在與學校的配合下,能讓孩子學習更上一層樓。”市民陳婷說。(本報記者 朱惠思)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