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青少年模式”靠譜不?
尚有漏洞需彌補
當前,“青少年模式”成網絡平臺“標配”,但仍有漏洞亟待堵住。“你有張良計,我有過墻梯”,一些平臺的“青少年模式”“一鍵禁玩”模式,很容易被青少年破解。現在,不少青少年成了網游控、手機控、直播控,甚至一些七八歲的小學生對手機、網絡、電腦的熟練程度遠超成年人。特別在節假日期間,一些父母無暇管護孩子,致使一些青少年身陷網游和直播不能自拔,甚至斥巨資購買裝備,重金打賞網絡主播。
針對這些問題,記者下載了多款 APP,包括直播、游戲等軟件。在實測中記者也發現了這些軟件的青少年模式存在著不少問題,例如:如果孩子將軟件重裝,登錄不同的賬號,那么就可以快速脫離家長的監管,這顯然對自覺性差的孩子起不到任何約束性作用。
“我一般會限制孩子玩手機,周一至周五不讓他用手機玩游戲、刷抖音等,平時偶爾會給他看一兩集電視劇。”家長何奕告訴記者,他平時也會幫孩子把關觀看的視頻內容,但沒怎么注意到軟件有提醒“開啟青少年模式”的彈窗,有些軟件設置“青少年模式”比較隱蔽,自己也就沒有研究在哪里設置。
家長王小珍表示很需要這個模式,“我一直不知道手機還有這個功能,我的孩子會玩微信上的小游戲,刷抖音和快手等短視頻軟件,有時一玩起來就停不下來。”她說,因為不知道該如何操作,所以她也沒有開啟“青少年模式”。
家長黃伊則告訴記者,他有留意到不少軟件在初次下載時會彈出“開啟青少年模式”的提醒,比如愛奇藝有限時模式,一般限時一個小時。“在孩子玩手機的時候,我會特意給孩子開啟這種模式,應該說有一定的限制效果,但也有些漏洞。”黃伊坦言,有部分應用軟件的青少年模式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即使當下開啟了青少年模式,過一段時間又會在內容和時間上恢復常規模式。
此外,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部分網絡平臺雖然上線了青少年模式,但在實際運營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比如某視頻網站在晚上10點后仍可以正常觀看視頻;一款應用較廣的短視頻軟件在青少年模式下依然能刷到明顯不適合青少年觀看的內容;某音樂類軟件的青少年模式僅限制了直播頁面,但未對在線K歌錄制、評論與關注、原創音樂社區等帶有社交屬性的功能采取限制措施……
落實“青少年模式”,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父母應盡到監護職責,對青少年多些關心和陪伴,不能任由孩子沉湎網游或直播。掌握先進技術的網絡平臺更應盡到法律責任和社會責任,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充分運用人臉識別、實名認證、短信通知、關聯監護人、一人一號、限額充值等技術,切實履行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責任。(王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