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新河實驗學校踐行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精神
闊步新時代貫徹新評價 追求教育高質量發(fā)展
■國慶前夕,新河實舉行“我和國旗同框”主題活動,師生們以各種組合與五星紅旗合影。
■新河實小學部舉行“喜迎二十大,贊歌獻給黨”迎國慶合唱比賽,同學們用歌聲表達對黨和祖國的熱愛。
■新河實倡導讓學生全面發(fā)展,實施多元評價。圖為該校小學部的孩子們在航空航模興趣課上訓練。
■新學期首月,新河實高中部舉行班際籃球聯(lián)賽,讓同學們增強體魄,勞逸結合。
■同學們在物理學法指導課上,體驗趣味物理實驗,增強了科創(chuàng)興趣,激發(fā)起學習熱情。
核心提示
黨的十八大,尤其是《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制定以來,河源市新河實驗學校(下稱新河實)主動適應、貫徹方案,積極探索、建立和完善分類多元、科學有效的教育評價體系,推進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在校園落實。
作為河源教育界標桿學校,新河實在教育教學改革路上一直走在前列。而今走過崢嶸十七載的新河實已開啟第四個“五年規(guī)劃”,對標《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結合國家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趨勢,該校制定了《“教育評價改革”背景下的工作指引》,作為該校接下來的發(fā)展策略措施,進一步落實學校優(yōu)質發(fā)展的目標。
■組稿/攝影:本報記者 鄒茹玉
通訊員 潘思
堅持黨的領導 堅持立德樹人
喜迎二十大,贊歌獻給黨。國慶前夕,新河實小學部舉行了迎國慶合唱比賽的決賽。《祖國祖國我愛你》《祖國有我》《最好的未來》……同學們以激情飽滿的歌聲表達了對中國共產黨的贊頌、對祖國的熱愛,以及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3周年,也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年,該校為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愛黨之情,策劃開展了“喜迎二十大”系列活動:組織支部黨員和少先隊員代表到革命舊址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在教師節(jié)開展尊師重教主題活動;在中秋節(jié)開展中華傳統(tǒng)文化活動;在重陽節(jié)前后開展敬老愛老主題教育活動……該校創(chuàng)新德育工作方式,以活動育人為主,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健康成長。
堅持黨對學校工作的領導,堅持以立德樹人為首要任務。這是新河實確立的辦學方向。在“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這一背景下,該校再次明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繼續(xù)推進對學生的愛黨愛國和民族自信教育,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學生接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指出,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深化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著力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yǎng)、增長知識見識、培養(yǎng)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意見》將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概括為“德育為先、全面發(fā)展、面向全體、知行合一”四句話。這與新河實創(chuàng)辦之初提出的“面向全體、分類施教、全面發(fā)展、彰顯特長”育人理念,可謂是一脈相承。
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培養(yǎng)學生自主能力
當100℃的開水遇上-78.5℃的干冰,會發(fā)生什么?兩個小小的杯子加一根細線,是否能制成一部簡易電話?不久前,一節(jié)生動有趣的物理學法指導課,從教室搬到了新河實的會議大廳。為了讓八年級的學生更積極地迎接新學年的這門新學科,該校物理備課組精心策劃了這節(jié)課。同學們在趣味實驗中發(fā)現(xiàn)了物理之美,增強了科創(chuàng)興趣,激發(fā)起學習熱情。
“我們可以更多地參與到課堂上,在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中得到結論,很有成就感。”七(20)班的黃湘同學,到新河實就讀初中約1個月時間,很喜歡老師的上課方式和這里的學習氛圍,有別于之前在小學階段以灌輸式教學為主的模式,如今的學習更多是的通過實踐與探究去完成。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科學的教育質量觀強化了這一作用。如何向短短的40分鐘課堂要效率?如何在課堂上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寓教于樂?新河實是我市最早實踐課堂教學改革的學校之一。該校通過生本課堂和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自主管理,倡導“先學后教”和“小組合作探究”,促進學生愛思考、勇發(fā)言,學習更全面,課堂更高效。這一模式徹底摒棄了填鴨式教育,轉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
“在我的課堂里要有三種聲音:掌聲、笑聲和回答聲。”初中部副校長蘆玉霞綜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認為,老師在課堂上要及時給予學生鼓勵,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從而產生“掌聲”;老師還要學會幽默,讓學生學得開心,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自然會有“笑聲”;此外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大膽回答問題,“回答聲”要響亮。
據(jù)了解,該校目前正在開展的廣東省“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研究》,即將于11月結題。以課題研究與實踐為契機,該校擬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向課堂要質量,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及終身學習的能力。
落實“五育并舉” 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每餐飯后,同學們陸續(xù)返回教學樓,這時食堂總會留下一群小志愿者的身影,幫著食堂阿姨整理飯盤、湯盤等餐具——這在新河實的校園里已形成了一道文明風景線。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深入開展勞動養(yǎng)成教育,新河實各學部先后制定相關方案,通過愛綠護綠活動、自理勞動、家務勞動、班級勞動等方式,對學生開展勞動教育。該校還對校園內原有的勞動實踐教育基地進行重新規(guī)劃,經擴建后的基地占地近1000平方米。
據(jù)了解,根據(jù)“五育并舉”的實施要求,新河實在開足開齊國家規(guī)定課程的前提下,不斷加強校本課程建設,逐步優(yōu)化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等校本課程。其中勞動實踐課和綜合實踐課的開展,是該校本學期的主要探討方向。據(jù)新河實副校長李偉紅介紹,該校通過打造可操作的特色課程,并將綜合實踐結合學科節(jié)、傳統(tǒng)節(jié)日等開展相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的優(yōu)良品質。
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方面,蘆玉霞分享了自己的一個“小秘招”——“課前三分鐘”環(huán)節(jié)。她針對不同年級設置了不同的主題,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平臺和機會,并將“課前三分鐘”納入到學生的綜合素質考核標準,以此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和展現(xiàn)自我。她說,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主要起穿針引線的作用,學生作為主體自主進行學習,從而挖掘學生潛力,讓他們學會方法,才能受用終身。
“在老師的鼓勵下,孩子的許多潛力得以發(fā)掘,這兩年明顯感覺到她自信心提升了。”九(32)班學生蔡伽宜的父親很認可新河實在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注重綜合能力提升的系列做法,而且發(fā)現(xiàn)女兒在能力提升的同時,學習成績明顯提高了。
關注學生身心健康 鼓勵學生快樂成長
“老師親切地告訴我,不要把心思放在無助的擔憂上,可以通過運動、聊天、聽音樂等方式舒緩心情。我照做了,心情真的慢慢舒暢起來啦!”今年秋季剛升初中的學生鄧蘇源發(fā)現(xiàn),不僅七年級的學科增多了,老師的教學模式也與小學不同,需要花費更多精力和時間進行自主探索和鉆研。起初感到不適應的她向班主任尋求幫助,在老師的耐心開導和幫助下,她的焦慮慢慢消減,學習和生活越來越快樂、自如。
一直以來,新河實都將心育放在與德育同等重要的位置,重點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教育學生要以鼓勵、引導為主。”據(jù)該校副校長謝福基介紹,該校正在深化心理健康課的改革,讓學生通過參與體驗式活動,從而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目前新河實擁有一支6人的專業(yè)心理教師團隊,不僅在日常的心理健康課程中擔任主講,給予部分學生進行個別心理輔導,還定期為全校師生開展主題團輔活動。
除了這支專業(yè)團隊,陪伴孩子們更多的是班主任和科任老師,他們是開展心育的主力。該校要求老師們要樹立正確的學生主體觀、學生差異觀、學生發(fā)展觀及正確的成才觀,堅持面向全體,關注每一位學生,不放棄每一位學生,從最后一名抓起;要包容、關心每位學生,切忌出現(xiàn)有損學生人格的言行,嚴禁唯分數(shù)評價學生;要關愛家庭教育有缺失的學生,多與這些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全過程、全方位關注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促進每一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實施多元評價 “雙減”更顯溫度
星期四下午,又到了新河實小學部的孩子們最期待的興趣課時間。9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四,三(8)班的同學肖子揚在自己選修的科學創(chuàng)作課上,制作了一輛簡易投石車。“這可花費我不少心思呢!”小子揚笑著向記者展示自己的新作品,表達著心中“滿滿的成就感”。
在新河實的校園里,學習從不局限于書本上的知識,也不僅僅在課堂上。本學期開學首月,該校高中部就舉辦了為期1個月的“迎新杯”籃球聯(lián)賽。除了上場角逐的“灌籃高手”,女生們也可報名參加投籃比賽,未上場比賽的師生則在場外為選手吶喊加油。高二(10)班的陳龍同學雖然沒上場參賽,但班級團隊的比賽他每場必到。“學習雖緊張,但更要勞逸結合。”他表示,自己是個羽毛球愛好者,運動有益身心,同樣能從中得到提升。
教育評價直接影響著學校的辦學方向和育人目標。結合多年來一直堅持的“面向全體、分類施教、全面發(fā)展、彰顯特長”育人理念,新河實及時調整、完善對學生的評價體系,積極踐行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精神,堅持公平、公開、公正,突出全面育人實績,克服唯分數(shù)、唯升學的傾向,讓教育評價趨于多元化。
去年秋季及今年春季,該校為小學低年齡段學生開設的“無紙筆考試”,便是有效的嘗試,也是落實國家“雙減”政策的重要體現(xiàn)。據(jù)了解,該校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分別以“放飛童心,游園樂學”“期末樂游園,智慧大闖關”為主題開展學生綜合素養(yǎng)游園測評活動,以輕松的游戲方式取代傳統(tǒng)的紙筆考試,檢驗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學習水平。該校將知識點融入“闖關爭星”游園活動,讓孩子們在生動、輕松的游戲中鞏固學科知識,達到檢測、提高綜合能力的目的,讓“雙減”更有溫度、更有質量。
樹立科學教育質量觀 全面看待學生成長
怎樣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新河實校長張定紅認為,首先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學校、老師、家長、學生都要轉變觀念、統(tǒng)一思想,不再唯分數(shù)論。
對標科學教育質量觀,新河實有著堅實基礎和明顯優(yōu)勢,其全面發(fā)展的育人理念、五育并舉的辦學特色、關注心理健康教育等已然走在了河源教育界的前沿,在注重傳統(tǒng)文化教育、培養(yǎng)終身學習能力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這些都是我們一直在堅持、在追求的方向,‘科學教育質量觀’的提出,讓我們的方向更加明晰了。”張定紅表示,接下來還要根據(jù)實際,進一步完善學校的評價制度。
師資隊伍是辦好教育的第一資源,當教師高度認可科學教育質量觀,才能從根本上轉變教學方式方法,實現(xiàn)科學育人。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新河實首先從完善教師評價和激勵機制入手,堅持“既教書又育人”的雙軌評價理念,突出全面育人實績,堅持精神鼓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其次,注重加強師德教育與引導,強化愛黨愛國教育,提升師德水平,培養(yǎng)教師的教育情懷,促進教師“又紅又專”;同時根據(jù)教師差異性,引導教師多元化、特色化發(fā)展;此外,促進教師全面發(fā)展,加強對教師的人文關懷……該校全力構建潛心教學、全心育人的評價制度,給踏踏實實在一線教書育人的教師,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發(fā)展希望。
辦好教育不光是政府、學校的事情,家庭的責任也很大,新河實非常重視家、校、社共育體系的構建。慶幸的是,在學校積極的引導下,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學會全面看待孩子的成長,不再唯分數(shù)論,更看重孩子綜合能力、學習能力的提升。
“很感謝學校和老師們的用心栽培,讓孩子們三觀正,積極向上。”九(15)班學生古宇辰的母親陳女士認為,孩子在新河實讀初中的兩年多里,學會了自主管理、獨立思考,這比純粹的學習成績更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