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技師學院把握時代脈搏砥礪前行
“塑心”筑夢新時代 產教融合育匠才
河源技師學院一角
■學生在進行服裝制作
■學生在拆裝發動機
核心提示
4月中下旬,省委書記李希,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偉中到河源調研時走進了河源技師學院,與學子親切交談,深入了解準“粵菜師傅”們在校學習與生活,并對該校辦學給予充分肯定,同時提出“立足當地,形成特色、抓出成效、打響品牌”的殷切希望。
據了解,河源技師學院創辦于1988年,2005年遷入新校區辦學,學院事業蓬勃發展。從省二類技工學校、省一類技工學校,到省重點技工學校、國家重點技工學校、高級技工學校,再到技師學院,一路晉級成為河源技工教育的最高學府。2015年,學院正式掛牌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
時序輪替中,河源技師學院不忘初心、奮勇前行;歷史坐標上,河源技師學院踐行使命踏足留痕。在新征程上,河源技師學院“塑心”筑夢新時代、產教融合育匠人。
校長訪談
發揮人才培養高地作用 推動“三項工程”高質量發展
——訪河源技師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張海鋒
近年來,河源技師學院積極響應,精準發力,推動“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和“廣東技工”三項工程高質量發展,得到了省委書記李希、省長王偉中等領導的充分肯定。為此,本報記者就“三項工程”采訪了河源技師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張海鋒。
記者:學院采取了哪些舉措推動“粵菜師傅”工程?取得了哪些成效?
張海鋒:可以用三個“兩”來概括:
一是確定了學院以專業人才培養和專業技能培訓兩種方式為主,邀請名廚大咖擔任客座講師、教授上課,培養了近3000人,助力鄉村振興,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二是編撰了兩套培訓教材。受省人社廳委托,學院牽頭編撰了《粵菜師傅風味系列——客家風味菜烹調工藝》《粵菜師傅風味系列——客家風味點心(小吃)制作工藝》兩套粵菜師傅培訓教材,這是客家菜近50年來第一次更改培訓教材。
三是產生了兩大影響。首先師生斬獲榮譽多,擴大了學院知名度。如楊衍城老師、李鑫海同學均獲廣東省首屆鄉村振興比賽第三名,胡智浩同學獲廣東省第四屆粵港澳粵菜師傅技能競賽二等獎等;其次粵菜(客家)師傅名聲大了,出現了更多的名廚、名店和名村。如粵菜師傅名廚:廚王阮仲孟,客家名店:客語、客家班以及紫金中壩北坑“點心村”、東源下屯“廚師村”。
記者:在“南粵家政”工程方面,學院是如何推動的?
張海鋒:主要有三個動作:
一是依托一所學院。學院依托“南粵家政”培訓學院,擴大宣傳,完善培訓師資和管理模式,構建家政培訓課程體系,助力培育一批“家政好手”。2021年,我院成為全省首批50家“南粵家政”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培訓機構之一。
二是開展多項合作。學院還與河源中正、三針、光明眼科等醫療機構開展合作,積極推進月嫂、養老護理等康養技能人才培訓。
三是共建一個基地。學院與河源康養龍頭企業友佳養老院共建實訓基地,將之作為學院養老護理人才實習實訓基地,健康管理與服務專業學生分批進行崗位實踐,專業人才培養落地落實。
記者:在“廣東技工”工程方面,又開展了哪些工作?
張海鋒:主要進行了兩項工作:
一是多形式開展培訓。學院一手抓好全日制教育,一手多形式開展新技術、新技能、新職業培訓,努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師生在各項賽事中獲佳績。僅2021年我院師生在技能競賽方面獲國家級獎項12項,省級9項,市級68項,各類培訓學員結業后也得到了較好的職業發展,體現了學院培養高素質“廣東技工”人才的成效。
二是多方式促進就業:學院開展校企合作訂單式輸送人才,實現了高質量就業;每年春秋兩季,學院組織學生開展“訪園區進企業促就業”大型活動,為本地企業人才招聘和技工學子就業牽線搭橋。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9%以上,河源本地就業率達80%以上。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興通訊(河源)有限公司4000多名員工中有400多名是學院畢業生,農夫山泉有100多名員工是學院畢業生,可以說,學院畢業生遍布河源各行各業,他們用技能為河源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既實現了自己人生出彩心愿,更向社會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抓住關鍵點
瞄準社會需求,打造高水平專業集群
專業是學院發展的生命線,更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點。“必須圍繞產業設專業,瞄準市場開課程”河源技師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張海鋒說,近年來,河技師根據河源產業發展實際,不斷調整專業設置,形成了以重點專業和特色專業為核心的高水平專業集群。
圍繞產業布局,開設重點專業。河技師圍繞河源產業布局,集中精力打造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藝術設計、計算機網絡技術、電子技術、經濟貿易等重點專業集群。
圍繞民生工程,設置特色專業。為深入推進“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廣東技工” 三項工程和“農村電商”工程,河技師大力發展烹飪、幼兒教育、健康服務與管理、電子商務等專業,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專業集群。
高水平的專業集群逐步形成品牌效應,成為河技師學子走向社會的“通行證”。據了解,近年來河技師的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9%以上,84.5%畢業生在河源本地就業,為河源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優秀的技能人才資源。
把握著力點
深化產教融合,創新高效能培養模式
產教融合是職業院校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改革創新的著力點。近年來,河技師積極推進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創新高效能培養模式,建立技能人才培養和企業用人緊密結合的新機制,同心協力推動學院與企業“共建、共研、共育”。
多形式融合,共育大國匠才。該院與西可、湧嘉、富馬等企業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模式;創辦“廠中校”“校中企”,開展“崗位實習”,實行工學一體教學模式;與企業攜手創辦了3D打印技術納思達班、航嘉班、中正健康班等“冠名班”。建成了“烹飪技術省級能手”“新能源汽車檢測”等7個培養工作站。通過多種形式的產教融合培育匠才。
深層次聯手,共研高端課題。學院“曾祥菹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進駐河源富馬硬質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參與攻克企業生產技術難題,服務企業發展;廣東省“粵菜師傅”“朱偉銘大師工作室”進駐校園,與師生研發新式客家菜,推進“粵菜師傅”工程。校企攜手攻堅克難,形成職業教育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全方位合作,共建實訓場室。河技師與粵港澳大灣區及我市縣區政府及各級工業園區開展深度合作;引進企業積極參與學院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共建了工業機器人實訓室、3D打印實訓室、幼兒教育實訓室等。同時,河技師還與廣東雅達公司共建的省級產業就業培訓基地,更好地開展新技術、新技能、新職業培訓。
創新換來收獲,河技師師生在國家級、省級技能大賽中捷報頻傳。在今年的第八屆OCALE全國跨境電商創新創業能力大賽(春季賽)中河源技師學院電子商務專業6支代表隊榮獲特等獎等獎項,其中廣東僅兩所學校獲得同類型特等獎殊榮;在第四屆“ITMC”杯全國跨境電子商務技能大賽全國總決賽中鄒瑜鵬同學榮獲特等獎;在第六屆廣東省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能力競賽中,劉智慧老師在思想政治課項目中榮獲第一名,李發船老師在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項目中榮獲一等獎;張海鋒主編的國家級統編教材《自我管理》、肖春梅等老師主編的省級統編教材《農村電商網店客服》正式公開出版。
找準聚焦點
加強內外聯動,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
一所學校的教學質量最終聚焦在教師隊伍上。近年來,河技師堅持人才強校,通過大師引領、對外交流、校本培養等舉措,著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技藝精湛、專兼結合、充滿活力的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大大提升了教學質量。
內有大師引領,培育“雙師型”教師。目前該院創建了曾祥菹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張雪峰PLC系統設計工作室、美麗鄉村技術能手培養工作站等12個大師工作平臺,精心培育國家級技能大師、全國技術能手、教學能手,推動高水平“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外有專家指導,提升教育教學水平。該院實施“請進來、走出去”策略,聘請惠州學院原副院長楊小清教授、廣東職業技術師范大學陳菊芬教授、《職業》雜志社副社長楊生文等名教授名專家以及行業、企業精英擔任特聘教授和專家,參與和指導專業建設、培訓老師,同時組織各專業骨干教師到國內高水平技師學院和高等職業院校交流與培訓,在專家的指導下,不斷拓寬視野,提升專業建設水平,促進教師提高教育教學教研水平。
通過努力,河技師名師輩出,如國家級技能大師曾祥菹(全國1200名,我市僅1人),“南粵技術能手”楊耀雄,“廣東省技術能手”梁自敏等6人。去年河源技師學院學生的評教結果顯示,學生對學院教師評教合格率100%。
夯實落腳點
擦亮“塑心”品牌,培育高覺悟時代新人
無論是職業教育還是基礎教育,教育的最終落腳點是培養什么樣的人。河技師以“立德樹人、鑄魂塑心”為宗旨,通過“管理育人、課程育人、活動育人、環境育人”四種形式,擦亮“塑心”思政品牌,開創德育工作新局面。
管理育人,凝聚校家企社合力。河技師充分發揮學院、家庭、企業、社會各自優勢,凝聚強大育人合力,把“塑心”育人工作融合、貫穿于學院發展的各個環節之中,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長效工作機制,培養人格健全、品德高尚、技能出彩的時代新人。
課程育人,發揮課堂教育魅力。河技師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為主陣地,思政實踐基地為輔助的課程育人作用,精心上好思政課,既有課堂里的熱烈討論,又有實踐基地的體驗學習,如學生宣講員到市博物館進行紅色宣講,組織學生到東源縣半江鎮進行插秧農作體驗等,多渠道、多方面推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引導學生外塑于行,內修于心,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活動育人,展現實踐體驗推力。河技師以講座講壇、主題月活動、學習實踐等形式多樣的活動為載體,發揮“塑心”思政價值引領作用,守護學生“拔節孕穗期”,推動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相結合,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和成長,達到知、情、信、意、行的統一,實現立德樹人,鑄魂塑心。
環境育人,彰顯環境思政神力。河技師通過創建實踐基地、建設德育主題場館、打造手繪墻、捐種一棵樹等措施優化校園環境,將育人要素融入到校園每一個角落,讓一草一木傳情,使一磚一瓦育人,發揮環境思政陶冶學生美好情操、塑造學生美好心靈的作用。
近年來,“塑心”德育品牌效應不斷彰顯,學院風清氣正,德育工作碩果累累,學院先后獲“全國中職學校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文明風采競賽優秀組織獎”“省五四紅旗團委”等多項殊榮。
鯤鵬擊浪從茲始,風勁潮涌正揚帆。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沐浴著職業教育高速發展的春風,歷經30余年風雨洗禮的河源技師學院,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奮楫篤行,開啟又一個精彩發展的新征程,努力培養高素質技能工匠,為我市以新擔當新作為爭當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排頭兵提供技能人才支撐。
■文/圖 本報記者 周天意
2022年招生計劃
一、初中起點五年制高級班共招1560人,含模具制造、數控加工、3D打印技術應用、機電一體化技術、汽車維修、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電子技術應用、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會計、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服裝制作與營銷、計算機廣告制作、室內設計。
二、初中起點三年制中級班共招1020人,含制冷設備運用與維修、光伏應用技術(新能源方向)、計算機網絡應用、計算機網絡應用(云計算方向)、行政管理、服裝制作與營銷、旅游服務與管理、烹飪(中式烹調)、幼兒教育、健康服務與管理。
三、高中起點三年制高級班共招250人,含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會計、 電子商務、計算機網絡應用(網站設計開發方向)、室內設計。
四、高中起點四年制預備技師班共招80人,含模具制造、 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